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环保从“攻坚战”进入“持久战”,环保企业应该如何转型?

来源:环保圈 伏波望族2022/3/11 17:20:52125
导读
碳达峰、碳中和新任务的提出,也给包括环保企业在内的各个行业提出了新的命题。环保企业应该如何转型,才能适应新的形势?
  十四五,环保工作最大的变化就是从“攻坚战”变成了“持久战”。
 
  与此同时,碳达峰、碳中和新任务的提出,也给包括环保企业在内的各个行业提出了新的命题。
 
  面对这一巨大的需求变化,环保企业应该如何转型,才能适应新的形势?
 
  在这方面,头部企业或许想得更多、做得更早一些。他们的举动,在行业内也有一定的风向标意义。
 
  目前,头部环保企业都在忙活啥?他们又是如何进行转型的?通过一些行业会议,也能窥得一斑。
 
  3月2日,一年一度的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环境企业家见面会”举行,首创环保、博天环境、清新环境、先河环保等企业都讲述了自己的转型尝试,对其他企业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 环保从“攻坚战”进入“持久战”
 
  在介绍各家企业转型实践之前,首先先来介绍一下现在环保产业的大背景,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这个时代。
 
  在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副会长兼首席环境政策专家骆建华看来,现在这个时代,环保工作的力度其实不是放缓了,而是进入了“再平衡”。
 
  首先,污染防治既要打“攻坚战”,也要打“持久战”。
 
  “十三五”搞了攻坚战,解决了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的突出环境问题,这是很有必要的。
 
  其次,通过这几年的努力,环保工作“低垂的果子”都已经摘完了,剩下的都是一些“难啃的骨头”。
 
  比如环境问题最好治理的其实是生活污染,这些年我们大规模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厂等等,已经基本把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问题解决了。但是光是建设还不能解决问题,还要后续持续不断地稳定运营达标。
 
  同时,我们还有一些短板,比如VOC、农村、土壤等等,这些问题解决起来也都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打“持久战”。
 
  第三,前些年我们搞环保,主要依靠的是行政部门的作为。但是环保不能只依靠行政手段,更多的还要依靠市场手段、经济手段,要考虑成本,所以接下来要多利用市场手段做环保的事。
 
  总之,环保工作现在已经从“攻坚战”阶段进入了“持久战”阶段,环保被推出了ICU,接下来就是要深入、持续地做好环保工作了,要开始啃一些“硬骨头”,这是“十四五”乃至未来更长时期内环保工作的新特点、新背景。
 
  与此同时,国家又提出了“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也给环保行业提出了新的命题和需求。
 
  以上这些,就是环保行业“需求侧”的变化,环境治理需求越来越深入了,并且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新要求。
 
  说完需求侧,再说说供给侧。供给侧方面,环保行业最近两年其实一直是在疗伤、恢复之中。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博天环境董事长赵笠钧表示,环保产业过去几年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一方面是能力的错配,另一方面是资金的错配,导致在当时的背景下,环保的投资类业务比较多。而投资类业务又不是传统环保企业的强项,结果环保企业在战略上有了一些漂移,最终遭遇到困难。
 
  其结果,就是整个行业过去几年经历了剧烈的震荡和调整,很多企业纷纷“混改”,大家目前都在努力消化这些变化,适应新的定位。
 
  总之,无论是需求侧的变化,还是供给侧的调整,都决定了环保产业目前正在面临转型的问题,环保企业亟需寻找新的定位和思路。
 
  2 首创环保:从“投资型”变为“技术型”
 
  在这一大背景下,很多头部环保企业已经率先开展了转型实践。
 
  首创环保可能是其中步子迈得比较大的一个。
 
  2021年,首创搞了许多大动作。第一,公司名称由“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变成了“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整合旗下各个板块,聚焦环保第一主业;第二,高管变动,刘永政不再担任公司总经理职务,聘任李伏京担任公司总经理职务;第三,发布了“首创生态+2025”新战略。
 
  首创环保董事、总经理李伏京认为,首先,环保行业增量放缓其实更多是“结构性”的。一方面传统的厂站、供水厂、污水厂、焚烧厂布局基本完成,未来增量一定是逐渐放缓的;但另一方面,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出台,其他一些细分领域、细分业态的市场空间和机会则在渐次打开。
 
  比如环卫市场化、矿山修复、场地修复、管网、再生资源等,国家现在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未来的市场空间大有可为。
 
  其次,随着传统厂站建设基本上饱和,客户的需求也在逐渐提高。过去我们是“从0到1”,现在各级政府还有很多污染治理方面的痛点和难点亟待解决,客户需求升级了。
 
  对于环保企业来讲,提供的服务也就必须随之升级。以首创环保为例,去年借助编制企业“十四五”规划的契机,也升级了业务战略。过去首创基本以规模扩张、投资驱动为主,未来则要向技术型、能力型企业升级,希望能够变成系统解决方案型企业。
 
  未来,首创可以为客户提供需要的投资,建设一些厂站设施等,也可以通过设施的运行、项目的运作,积攒一些能力,沉淀他们的服务业务,这是以业务服务能力为显著特征的能力业务。同时,首创还计划通过技术的研发和进步,开发出一系列的技术产品,以设备、装备这样的形态,提供给客户,首创将其称之为“产品化阶段”。
 
