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检验检测市场迎来整治将推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来源:化工仪器网2022/4/2 17:04:41129
导读
检验检测服务是工业科技领域的市场需求之一。随着我国工业科技领域的细分,以及当前对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越来越重视,检验检测服务需求在不断上升,行业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检验检测服务是工业科技领域的市场需求之一。随着我国工业科技领域的细分,以及当前对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越来越重视,检验检测服务需求在不断上升,行业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据了解,2019年我国检验检测行业市场规模达3,225.09亿元,自2013年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4.94%。建筑工程、环境监测、建筑材料、机动车检验、电子电器、食品及食品接触材料、特种设备、机械(含汽车)领域营业收入突破百亿元。其中,最为人们日常生活所重视的环境监测和食品及食品接触材料领域市场规模达313.58亿元和160.05亿元,分别占行业总收入的9.72%及4.96%,数据令人惊艳。
 
  众所周知,近年来各大环保政策的出台推动了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下游市场,环境检测市场自然也获得了较大进步,市场需求逐年攀升。据统计,2015年环境检测行业市场规模137.70亿元,而到了2019年这一数字增长到了313.5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2.84%。尤其是“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土壤检测、水质检测和气体检测等领域的市场需求增长迅猛。以水质检测领域为例,2015年我国水质检验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为43.10亿元,2019年升至61.1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15%。相关学者分析,随着“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提出和实施,这一数字还将持续上涨。
 
  与人们密切相关的除了生态环境,食品也不可或缺。正所谓“民以食为天”,食品的品质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问题。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的日益重视,食品检测也成为热门需求。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计,2015年我国食品及食品接触领域检验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为100.69亿元,2019年增长至160.0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2.28%。随着食品行业相关政策标准的出台,未来对食品检测的需求将进一步提升,其行业前景可期。
 
  然而,受利益驱使或其他原因影响,部分检验检测机构在对样品质量、安全、性能、环保等方面指标进行检验检测并出具检验检测报告时,存在弄虚作假行为,这严重扰乱了检验检测市场秩序,破坏了检验检测市场公平公正。因此为加强对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管,严肃查处不实和虚假检验检测等违法违规行为,净化检验检测市场环境,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通知,宣布将于4月至7月底开展检验检测市场专项整治行动。
 
  此次行动主要在涉及疫情防控的医疗器械防护用品、食品、个体防护装备、建筑材料、常压液体危险货物罐体、碳排放核查这六个领域开展。《通知》要求,要坚持问题导向,把握整治重点,除了对这六个领域进行重点排查和整治外,对其他与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密切相关的领域也要注意。要加大现场抽查比例,严查不实和虚假检验检测违法行为,加大违法案件的处罚力度,依法从严从重处罚,对于违法违规企业或个人,将纳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并实行行业禁入甚至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市场监管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保障,确保此次行动顺利开展直至结束。
 
  可以看出,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十分严格,这对于相关检验检测企业来说即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是针对某些在日常检验检测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检验机构来说,将收到严厉处罚甚至是“灭顶之灾”;机遇则是对于那些守法合规的企业,一些违法违规企业的倒下将肃清行业乱象,提升检验检测行业的整体规范性和准入门槛,同时为一些中小型检验检测机构扫除障碍。对于那些“幸存”的检验检测机构来说,其社会公信力也将得到增强,这将是一个扩大市场份额、实现长足发展的良好机会,相关检验检测行业也将在更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中逐步实现高质量发展。
 
  公告全文如下: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检验检测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
 
  市监检测发〔2022〕2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
 
  为加强检验检测机构监管,严肃查处不实和虚假检验检测等违法违规行为,净化检验检测市场环境,市场监管总局决定于2022年4月至7月底开展检验检测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提高认识,强化市场监管
 
