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达经济体中,工人被机器人取代的风险远低于人们之前的想象,OECD中仅14%左右的就业岗位是“高度自动化的”。尽管如此,未来低技能工人的饭碗仍岌岌可危,各国应大力加强成人教育来应对和化解风险。
面对人工智能,我们不必过分担忧,但需要适当做好准备,尤其是对于教育背景较弱的人,建议政府在技术能力或服务技能等方面对他们进行培训。
近年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突飞猛进,这让决策者和经济学家担心,随着机器不断取代工人,可能会出现工人大规模失业的“惨景”;此外,普通民众也忧心忡忡,害怕自己被呼啸而来的人工智能“列车”远远抛在身后。
大多数工作难以实现自动化,因为它们需要从业者具备就复杂的社会关系进行有效磋商和协调的能力、创造性以及复杂的推理能力,或者在无组织的工作环境中完成实际任务的能力。而与人相比,机器要做到这一切更为困难。
与人相比,机器的弱点也很明显,对于不能程序化、依赖于定性评估准则以及需要依赖常识智能的工作,机器目前还无法取代人类,比如照顾老年人和病人的工作等。这些工作依赖于人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而这是机器所欠缺的。
自动化风险高度集中于低技能人群,有些人可能会在技能分级体系中进一步下滑。正如马太效应所描述的:强者恒强,弱者愈弱。
面对自动化的冲击,那些对教育经历要求低的工作岗位可能面临的风险大,尤其是食品制备、保洁等领域的工作人员以及采矿、建筑和制造领域的体力劳动者。与此同时,大部分劳动者的工作可能会因自动化发生巨变,这要求各国强化成人学习政策,以便让本国劳动力做好准备,面对可能出现的工作变化。从事重复性工作和教育背景较弱的人员需要提高风险意识,未雨绸缪,好能多学点知识,以避免被机器取代。当然,政府也应考虑对这些人在技术能力或服务技能方面加强培训,以跟上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的步伐。
资料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就业岗位自动化 工人会被机器人取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