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是我国塑料加工业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的重要时期,科技创新持续推进行业发展能力增强,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经济效益稳步提升,“三化一微”+智能化技术发展方向持续深化,科技创新持续推进,新业态新模式共存,大数据信息化积极推进。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塑料加工行业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链协同创新,以更高水平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行业由大变强步伐,中国塑协组织编制的《塑料加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导意见》和《塑料加工业“十四五”科技创新指导意见》经过2021年4月协会七届六次理事扩大会议审义后再次修改,于近日正式发布。
在这两大《指导意见》中,《中国塑料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导意见》(规划期为2021-2025年),作为未来五年我国塑料加工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和实现塑料制造强国目标的行动纲领。其文件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塑料加工行业能力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水平整体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绿色生态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国际市场竞争力获得提升。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我国塑料加工业汇总统计企业累计完成产量7603.22万吨,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18890.13亿元,利润总额1215.15亿元。“十三五”期间,我国塑料制品产量、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增长,规模以上企业数量逐年增加,行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十三五”期间塑料制品出口稳步增长,扩大了国际市场份额。2020年塑料制品累计出口额852.7亿美元,同比增长19.6%。
虽然,“十三五”期间我国塑料加工业的发展取得较大成绩,我国塑料生产、消费、出口世界第一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得以巩固,但仍存在一些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如:行业集中度不高、创新机制不畅、总体装备水平与先进国家仍有差距、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出口难度和风险加大。
“十四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演化,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相互交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基调。塑料行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深刻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
5大机遇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推动塑料加工业加快转型发展:随着5G通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等新一代技术装备的应用,将推动我国塑料加工业制造技术快速、跨越式发展。同时,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共享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会不断涌现。“十四五”期间,塑料加工业先进生产力必定依托于科技创新,与塑料行业相关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会不断涌现,为行业进一步跨界融合、生态化、人工智能、网络化信息技术创新发展带来新机遇。
新发展格局将促进产品与产业结构趋向合理: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国内市场会起到需求增长拉动和深化作用,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制度管理创新将会促进塑料相关产业链提质,同时也会不断提升在国际循环中的优势。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将拓展塑料加工行业应用领域: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和重大项目等举国之力的越大规模市场需求优势,拥有广阔发展究竟,与塑料加工业密切相关,应会促进塑料制品需求增长。此外,雄安新区、海南自贸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区域建设也将带动相关地区塑料产业发展,为塑料加工业提供了更加广阔市场空间。
提质升级的消费市场将促进塑料行业进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正进一步强化,消费市场升级呈现新的趋势。消费结构向发展型升级,优质产品需求旺盛,同时随着我国由“制造大车”进入“消费大国”,消费者对高品质制品的需求激增,会助力塑料制品行业向高品质提升。
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将推动自主创新进一步发展:国家高标准市场体系建立的进一步加强,将会深化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引领创造新需求能力的提升,促进自主创新在新形势下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加大自主研发投入、专利保护等,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自主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4大挑战
原材料价格的剧烈波动、严格并持续性的环保要求,加强废旧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等塑料加工业面临的新老问题,给行业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带来挑战。在经济背后常态下,塑料加工业“十四五”要实现高端化,任务艰巨,面临严峻挑战。一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的冲击。二是进入新常态后,塑料加工业面临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调整结构、加快产业升级繁重任务的挑战。因此,“十四五”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发展难度将明显加大。
据分析总结,“十四五”塑料加工业面临的挑战可概括为:面临国际规则、投资贸易和格局变动,技术壁垒和竞争加剧,创新能力与创新成果转化不足,因塑料废弃物管理不到位而带来环保压力这4大挑战。
注:本文由塑料机械网(www.86pla.com)整理发布,资料来源: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
原标题:“十四五”:我国塑料加工业面临5大机遇与4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