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三峡集团丨长江大保护的三峡实践

来源:三峡小微2022/4/28 10:08:12138
导读
2018年以来,三峡集团在参与共抓长江大保护中实现了多方面的突破,并正逐步推动大保护工作向“可持续、系统性、高质量”方向发展。
  万里长江,与时光为伴,奔流不息,走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长江的儿女们,正在与滋养这个文明古国几千年的母亲河构建一种新的关系,新时期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思路正在“共抓长江大保护”的实践中越来越清晰。
 
  在这场伟大实践中,生于长江、长于长江的三峡集团被赋予骨干主力作用。从清洁能源建设到生态保护,从千头万绪到思路清晰,从试点先行到全面推进,从勾勒蓝图到卓有成效……
 
  2018年以来,三峡集团在参与共抓长江大保护中实现了区域范围、业务规模、机制模式、治理格局等方面的突破,并正逐步推动大保护工作向“可持续、系统性、高质量”方向发展。
 
  河湖之变:治水成效焕新城市气色
 
  长江病了,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岸上城市的“水问题”虽然复杂各异,但症状都显现在城市的河湖里。
 
  武汉东湖高新区是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被称为中国光谷。由北至南横穿这条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的豹子溪不是一条自然河流,其水流来自该区域污水处理厂尾水和汇流的雨水,流向光谷南面的豹澥湖。作为区域的重要雨洪通道,受季节降雨量不均衡影响,豹子溪洪水期因过洪能力不足导致城市排水不畅引发渍水,枯水期又因生态流量不足甚至断流导致水质恶化形成黑臭水体。“年GDP超2400亿元、光电子产业规模占全国50%”的光谷区域,其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面临风险。
 
  距离豹子溪7公里的汤逊湖,同样受到了城市快速发展的生态挑战。本是城郊“野湖”的汤逊湖,在城市的快速发展扩张中,被融入城中。至2018年,其流域内已聚集67万人口,相当于一个中型城市。在迅速增长的生产生活污水以及雨污农污等的共同作用下,这个武汉备用水源地的水质从2005年的3类下降到2018年的劣5类(水质最低等级),已不适合作为饮用水源。
 
  城市影响河湖,城市需要河湖。三峡集团参与光谷生态大走廊建设以来,经过两年综合改造,豹子溪防洪排涝能力提升至50年一遇,后期经豹澥湖向上游补水,豹子溪枯水期生态流量也将得到保证。在“汛期不涝、枯期不臭”的区域水安全、水环境得到保障后,豹子溪沿线一条集休憩、娱乐、健身、亲水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大走廊得以打造成型,成为光谷新的生态名片。
 
  几乎同一时间段里,三峡集团在汤逊湖的湖岸构筑起功能性湿地,在水底搭建起多样性的生态系统,陆生、水生生物构筑起新的生态链,自然水体开始恢复自我净化功能。当前,这座亚洲最大城市内湖的治理区域水质恶化趋势已被遏制,按规划到2025年主湖水质将达到4类,2035年全湖水质将达到3类,其备用水源地功能将得以恢复。
 
  河湖是城市的气色,气色的好转反映的是对城市“水问题”综合“调理”的成效。四年来,宜昌柏临河、岳阳东风湖、九江十里河……越来越多的沿江城市正携手三峡集团共抓大保护,并不断取得成效,逐渐展现这样的好气色。
 
  治水之变:“打补丁”向“系统治”的演进
 
  水污染治理是城市治理的重要一环,它维系着开发与保护的平衡,事关一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在近几十年里,大部分城市原有的水污染治理体系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城市水环境污染问题开始凸显——污水处理厂负荷越来越高,排放水质却越来越差,黑臭水体不断形成。
 
  城市污水治理传统做法是“出问题—‘打补丁’—再出问题—再‘打补丁’”,污水处理系统被碎片化,修补效果持续衰减。
 
  2018年,三峡集团在与芜湖市合作之初,就通过大量的摸排和调查找出问题症结——“污染在水里,问题在岸上,关键是排口,核心是管网”,并按照“厂网一体”系统治理理念启动了包括污水处理厂扩建增容提标改造、新建污水管网、存量管网排查整治等一系列具体工作。
 
