5月10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在推动生物农业产业发展部分,《规划》提出“发展合成生物学技术,探索研发“人造蛋白”等新型食品,实现食品工业迭代升级,降低传统养殖业带来的环境资源压力。”过去一段时间,以人造肉为代表的新型食品掀起新风口,这一轮政策利好下,能否真的带动这一新兴产业发展起来呢?
过去两年,关于“人造肉”的讨论并不少。作为一种利用植物蛋白经过加热、挤压、膨化等工艺加工,或是采用细胞培养工程和组织工程等技术对动物肌肉组织进行培养,亦或是采用3D打印技术加工后得到的成品,人造肉(或是细胞肉)在结构、口感、色泽等方面与有很高的相似度。而相较于传统的肉类食品,它们或是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属性,或是符合环保、可持续的生产和发展理念,所以用人造肉代替传统肉类的观念更广泛地在社会层面传播开来。
随之而来的,是市场上涌现了不少人造肉系列产品。例如星巴克、德克士、麦当劳等连锁品牌先后推出了植物牛肉三明治、植物鸡肉汉堡、植物肉鸡块等多种产品,国内食品市场则在原来的素鸡等大豆蛋白系列食品的基础上,推出了融合植物肉的月饼、水饺、粽子等接地气的食物。
但实际上,这些人造肉产品推出后并没有在市场上激起太大的水花。究其原因,人造肉毕竟不是真的肉类,虽然技术的优化升级一直在助力其进一步提升与真肉的贴合度,但新产品的推广普及毕竟还是要以消费情况说了算,有腥味、口感一般等评价的出现,证明人造肉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再加上人们对人造肉的消费观念尚未扭转,短期内大力推行这类新型肉品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前两年上游食品行业推出人造肉系列产品与其说是在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不如说是抓住风口进行一种“试水”。
尽管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大方向上看,人造肉具有许多明显的优势,但我们同时必须认识到——新型食品的出现和上市要经过长时间的打磨和沉淀是毋庸置疑的。在经历过前两年的风口期后,如今的人造肉领域在高开低走后似乎愈发沉下心来攻关技术、做好产品,国内以诚志股份、东宝生物、双塔食品、东方集团等为代表的行业企业在抢先布局植物肉领域的同时,纷纷专注于修炼内功。
例如双塔食品多年来始终坚持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院士等专家达成深度合作,以产学研合力之势在豌豆蛋白、蛋白肽等领域展开技术研究。随着该公司在生物发酵工艺、干法工艺、新干法工艺等方面取得突破与提升,蛋白素系列牛肉丸、牛肉饼、猪肉饼、鸡排、香肠、鸡块等产品已经陆续面世,全素配方、肉感浓郁、嚼劲十足、营养丰富等更加具象化。
从长远来看,人造肉系列产品立足于市场或许将成为一种大趋势;从当前来看,人造肉要想走向广阔的市场还得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随着国家出台政策指出探索研发新型食品,相应的食品行业企业、技术人员等也要以此为契机,以创新力、恒久力等做好产业发展“文章”。
原标题:“人造蛋白”领域迎来政策利好 “修炼内功”做好产业发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