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水环境改善不平衡不协调,面源污染问题何解?

来源:环保在线整理2022/5/11 9:42:57103
导读
面源污染正在上升为制约水环境持续改善的主要矛盾。环境保护力度的再度增强后,面源污染防治也是时候该形成体系了!
  4月22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今年1-3月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1-3月,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8.2%,同比上升5.2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1.0%,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
 
  从整体上看,水环境质量正在提升。而从全国水环境状况较差的地块看,一些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得以显现。生态环境部表示,部分断面水质出现反弹,部分地区消除劣V类工作滞后,旱季“藏污纳垢”、雨季“零存整取”等问题突出……生态环境部进一步分析认为,城乡面源污染正在上升为制约水环境持续改善的主要矛盾。
 
  随着环保产业逐渐深入农村,农业面源污染走向了面源污染的话题中心。几年以前,在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情况进行说明时,农业部副部长坦白地说,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总体上不容乐观。此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步入提速档口,近来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举措层出,力争早日解决农业面源污染这个环境大患。
 
  如,为降低地膜覆盖对土壤环境造成的污染,福建省福鼎市农业部门首次启动实施了马铃薯全生物降解膜试验种植,已经生成了二氧化碳、水河腐殖质,极大地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
 
  又如,广东省珠海市大力推广的水稻机械化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不仅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更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了可行经验。
 
  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将直接影响水质,治理范围大、难度高。当前形成的经验还不够丰富,面源污染问题仍需久久为功,稳固深层力量。
 
  直面农业面源污染,有业内人士研究提出农业面源污染的“类点源化治理”方案。其认为,面源污染与点源污染的主要区别是信息获取问题,若能够准确识别排污者及排放情况,那么,面源污染治理的针对性也就有了。因此,其提出的“类点源化治理”模式,实际上是通过强化我国分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施肥用药行为的监管的方式,提高面源污染监测及治理水平。
 
  去年,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实施方案(试行)》已经明确,到2025年重点区域农业面源污染要得到初步控制。源头防控、监测水平、监管能力等多方面都是提升的重点。
 
  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目前我国面源污染防治的举措多样,但却仍未形成一套普适性强的防治方案。随着环保力量的增强,面源污染防治也是时候该形成体系了!
 
  原标题:水环境改善不平衡不协调,面源污染问题何解?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 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