  四年来,“厂网一体”的理念重塑了芜湖的水污染治理格局,而三峡的系统性治水理念还在通过打造生态湿地、整治长江岸线等手段进一步向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延伸。
 
  不止于芜湖。四年来,三峡集团对传统城市治水的革新实践正在长江经济带逐步展开——九江、岳阳、宜昌中心城区污水集中收集率显著提升,基本消除厂区长期低负荷运行问题,岳阳东风湖、宜昌猇亭长江岸线等重点区域重现水清岸绿,获得地方政府和当地百姓广泛好评。
 
  不止于“厂网一体”。总结前期治水经验,三峡集团创新推出以管网为重点的城市智慧“水管家”模式,作为第三方对城市供水、排水、管网、防洪排涝、河湖等涉水设施统一规划、建设、运营、管理、调度,解决城市水生态环境根本问题,实现水环境的长期稳定达标和持续改善。
 
  不止于三峡。三峡集团在大保护业务布局过程中充分发挥“资本+”的价值链延伸作用,通过“资本+行业头部”“资本+地方平台”“资本+技术型企业”形成行业里、政企间的共抓大保护命运共同体,并通过不断壮大长江生态环保产业联盟,引导更多合作单位发挥其优势和长处。
 
  三峡的治水之道在相关城市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支持,四年里业务规模实现快速增长:截至2022年3月底,三峡集团生态环保累计投资超2000亿元;建设和投运的污水处理厂(站)659座,污水处理能力规模442.5万立方米/日;在建污水处理厂(站)447座,设计污水处理能力124.7万立方米/日;设计雨水污水等管网长度3.25万公里,设计直接服务城镇面积4.6万平方公里、居民3500余万人。
 
  今天的三峡治水,不再是“碎片化”的“打补丁”,而是充分发挥骨干主力作用,集合行业内、产业链上资源,为城市水环境问题提出系统解决方案,从规划设计到建设运营全周期统筹实施,切实为地方政府解决水环境治理问题,成为实实在在的“水管家”。
 
  三峡之变:长江生态环保之翼渐丰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三峡集团要发挥好应有作用,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建设”。
 
  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雷鸣山在回答媒体“长江大保护为什么点将三峡”的问题时表示,党和国家就是要求三峡集团“围绕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发挥组织协调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全力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治水新模式、新机制、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新政策,推动行业生态重构,构建长江大保护共抓格局,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到‘共抓’中来,助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三峡集团做出由“建设三峡、开发长江”向“管理三峡、保护长江”战略性转变,举全集团之力推进共抓长江大保护,奋力实施清洁能源和长江生态环保“两翼齐飞”的战略发展格局。四年来,三峡集团实现了大保护业务在区域内、行业里的大布局——
 
  业务范围由首批四个试点城市向沿江11省市全面拓展,累计签署合作协议百余份,落地投资超两千亿元;
 
  业务治理格局由单兵作战向全产业链共抓转变,长江生态环保产业联盟吸纳成员单位111家,带动各类优势资源向共抓长江大保护聚集;
 
  业务领域由城镇污水治理向“五水共治”和岸线治理同步推进转变,有效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
 
  资金来源由自有资金投入向构建多元化、市场化、可持续投入保障体系转变,并逐步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治理目标由重在减污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转变,“大保护+光伏”模式试点成效显著,“城市智慧水管家”和“城市综合能源管家”模式逐步落地。
 
  经过四年的努力,今天的三峡集团,不再仅仅是一家“水电航母”级的能源企业,它在参与共抓长江大保护工作中,由一名生态环保新兵,逐渐发展成为在长江大保护中有愿景、有担当、有能力、有作为、有成绩的骨干主力,并向着“清洁能源和长江生态环保两翼齐飞”和“建设世界一流清洁能源集团和国内领先的生态环保企业”的方向稳步前行。
 
  格拉丹东的冰雪消融之水,轻抚过新时代大国重器白鹤滩的坝体,仰望了世纪伟业三峡工程的身躯,正见证着三峡人在广阔的长江流域实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参与共抓长江大保护的征程。未来,三峡集团将朝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笃定前行,在清洁能源与长江生态环保有机结合的新机制上持续探索,同步推进“城市绿色综合能源管家”和“水管家”双模式,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绿色转型,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基础保障。
 
  原标题:四年之变:长江大保护的三峡实践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 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