  第三,未来,还会进入“创新型阶段”。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科技创新能力和流程,整合行业内各种成熟的技术、设备和装备,或者开发出适合用户需求的设备、装备和技术,从而实现业务的升级,满足市场的需求。环保企业不再仅仅是提供厂站建设,而是提供系统性的服务治理、技术治理。
 
  在李伏京看来,环保产业还没有达到瓶颈,未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管是从生产、生活、生态的维度,还是从城市、农村、工业的维度,都有很多工作要做。
 
  同时,作为一个传统行业,我们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下一步要以提质增效为核心目标,做存量开发、存量挖潜,这样做一定能够实现企业收入利润增长。
 
  此外,结合国家的“双碳”战略,参照其他西方国家的做法,我们国家未来一定会从“能源消耗型”治理污染,转变为“能源循环利用型”治理污染,这也会为企业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总之,无论是从新的细分领域看,还是从“双碳”需求看。无论是从客户需求看,还是从自身管理挖潜看,环保企业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未来市场空间大有可为。
 
  3 先河环保:从“环境监测”到“大数据应用”
 
  环保企业转型,不光是做水的企业,也有做气的企业。
 
  比如先河环保,他们的业务与PM2.5治理密切相关。去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这对治气的企业影响也很大。
 
  过去,很多大气治理企业都把目光盯在固定源污染源上,比如钢厂、水泥厂等等,如今这些固定源慢慢地都治理得差不多了,有些企业就开始把目光关注到移动源的治理上了。
 
  环境商会副会长、先河环保总经理陈荣强表示,通过他们的观察,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确是一个大问题。“十四五”规划要求,到“十四五”末所有城市的PM2.5年均浓度都要达到世卫组织标准(35微克/立方米),这就对机动车、非道路机械等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必须要对移动源进行改造,新能源汽车是一个方向。
 
  同时,在“双碳”方面,先河也做了很多布局。比如很早就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共同制定了《碳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作为囊括碳排放、碳资产、碳交易、碳中和、碳信用等“4+1”模块管理体系的试点单位,得到了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的授权。
 
  在碳交易方面,先河还进行了一些人才储备,在北京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公司,参与碳交易单元的业务活动,取得了交易资格,在上海、武汉等地开展了这方面的培训。
 
  具体业务上,去年6月先河在黑龙江落地了一个项目,就是全国首个省级生态环境厅碳中和大楼的评估审核工作,完成了一个专业机构的授牌。从配额审核、配额交易,到最后零碳大楼牌照的发放,都是先河完成的。
 
  此外,先河还在河北省的电厂率先安装了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系统,中标了河北省的碳核查业务,目前还在与几个比较大的林业集团积极筹备森林碳汇开发等等。
 
  陈荣强表示,对于先河来讲,转型更多的还是得依靠技术、产品、管理的创新。作为一家环境监测企业,更多地是转型到生态环境大数据的应用上去,比如把石家庄从全国排名倒数第一,提升到并列倒数第12,推出了“后十名”的行业,这些都是基于企业多年来对数据的熟悉和理解。
 
  总之,盘活数据资产,或许是环境监测企业一个比较好的转型方向。
 
  4 清新环境:跟着业主的变化而变化
 
  不管是首创还是先河,他们的客户更多的都是地方政府,而对于客户主要是工业企业的清新环境来说,转型同样是一道“必答题”。
 
  环境商会执行会长、清新环境总裁李其林表示,在清新环境看来,“十四五”环保产业主要就是三个方向——生态化、低碳化、资源化。
 
  生态化,就是从原来水、土、气末端环节的治理向综合环境效益的转变,从以往单纯的环境达标到环境质量效益的提升,包括现在大家得比较多的EOD模式开发等等。
 
  低碳化,一方面是调结构,新能源上来,火电相对比例下降;另一方面是开发减排技术,通过总量或是能效的控制,达到“双碳”目标的要求。
 
  资源化,就是经济性的问题,不光要求“能做”,还要能够持续地做,成本要算得过来。
 
  以清新环境为例,也做了一些低碳化的尝试。比如对存量的工业客户,通过降本增项,智慧运营,针对存量提效;同时从原来传统的末端治理,向过程控制去转化,以前电厂、钢铁企业只关心它的脱硫脱硝除尘,现在则要关心过程当中某一个设备的效率问题,甚至关心它的长流程能否变为短流程,关心它的能耗能否由一次能源变成氢能等等,向前端去移动。
 
  在李其林看来,一个好的技术不光是要达标,还要求能效必须要低,所以“减排+降碳降能耗”技术、协同处理技术、资源化技术一直是他关注的焦点。
 
  总而言之,在工业环保领域,不光是电力还是钢铁,如今都面临着客户的变化,比如客户发展目标的调整、内部结构的调整、技术工艺的调整,以及商业模式和人才梯队的调整,这些都是新的挑战和课题。
 
  而环保行业作为服务业,必须也要跟着业主的变化而变化,调整自己的商业模式,从而满足业主不断变化的需求。(注:原文有删改)
 
  原标题:环保从“攻坚战”进入“持久战”,环保企业应该如何转型?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 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