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举办的全国煤电“三改联动”联动典型案例和技术推介会上,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介绍称,“截至2021年底,我国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超过10亿千瓦、节能改造规模近9亿千瓦、灵活性改造规模超过1亿千瓦”,且“十三五”以来,我国煤电机组排放的烟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不到总量的10%。
自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目标开始,各行各业都将绿色低碳转型提上了日程,电力系统作为排放“大户”,改造的迫切性突出。但同时,我国以煤为主的资源禀赋,决定了煤电在相当长时期内仍将承担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当前形势下,煤电改造既要确保其压舱石的地位不变,也应坚定从主体能源转向支撑性和条形电源的步调不变。
继“十三五”煤电“三改联动”(节能降碳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取得明显成效后,2021年年尾,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实施方案》,明确“十四五”期间,将实施节能改造3.5亿千瓦、灵活改造2亿千瓦、供热改造5000万千瓦。按此测算,这五年间,煤电超低排放改造即可带动有效投资约1000亿元。
那么对于企业来说,这一市场又有哪些“掘金点”?
具体来看,推进煤电机组节能提效升级,对锅炉和汽轮机冷端余热利用、高温亚临界综合升级改造及清洁化利用需求均较为旺盛,利好余热利用、烟尘净化、脱硫脱硝以及碳捕集封存相关设备;开展煤电机组供热改造,集中供热、热电联产等模式发展机会多;严格生产能耗与排放准入标准,前有节能锅炉、等节能低碳的生产设备需求,后有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常规污染物处理需求。
当前,已有企业抢先布局煤电机组升级改造“一站式”方案。今年1月份,申能集团、上海电气等地方国企联手,集成设计、制造、施工、金融等方面的专业力量,致力于开发定制化煤电机组升级改造、煤电绿色转型的“上海方案”,并与宝钢、国家电投等签署合作协议,力争充分放大该方案的溢出效应,推广至全国。
与此同时,碳减排压力也给到了煤电企业。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煤电相关的低碳技术研究进行得火热,但运用到生产中,仍存在能耗与成本过高等问题,大规模应用还难以实现。从业者建议,政策层面首先应明确煤电降碳的目标,通过补贴、灵活电价、碳交易等方面给予企业实际的支持,为行业降碳技术的研发提供实践经验和保障。
原标题:“十四五”又一块千亿投资版图——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