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农技中心组织科研、教学和植保机构专家,依据玉米病虫源基数、种植制度、作物布局和气候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25年全国玉米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1.1亿亩次。其中,虫害发生7.6亿亩次,病害发生3.5亿亩次。草地贪夜蛾、棉铃虫、玉米螟、桃蛀螟等穗期害虫偏重发生,玉米南方锈病、大斑病、穗腐病、北方炭疽病重发流行风险高。
趋势预报
(一)虫害
玉米螟全国发生面积2.6亿亩次,在东北、黄淮海、西北、西南、华南、江南中等发生,东北和黄淮海局部偏重发生。棉铃虫在黄淮海、东北南部偏重发生,全国发生面积1.1亿亩次。草地贪夜蛾西南、华南、江南偏重发生,黄淮海、西北地区偏轻及以下程度发生,部分晚播夏玉米偏重发生,全国发生面积5000万亩次。粘虫在黄淮海、东北、西北和西南总体偏轻发生,局部将出现集中危害,全国发生面积5000万亩次。
此外,甜菜夜蛾、小地老虎等夜蛾类害虫在黄淮海地区中等至偏重发生,蚜虫、蓟马、叶螨、双斑长跗萤叶甲等喜旱性小型害虫在部分地区会造成一定危害;全国发生面积2.9亿亩次。
(二)病害
大斑病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冷凉地区局部偏重发生,全国发生面积8200万亩。南方锈病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偏重发生,全国发生面积7500万亩。穗腐病在黄淮海、西南、西北、东北南部等地区偏重发生,全国发生面积4000万亩。北方炭疽病在东北局部偏重发生,全国发生面积1500万亩。
此外,小斑病、灰斑病、褐斑病、弯孢叶斑病、白斑病、茎腐病、瘤黑粉病、丝黑穗病、线虫矮化病等在部分地区会造成一定危害;全国发生面积1.4亿亩次。
预测依据
(一)迁飞性害虫冬前基数偏高
1.草地贪夜蛾冬前基数同比偏高
2024年9—11月高空测报灯下回迁虫量,云南江城、寻甸、瑞丽累计诱蛾量分别为327头、10417头、588头,分别是2023年同期的1.7倍、4.3倍、0.8倍。2024年入冬以来,西南华南周年繁殖区在田发生面积52.7万亩,比2023年同期增加22.6%;主要发生在晚秋鲜食玉米和冬玉米上,大部地区农户防控积极、防后虫量低,但云南普洱、德宏等地局部未防田被害株率在50%以上、百株虫量30头以上。
2.粘虫冬前基数高于去年、低于常年
2024年夏秋季,北方大部三代粘虫总体偏轻至轻发生,仅西北局部偏重发生,全国发生面积916万亩,是2023年的2.6倍,但比常年均值减少约8成。2024年9—11月高空测报灯下回迁虫量高于2023年、但低于常年,云南江城、寻甸、瑞丽累计诱蛾量分别为78头、313头和314头,分别是2023年同期的1.6倍、6.1倍、2.5倍。
3.玉米螟冬前基数总体偏低
据各地冬前调查,东北地区玉米螟冬前基数下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其他地区接近常年或偏低。平均百秆活虫量,北京、河北、山东、河南、江苏等黄淮海地区为20—37.7头,除北京、河北高于2023年同期外,其余省份降低11%—22%;东北、西南、西北等地均低于17头,多数与2023年同期接近。
(二)玉米种植制度和栽培措施总体有利于病虫害发生
玉米主产区普遍实施免耕、秸秆还田、连作等栽培措施,有利于病虫源积累。西南华南周年繁殖区一年四季均有玉米种植,长江流域和黄淮海地区夏、秋玉米交错种植、播期不齐,为草地贪夜蛾提供了丰富的寄主条件。黄淮海等夏玉米主产区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以及设施蔬菜面积扩大,利于棉铃虫、甜菜夜蛾、桃蛀螟等多食性害虫转移危害。东北、华北主栽品种对大斑病,黄淮海主栽品种对南方锈病、褐斑病等病害抗性较差,利于病害发生流行。
(三)气象条件对病虫害发生有利
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和预测,2025年1—2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有利于南方病虫害发生和北方害虫越冬;西南地区东南部、华南西部等地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草地贪夜蛾、粘虫等害虫冬繁有一定不利影响。2025年春季,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总体偏高,西南地区北部等地降水偏多,有利于病虫源积累和流行性病害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