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今年全国爱耳日的主题为“人人享有听力健康”,但是确保大众的听力健康,或许并非一件易事。
“音乐是人类共通的语言”,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到动听的音乐。根据3月2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听力报告》显示,听力损失的人数超过15亿,并且这项数据依旧在在增长,预计到2050年,将会有近25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毫无疑问,保障大众用耳健康,提升听力治疗技术已经成为了如今社会发展以及技术研发的重要方向。
听力是人体的重要感官之一,他让我们可以直接接受到声音信息。而在日常生活中,声音信息的接受不但是信息交流的重要基础,同时也为我们的娱乐提供了重要贡献,为我们的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般来说,人的听力从出生后会随着身体发育逐渐完善,并在青壮年时期逐渐到达听力的状态,之后便会随着年龄的增加开始逐渐衰弱。但是一般来说,这种年龄引起的耳功能衰退是受到基因的影响的,因此老龄化也并非引起听力损失的人数增加的因素。事实上,从目前有关学者提供的意见以及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来看,造成听力障碍甚至耳聋的主要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先天性的生理缺陷,也包括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病毒感染、药物引发的副作用、听觉器官受到伤害等等。而想要让大众都能享有听力健康,也应该从这些可能引起听力受损的方面来切入。具体来讲,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预防与治疗。
其中预防又可以细分为两个层面:用耳习惯以及用耳环境。现在,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喜欢佩戴耳机听歌,而传统耳机从原理上来说就像是塞进耳朵中的小喇叭,一方面会和耳廓和外耳道直接接触,另一方面声音对于鼓膜的刺激也更明显。而这也给耳朵带来了两个直接的问题。一个是卫生问题,相信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更换耳套或给耳机表面进行消毒的习惯,这也就导致细菌会在耳机上残留,佩戴耳机便会直接将这些细菌带入外耳道。与此同时,佩戴耳机的时候,耳机会阻隔空气在耳道中的流通,耳内温度便会有明显升高,这为细菌的繁殖也提供了充足的环境要素。细菌在耳道滋生,便会引起耳部的疾病,例如中耳炎,从而影响患者的听力。此外,由于耳机的发声系统与鼓膜非常接近,如果音量过大,声音就会直接刺激并伤害到耳朵,对听力造成损害。因此从用耳习惯来说,佩戴耳机应该注意养成三个习惯:一、定期更换耳套或者对耳机进行消毒;二、佩戴时音量应控制在60%以下,并且连续使用时间不宜超g过一小时;三、不使用发声存在故障的耳机,不在睡眠时使用耳机。
养成用耳习惯后,下一步便是确保自身的用耳环境。一方面,我们应该保证我们生活、工作、休息的环境的卫生,这有利于避免病毒、细菌等威胁到我们的身体,包括耳朵;另一方面便是避免自身*处于噪音环境。噪音简单地说就是嘈杂、喧闹的声音,这种声音的特点一般是尖锐或者巨大,而毫无疑问这两点都会对我们的听觉造成负面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就噪音问题来说,能够为我们提供帮助的不止我们自己。事实上噪音本身就属于环境污染物之一,而为了加强对噪音的控制,越来越多的仪器设备参与到避免噪音危害的工作中去,例如用于避免噪音传播的隔音玻璃材料,用于检测环境噪音情况的分贝检测仪等等。
针对那些已经感染耳部疾病或者听力已经产生明显下降的群体,治疗便是确保其重获听力健康的关键。一般来说,医院针对不同的耳部疾病都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像是针对一些听觉器官受损的患者,就可以通过手术修复或者植入人造器官来完成治疗,而对于那些听力已经衰退的患者,则可以采用助听器等仪器设备来起到辅助听觉系统工作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随着骨传导技术的发展,如今在助听器等医疗仪器上,骨传导已经有了非常广泛的运用。除了这些之外,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孩子致聋几率。通过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我们可以提前了解到孩童患耳聋的风险,并在干预期进行干预,尽可能地避免耳聋的出现。
人人享有听力健康的背后,是医疗技术、仪器设备进步下对于耳健康的守候,更需要人人重视用耳习惯重视自己的听力健康。
原标题:全国爱耳日 科学仪器让人人享有听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