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两新”政策加力扩围,再生资源行业开年迎利好

来源:环保在线编辑:小易2025/1/9 14:19:331221
导读
《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近日印发,明确五方面共27项具体任务,而要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低效设备,自然少不了固废及资源化利用行业的支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4年掀起的“两新”热潮,将延续至2025年!
 
  1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正式发布《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发改环资〔2025〕13号,下称《通知》),明确加力推进设备更新、扩围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快提升回收循环利用水平等五方面共27项具体任务。要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低效设备,自然少不了固废及资源化利用行业的支持。
 
  相比去年,今年的“两新”行动中,“完善废旧产品设备回收网络”向“加强回收循环利用能力建设升级”进阶,“支持二手商品流通交易”向“促进二手商品交易和再制造产业升级”拓展,“推动资源高水平再生利用”向“推动资源回收利用行业高质量发展”迈进。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供销合作社系统、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等要素被重点提及。
 
  全国性、功能性资源回收再利用平台: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
 
  《通知》中提到,将支持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加快设立全国性、功能性资源回收再利用平台,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
 
  作为一家新央企,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在2024年10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注册资本100亿元,由国务院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业务涉及废钢铁、废有色金属等主要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预计每年废钢铁的利用量将达到2.6亿吨。截至目前,该集团已接连收下华润、宝武、国家电投资产,做好了首轮业务定点。
 
  据董事长介绍,公司将同步设立多家专业化子公司,业务涵盖线下资源回收网络建设和废钢回收、电子产品等耐用消费品回收和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和电动自行车废旧电池业务、退役风电和光伏设备回收、废有色金属回收以及废塑料回收加工等,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带动扶持行业内其他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健康运营,引领行业规范有序发展。公司的目标,是到2030年末,力争回收网络遍布全国主要省区和城市,主要回收品类市场份额占到20%以上。
 
  覆盖全国的基层再生资源回收站点:供销合作社系统
 
  一直以来,分布广泛、直达基层的供销合作社都是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传统主力军。数据显示,供销合作社全系统已拥有再生资源回收站点3.5万个、分拣中心超过470个,培育了一批行业龙头,废旧家电规范拆解量约占全社会的3成。
 
  2024年8月,《全国供销合作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五年专项规划(2024-2028年)》正式印发,提出加快实施“815工程”,即培育壮大80家左右的骨干企业,建设1万个标准化、规范化回收站点,打造500个绿色分拣中心。其中还提出,要: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县域分拣中心为支撑;乡镇(街道)中转站为节点;村(社区)回收网点为前端;加工利用园区为后端,打造供销合作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
 
  “充分发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县域经营服务网点多、分布广的优势,深入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与城乡环卫清运网络‘两网融合’,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下一步还将继续发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各类经营服务网点“一点多能、一网多用”作用,拓展废旧家电家具、农用车辆、农机具、废旧农膜等重点品种回收渠道,进一步提升城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水平。
 
  75亿元专项资源预算支持的重点领域: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
 
  2024年11月,财政部下达2024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专项资金预算,用于支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行业发展,共计75亿元。这一举措标志着废电器拆解进入财政补贴新时代,基金模式正式推出。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制定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指出,专项资金将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按照因素法分配,以结果为导向倒逼地方推进相关产业链升级。
 
  家电是电子废弃物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以旧换新补贴到位,国内家电市场景气度有望进一步提升,淘汰下来的废旧电器电子产品数量也将增多。如何才能实现有效处理?从业者建议,可以参照废旧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管理办法,建立废旧家电回收“白名单”制度,并通过“溯源码”等建立起严格管理体系体系,防止流向不明、难以监管。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 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