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基于机器视觉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与安防应用领域紧密融合,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推动与变革,其中尤以人脸识别为代表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四面开花,行业化应用深入到各种细分领域,可谓*。
特别是在公共安全领域,涉及到公安业务方面的图侦、大数据分析,借助人脸识别实现犯罪嫌疑人识别、抓捕;在交通领域,基于交通参与者人的识别,捕获交通违法;在商业楼宇中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对出入口实现实时监控等等,生物识别产品及应用愈加丰富和多样化。
据相关数据统计,国内公共安全领域是人脸识别应用重要的场景,其市场份额占比30%左右。与此同时,人脸识别技术正在深度结合行业应用,在金融支付领域、物流领域也实现了大跨步的落地应用。以线下支付为例,支付宝、微信等相继落地刷脸支付。
可以说国内“刷脸时代”已经来临,从身份审核到线下支付,从乘坐地铁到取快递、领养老金,“刷脸”正在变得一路畅通。调研资料显示,2010-2018年中国人脸识别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0.7%。预测还指出,未来五年我国人脸识别市场规模还将以23%的速度快速增长,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元。
除了刷脸,指纹识别、虹膜识别、体态识别等等,正伴随着不断丰富细化的端/边缘设备,经由云端处理配合,形成端/边缘采集识别+云端处理/训练/存储这样的架构模式,这也将是未来几年生物识别行业产品和系统的普遍形态。
然而需要警惕的是,网络犯罪分子正在各个领域中广泛使用人工智能,以增强他们发现和利用漏洞的能力,尤其是涉及生物特征的“黑产链条”的存在,使得人们对基于人脸识别的必要性产生质疑。
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应用并不是越广泛越好,而是存在一个度的问题。因此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有可能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规范技术应用,同时需要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开发各种方法,以验证内容、设备和应用程序的真实性。
原标题:生物识别商用仍将保持高速 但信息安全已经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