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瓜州县加快推进机采棉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来源:酒泉农机2025/1/8 8:53:322282
导读
全县大中小型拖拉机达到21570台,联合整地机35台,激光平地机385台,无人植保机175台(全省最多),机采棉精量播种机78台。
  一、基本情况
 
  瓜州县植棉历史悠久,上世纪五十年代,省农业农村部门在瓜州设立棉花实验站,开始试种棉花;六十年代初,棉花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达到3万亩,原环城公社党委副书记王生俊代表瓜州县参加了全国第五次棉花生产工作会议,并做了典型经验交流发言,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七十至八十年代,瓜州成为全国优质棉花生产基地,是甘肃省棉花及棉纺工业原料的主产区,社会产量全省占比超过85%。2000年以来,受棉花市场价格下跌、摘棉工工价逐年提高等因素影响,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度下降,最低年份10万亩。近年来,瓜州县先后组织300余人到新疆哈密、石河子等地考察学习,取得了机采棉全程机械化种植的第一手资料,并通过植棉基地推广示范、召开大型现场演示会、举办千人种植技术培训班等方式,全面提升农技人员和植棉大户机采棉集成技术水平,机采棉种植面积随着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实施逐步扩大,2024年达到15.5万亩,占全县棉花种植面积27万亩的57.4%,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的推广示范,有效提升了农户种植机采棉的积极性,棉花产业再度跃为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机采棉技术成为瓜州县棉花产业发展的方向,棉花产业寻找到了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二、取得成效
 
  1.采棉装备全面提升。坚持把提升机采棉装备水平作为发展机采棉产业的重要抓手,按照“产业发展优先”的原则,三年来,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和社会化服务扶持资金为引擎,国家投入和农户自筹相结合,投入资金9000余万元,精准扶持机采棉全环节农业机械,全县大中小型拖拉机达到21570台,联合整地机35台,激光平地机385台,无人植保机175台(全省最多),机采棉精量播种机78台,采棉机22台,残膜捡拾机23台,各环节采棉设备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农业机械从自购自用、自我服务的小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为专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市场经营模式,解决了小农户“缺机具、缺技术”的难题,夯实了机采棉产业的发展基础。
 
  2.植棉面积逐年扩大。突出培育托管服务主体、建立示范带动基地、衔接分散经营农户三项工作,集中培育机采棉全程机械化托管服务主体6家,建成2个省级区域农机服务中心;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大面积实施,小地改大地,西湖镇、南岔镇抓住机遇,建成优质机采棉种植基地2个,示范面积达到9500亩,瓜州镇建立“水肥一体化”智慧农场1个,示范面积达到2000亩,石岗墩建立5000亩机采棉示范基地1个,有效的起到了以点带面、辐射扩大的作用;2024年,全县机采棉种植面积达到15.5万亩,托管面积达到7万亩,配套托管残膜机械化回收7万亩,服务小农户达到60%(8.4万亩)798户。
 
  3.集成技术稳步推广。机采棉重点在种植,难点在采摘。瓜州县坚持把工作聚焦在种植、采棉两个作业机具的引进和示范推广上,选定适用性好、作业效率高、质量可靠、价格适中、农民欢迎的主推机型,优先示范、优先推广;同时,瓜州县对传统的棉花生产农艺技术进行变革,使棉花品种选择、播种规格、田间管理、采摘及加工清选等各项农艺技术与机械化生产要求相适应,有力助推了机采棉集成技术的顺利推广。
 
  4.群众收入稳步增加。先进的农机具和增产技术模式得到快速推广,实现了标准化操作、专业化服务、规模化经营,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作业成本,经济效益全面提升。经测算:机采棉增产增收、节水节肥、机械采摘三项合计每亩增收962元,有效提高群众收入。
 
  三、存在问题
 
  机采棉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品种选定、种植技术、田间管理、清花加工、皮棉质量标准等诸多环节,经过多年的推广应用和探索,还存在以下问题和薄弱环节。
 
  1.手采棉面积依然比较大。受土地整合度不大、基础配套完善度不够、群众认知程度不高、教育培训覆盖面不广、托管服务主体不多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手采棉面积依然较大,占全县棉花种植面积27万亩的42.6%。
 
  2.技术标准落实不到位。品种选定上,除其丰产性、抗病抗倒伏性外,首桃结铃部位低于20厘米、株形枝条松散、吐絮不集中、棉壳“夹口”太松或者太紧,严重影响采摘效果;种植模式上,新疆来瓜租地种植户一膜六行,铺滴灌带,种植模式比较规范,采净率高,瓜州本地农户66cm﹢10cm宽窄行栽培模式把握不严格,开沟笔直度、下种精确度误差较大,给机械化采摘造成困难;落叶剂使用上,最佳施用期在日平均气温18°左右,持续一周时间,且棉花自然吐絮率达到40%以上,脱叶剂效果最佳,否则都将影响棉花吐絮和落叶。
 
