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个人信息保护法自11月实施谨防将生物采集错当“任意门”

来源:化工仪器网2021/8/23 9:50:00172
导读
万物互联时代,数据化是现代社会的一大特征。但人类的大部分社会活动被数据拆解、分析、解码,一串串数字背后隐私无限曝光,个人信息肆意泄露。公民成为“透明人”,赤裸在全社会的注视之下,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令人胆战心惊。
  万物互联时代,数据化是现代社会的一大特征。但人类的大部分社会活动被数据拆解、分析、解码,一串串数字背后隐私无限曝光,个人信息肆意泄露。公民成为“透明人”,赤裸在全社会的注视之下,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令人胆战心惊。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通过,并将于今年11月正式实施。其中,该法令特别强调了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进行大数据杀熟,非法买卖、提供或公开他人信息等内容。这一法令的颁布关上了公民信息泄露的大门,成功为个人隐私信息上锁,技术重塑,开启了全新的时代。
 
  在该法令发布之前,随着窃取个人信息的技术手段不断发展,个人生物信息逐渐成为信息泄露的新内容,随时面临着在网上“裸奔”的危险。
 
  生物信息包括各种各样的生物学数据,如身高、体重、心率、血压、心电图等生理指标。
 
  生物信息的采集通常采用光电设备及计算机设备对人体或其他生物体各生理指标进行测量,体现人的生理特征,与个人身份识别具有对应性的个人信息,如指纹、虹膜、面部特征等,是测量区别于他人的身体特征的工具。目前,该技术已被广泛运用到如居民身份证、手机、安全门禁、零售店支付以及银行等领域。
 
  生物信息采集是生物信息识别被认为是确认身份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例如当访客入境时,生物信息识别可以迅速有效地确认访客身份,方便了政府进行身份管理。此外,生物信息识防止身份冒充,快速采集识别犯罪嫌疑人身份信息,建立身份信息库,第一时间进行比对,提高办案效率。该种信息采集方式具有防伪性能好、安全性好、保守程度好等优势。
 
  然而,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从2019年3·15晚会曝光的门店非法采集人脸数据事件,到滥用人脸信息的大数据杀熟,再到小学生用取件人照片“刷脸”就轻而易举打开快递柜取件。人脸信息已经成为公众的敏感信息之一,它不仅是人的肖像特征,还与个人的金融信息、身份信息、行为信息等密切相关。
 
  指纹也难以逃脱技术“黑网”。网络安全专家指出拍照“剪刀手”容易泄露指纹。1.5米内拍摄的“剪刀手”照片能100%还原被摄者的指纹,1.5米至3米内拍摄的照片能还原出50%的指纹,超过3米拍摄的照片才难以提取其中的指纹。
 
  无独有偶,人们虹膜信息也可能成为不法分子在照片中的提取对象。人们能够通过提取比对照片人物的虹膜信息找到当事人。
 
  实际上,采取信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法律措施。互联网大行其道,网络是流言、谣言的原生地。若没有身份信息认证,随意编造成为习惯,网络当真成了法外之地。此外,生物信息也令身份信息登记更加方便。
 
  然而,众多商家利用技术大发不义之财。大数据杀熟、“千人千面”实行“价格歧视”,诈骗信息不断,将消费者困于骗局漩涡,甚至非法买卖个人信息用于违法经济活动,大众陷入信息采集的恐慌之中。因此为公民信息穿上“安全服”才是重点。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顺利通过就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指出处理生物识别、医疗健康、金融账户、行踪轨迹等敏感个人信息,应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对违法处理个人信息的应用程序,责令暂停或者终止提供服务。保护公民信息安全、避免身份泄露,为个人信息保护中的难点问题提供有力保障,维护公共安全。至此,个人信息安全有了专门的法律保护。
 
  法律出台,技术也要跟上脚步,行政制度还需技术手段做支撑。技术加持下,生物信息识别剔除可复制特性,依赖静态的指纹信息、人脸图像,附加活体检测技术、多因子认证技术或基于风控的隐式认证技术,保证“本人验证”。
 
  未来,人工智能等多项技术将加快进入社会核心领域。人非万能,技术亦然。公民隐私信息泄露、大数据杀熟等问题依然需要人工干预来解决。立法者和执法者需要共同推动法律落地;平台管理者规范行为、明示隐私条款;应用商店认真履行平台审核责任;用户个人提高安全意识,保护好个人信息。全社会形成一股力量,突破“反向驯化”的禁锢,才能与技术融合共生。
 
  原标题:个人信息保护法自11月实施 谨防将生物采集错当“任意门”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 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