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处理一直以来都是令人头疼的问题,我们该如何避免生活场所成为垃圾场?在国家大力倡导节能环保的大背景下,垃圾焚烧成为目前新兴措施。此前,广州已经率先完成“零填埋”这项困难艰巨的任务,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广州作为超大城市,每天产生超2亿吨生活垃圾,它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其中经历了多年的起起伏伏,最终离不开各方的支持、协助与自身坚定的信心。笔者认为,这过程主要有三个重要因素,为广州垃圾终端处理进程提速增效。
转垃圾为能源
2002年,广州兴建的亚洲最大生活垃圾填埋场投入使用,但也仅仅过了7年,垃圾接收已经满负荷。如何对垃圾处理实行生态环保、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的策略,综合城市发展来看,最合适的是垃圾焚烧发电。
焚烧相较于填埋拥有两大直观优势——快速、环保。同样是7年,用焚烧取代填埋,不仅不占空间,而且可以依靠垃圾焚烧产生电能,满足部分市民日常用电需求。据相关部门统计,100户家庭中就有2户正在使用垃圾焚烧产生的电。一项依托于国家政策,利好于百姓生活的项目,必将推进地更高效、更顺利。
转独利为共赢
从原先单一的填埋方式转到焚烧发电,带来更利于环境、群众与企业的共赢局面。
一、使得环境得到进一步美化,最大程度地消除垃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取消垃圾填埋场,改善了由于垃圾填埋造成的环境污染情况,减少了垃圾处理所需场地。促使更多空间回归自然生态,助力生态绿色和谐发展。
二、带动乡村振兴。广州在决定建设焚烧发电厂之前,优先考虑到周边群众,组织完善了《广州市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区域生态补偿办法》,其中包括改善周边环境、升级配套设施、发展集体经济、补贴居民损失等等。为周边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开发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公园为环保主题公园,发展乡村经济,助力周边乡村脱贫攻坚。
三、助推相关环保企业跨入轨道,高效释放产能。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数据测算,垃圾焚烧处理完全满足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的广州市生活垃圾产量。在此背景下,广州相关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将得到快速壮大与发展,展开垃圾焚烧发电产业新蓝图。
转封闭为透明
早年,广州在筹建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时,忽略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邻避效应”,导致项目推迟投产。总结历史失败的经验,广州市政府充分征求群众意见,保持政策透明、公示及时等原则,并牵头多方组织机构,充分发挥基层力量,协调群众与工作推进之间存在的困难与阻碍,确保项目稳步进行。
基于群众对垃圾焚烧发电理念认识的欠缺,广州市多次组织群众考察调研,开展“万人行”参观活动,对建成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实行公众开放日制度,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正确认识并开始接纳此项举措。切实协调好项目实施与群众之间的矛盾,才能让百姓从根本上接受并支持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建设工作。
广州率先达成国内首个垃圾焚烧处理能力排名第一的城市,其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中节能、共赢、透明的三个利好因素,为其他省市及地区的垃圾终端处理提供新思路。其他城市也将以此为范本加快实现垃圾“零填埋”的进程,学习广州方案,助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积极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