  3.加工设备更新升级慢。目前,全县符合棉花收购条件的企业有34户,其中加工企业9户,下设收购网点25个。近三年来,通过棉花大县奖励资金扶持的机采棉加工企业有8家,虽然新上了机采棉加工设备,但卸料、扎花、清理、除尘等设备还不够先进,工艺流程衔接不紧密,机采棉与手摘棉等级品质差异较大。
 
  4.机采设备购置成本高。按照2024年采棉机市场价格,3行打包采棉机每台230--240万元,国家农机补贴40万元;6行打包采棉机每台450--470万元,国家补贴60万元;落地棉捡拾机每台40万元,移动式打包机每台70万元,均没有进入补贴目录,购机户或机采棉托管合作社购机资金有限,贷款难度大,周转时间长,一次性购入确有困难。
 
  四、对策建议
 
  综合分析全县机采棉产业发展现状,今后的发展思路应该确定为“巩固现有面积,适度扩张规模,强化科技支撑,延伸服务链条,提高附加产值,打造特色品牌”。
 
  1.适度扩张规模。按照“有效扩大示范基地,衔接分散经营农户”的思路,抢抓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好机遇,加快推进西湖镇、南岔镇、瓜州镇3个规模化、标准化万亩优质机采棉种植基地建设步伐。同时,对技术人员、植棉农户、加工企业,从机械种植、田间管理、采花捡膜、加工销售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宣传培训,让植棉农户准确掌握各个环节的技术操作规程,充分认识机采棉技术的先进性和增产增收效果,提高种植机采棉的积极性。力争2025年全县机采棉种植面积达到18万亩,达到棉花种植面积的67%以上,其中:西湖镇4.5万亩,南岔镇5.5万亩,瓜州镇3.5万亩,梁湖乡2.5万亩,广至乡2万亩。
 
  2.抓好试验示范。一是选机具。按照“机采棉技术要求,引进不同穴距的棉花覆膜穴播机进行播种试验,确定我县机采棉种植栽培最佳模式,筛选出适合机采棉种植的配套播种机具。二是优品种。选择筒形高产棉花品种进行产量对比试验,筛选适合我县机采棉技术的棉花品种。三是定标准。做好脱叶催熟技术试验和化控技术试验,按照“适地适温、试验先行”的原则,准确掌握落叶剂使用最佳时间和最佳计量,通过试验对比和数据分析,制定《瓜州县机采棉种植操作规程和作业规范》,为全县大面积种植机采棉提供科学依据。
 
  3.强化机艺融合。机采棉科技含量高、技术性强,是系统工程。为确保机采棉技术的推广应用环环相扣,县现代服务中心应根据机采棉技术要以传统棉花生产农艺技术变革为目标,改变传统棉花种植模式,推进地力提升、精量播种、膜下滴灌、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县农机中心应做好全程服务,把播种规格、田间管理、收获采摘及加工服务等各项农艺技术与机械化生产要求相适应,包括棉播机、采棉机、落地棉捡拾机、移动式打包机引进及运输车辆的推广应用等项工作,形成了棉花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农机农艺结合技术体系和操作规范,补齐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发展短板,实现“土肥水药、耕种管收、捡运加销”一条龙服务,确保机采棉产业高质量发展。
 
  4.加大扶持力度。加大机采棉种植政策扶持力度,将资金、政策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倾斜,进一步扩大棉花生产规模;充分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扶持作用,用足用好棉花大县奖励资金,围绕粪肥还田、中耕封土、机械打顶等机具短板弱项,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积极争取省市机采棉技术推广项目,建立机采棉示范点,召开现场演示会,以点带面,辐射周边,为机采棉大面积推广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对购机户进行贷款贴息扶持,着力解决购机户贷款等问题。
 
  5.提升加工水平。机采棉技术的推广应用,必须有棉花加工技术的跟进,机采棉花清理加工好坏直接关系到机采棉的销售价格,关系到农民的收入,关系到机采棉工作能否深入开展下去。要进一步督促棉加企业加大机采棉清理加工工艺的改进和加工技术创新力度,缩小机采棉与手摘棉之间的等级与品质的差异,为机采棉顺利进入销售市场提供保障,确保2025年机采棉加工企业达到9家,满足机采棉收购加工需求。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 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