  强化检验检测市场监管,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市场监管部门有效履职的重要基础。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检验检测市场监管对于维护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重要意义,把严厉整治不实和虚假检验检测违法行为作为监管的首要任务,发挥系统监管合力,推动检验检测行业牢固树立底线意识、风险意识、诚信意识,坚决破除检验检测市场乱象,营造良好的市场准入环境、竞争环境、消费环境。
 
  二、坚持问题导向,把握整治重点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认真分析当前检验检测行业存在的主要风险隐患,以问题为导向,把握关键、精准定位,深入开展检验检测市场专项整治工作。
 
  (一)开展六大领域专项整治行动。根据属地管辖原则,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集中力量对辖区内涉及疫情防控的医疗器械防护用品、食品、个体防护装备、建筑材料、常压液体危险货物罐体、碳排放核查等六个领域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全面排查、严格整顿、公开通报、严肃处理,坚决防止和查处检验检测造假问题。对日常监管中发现的其他密切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安全、风险问题较为突出的专业领域机构,也应当纳入专项整治范围。
 
  (二)严查不实和虚假检验检测违法行为。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按照《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规定的不实和虚假检验检测违法情形,加大现场检查中对相关检验检测报告的抽查比例,严格追溯数据质量和真实性,严格查处未经检验检测出具报告,伪造、变造原始数据、记录,减少、遗漏或者变更标准等规定的应当检验检测的项目,严格查处违反国家有关强制规定的检验检测程序、方法的违法行为。
 
  (三)加大违法案件的处罚力度。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对专项整治行动中发现的不实和虚假检验检测等违法违规问题,要严格依据《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查处,依法从严从重处罚,并且处罚到人,依法实施行业禁入。涉及其他行业主管部门资质许可的机构违法违规案件,要在依职责完成处罚后及时移送其他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后续处理,跟踪进展情况。涉嫌犯罪的,要加强行刑衔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强化违法案件的失信惩戒。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严格按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要求,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依法公示相关行政检查、行政处罚信息。对专项整治行动中查处的虚假或者严重失实检验检测案件,依法依规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及时通报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依法依规推动失信联合惩戒。
 
  (五)实现专项整治行动与日常监管工作的无缝衔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按计划开展的年度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工作继续实施,实施时间可与本次专项整治行动重叠、同步,监管的重点领域可交叉、重合,持续保持对检验检测市场乱象的高压监管态势。
 
  三、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保障
 
  (一)加强领导,组织保障。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本次专项整治行动,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谋划,做好沟通协调,切实加强人力、资金和技术装备保障,周密部署,扎实推进。
 
  (二)制定方案,落实责任。要综合考虑辖区内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制定监管工作方案,落实监管执法责任制,明确执法查处目标和责任,切实将工作任务分解到位、严格落实。
 
  (三)加强联动,宣传引导。要结合本地市场监管部门职责特点,研究建立互补共治、信息传递、部门联动的检验检测市场监管执法协调机制,做好检验检测市场监管职责的承接与协调工作。借助互联网、新闻媒体等渠道,及时公开违法案件信息,集中公布一批检验检测违法违规典型案例,提高监管的影响力和震慑力,切实形成宣传声势。
 
  (四)健全机制,长效推进。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建立健全检验检测市场监管工作长效机制,持续加大基层执法人员培训培养力度,建立健全一支稳定、专业的监管专家队伍,完善畅通申投诉举报途径,研究建立信用监管机制,积极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手段,提高监管效率。
 
  (五)做好总结,及时上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工作总结和交流,及时汇总分析检验检测市场监管工作情况。对社会影响较大的违法案件,或涉及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案件,应及时向市场监管总局报告。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应于2022年8月10日前将此次专项整治行动总结及检查信息汇总表(详见附件)上报市场监管总局。
 
  市场监管总局将适时对各地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调研。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切实落实好各项工作,如实反映监管工作的进展成效、已发现的问题及处置措施,确保监管工作质量。本次专项行动工作要结合当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开展,请各地有关部门做好支持配合。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
 
  2022年4月1日
 
  原标题:检验检测市场迎来整治 将推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 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