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一项研究发表于《科学报告》杂志,此项研究为首次将陆地上的病原体于海洋中的微塑料联系在一起。研究发现,微塑料可以将陆地上的病原体带入海洋,可以使致病的病原体更容易集中在海洋中受塑料污染的区域,而这些都可能对人类和野生动物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病原体又叫病原菌或病原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类病毒等在内,经传播侵入宿主后能引起疾病的传染性微生物或生物性病原媒介。据悉,此次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研究的病原体既可以感染人类,也可以感染动物,包括弓形虫、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等。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mm的塑料碎片和颗粒,微塑料难以降解,对污染物有较强的荷载作用并可被动植物摄取,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事实上,微塑料对人类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它能够四处传播细菌,而这些细菌最终进入我们的水和食物中。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这项研究表明病原体和微塑料之间的“联动”,病原体可以以微塑料为载体,随着微塑料扩散到整个海洋之中,并到达通常情况下永远不会被发现陆地寄生虫的水域。由此,比一粒米还要小的微塑料却能污染远至南极洲的水域。
在此次研究的病原体中,有一种出现在猫粪便中的寄生虫——弓形虫。人类若感染了这种寄生虫,将可能导致终生疾病,以及发育和生殖障碍。而弓形虫已经感染了很多海洋物种,甚至还杀死了包括驼背豚和夏威夷僧海豹在内的极度濒危的野生物种。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进行了实验室实验,以测试选定的病原体是否与海水中的塑料有关。实验过程采用了聚乙烯微珠和聚酯微纤维这两种类型的微塑料。研究发现,这两类微塑料都可以携带陆地病原体,且附着在微纤维上的寄生虫比附着在微珠上的寄生虫更多。而这种细小的超细纤维颗粒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水域中很常见,在贝类中也发现了这种颗粒。
研究者表明,以微塑料为载体,病原体更容易搭载微塑料这个“便车”进入海洋,并且以更多种的方式进入海洋生物体内。而微塑料进入海洋之后,一类会浮于表面,另一类会下沉至海底。这类漂浮在海洋表面的微塑料可以进行长距离、远距离的传播,可以载着来自陆地的病原体漂浮到遥远的水域。另一类沉于海底的微塑料则可能将病原体传播至附近的底栖生物环境中,那里是浮游动物、蛤、贻贝、牡蛎、鲍鱼和其他贝类等滤食性动物的栖息地,这增加了它们摄取塑料和病原体的可能性。
原标题:微塑料可将病原体带入海洋 对人和海洋动物均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