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逐渐普及,作为补能方式的重要方式——充电桩慢慢步入了人们的视野。与各大车企正在研究的半小时内就能充满的超级快充不同,充电桩俗称“慢充”,实际上是一个带控制的插座,输出的是交流电通过车载充电机进行变压整流,由于车载充电机功率限制的原因,充电桩的功率一般较小。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惑:有了超级快充为什么还要发展充电桩?
充电桩数量成短板,滞后新能源产业发展
在国家新能源战略引导和企业的不断努力之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慢慢步入正轨。据统计,2021年全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超352万辆,同比增长1.6倍,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84万辆,而与之对应的是,2021年中国充电桩保有量为196.2万台。就充电桩数量而言,明显滞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快充影响电池寿命,引发部分用户担忧
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的快充技术都是采用大电流充电。在大电流快充模式下,动力电池存在过流过充的情况,如果此时动力电池管理系统不到位,就有可能导致热失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此外频繁的快充易影响动力电池的寿命,也引起了部分用户的担忧。充电桩采用的是慢充,对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影响较小,此外晚上的波谷充电,还可以大幅降低充电费用。
换电站建设进度较慢,补能需求旺盛
除了充电桩,电动汽车的另一种补能方式——换电在最近也被频繁提及。全国人大代表曾庆洪、陈虹、周福庚等纷纷建议推动住宅小区充换电设施的建设运营,加快推动“车电分离”应用落地。此外,全国政协委员、网易公司首席执行官丁磊建议:将换电站作为新基建重点,有效解决续航里程有限的痛点,为“蓝天保卫战“贡献力量。
虽然行业近几年也不断探索,但换电网络始终难以支撑电动车补能的数量,再加上换电站的建设成本高昂,电池的品牌、技术规格不同,难以形成规模化效应,换电目前在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能市场的发展不尽人意。其背后旺盛的补能需求刺激了充电桩的发展。
国家及地方政策推动,充电桩发展动力充足
“十四五”期间,我国部分省份提出了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的发展目标。其中,广东、山东和北京提出了至2022年的充电桩建设数量目标,江西提出要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全覆盖;贵州和安徽对2023年的累计充电桩数量做出了规划。
此外,湖南计划到2025年充电设施保有量超40万个,而上海的目标是到2025年底新建20万个充电桩。近日,四川省印发了《四川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力争建成充电桩12万个,总充电功率220万千瓦,满足电动汽车出行需求。2022年3月8日,上海市道路停车场示范项目——黄浦区丽园路充电站,正式投入使用。
按照当前发展趋势,预计到203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6420万辆,而根据车桩比1:1的建设目标,未来十年,我国充电桩建设存在6300万的缺口,预计将形成万亿级的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市场。
(原标题:6300万缺口!充电桩基建万亿市场正加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