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而起,借“数”而名。近年来,贵阳市抢抓大数据产业发展先行优势,将大数据与大生态两张“名片”巧妙融合,不断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逐步实现智慧化管理。
早在2017年,贵阳市生态环境局建成了贵阳市生态云(一期),实现了生态环境各业务系统集成、业务数据汇总、基础应用及分析。随着生态环境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智慧化的需求不断增大,贵阳市生态环境局启动建设生态云(二期)项目,通过建设1个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中心、1个生态环境智慧决策指挥平台和2个业务应用场景,探索建立“三监”联动机制,助力生态环境有效管理、精准治理、科学决策。
据贵阳市环境信息中心业务人员杨艳介绍,数据资源中心汇总了国、省、市生态环境系统近3~5年专题数据,目前融合有水务、林业、自规等部门涉及生态环境领域数据。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日益受公众关注,在过去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环节,工作人员需要多次往返现场复核该地块的“前世今生”,如今只需要在系统内输入查询信息,叠加相关图层,该地块是否有过污染、是否做过土壤调查等相关信息便一目了然,既节约了人工时间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通过生态环境智慧决策指挥平台,目前可以实现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的调度管理。”杨艳介绍说。系统内设置有启动预警条件,当某个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或水质出现有进一步污染上升风险时,系统会发布预警,贵阳市生态环境局相关处室接收预警后将召开会商启动管控,需要采取协同管控的事件会通过生态云指挥平台推送至贵阳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该中心将调度相关部门启动管控措施并将处理结果反馈回生态云平台,实现生态环境部门外协同管理,生态环境部门内任务调度。
在日常执法检查和企业监管中往往存在执法人员少、监管对象多、监管执法难的痛点,现在依托生态环境智慧监管业务场景,以移动执法、LIMS系统(
实验室管理系统)、污染源“码”上管为支撑,建立起企业自行政审批、批后监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画像。同时,初步构建企业风险评价体系,根据企业的信用等级,企业被赋予绿蓝黄红四种颜色的码,执法人员可通过码的颜色对企业实行差异化精准监管。推进“强生态”非现场执法振动和用电监控试点示范工作,通过对企业产治污设施的启停状态进行监控,强化执法监管。
今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期间,贵阳市生态环境局首次尝试运用“贵阳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业务系统,将督察组交办信访件第一时间精准推送给有关区(市、县、开发区)核查办理,有效提高分件效率,实现信访件办理情况的跟踪、协同处置、统计。
据悉,生态云(二期)投用后,将以数据驱动应用为核心,有效解决盘点数据家底、搭建数据共享体系和数据驱动业务管理三个难题,形成统一的数据标准、统一的运维、统一的体系,通过推进内部数据打通、交换,实现数据服务的“可管、可控、可追溯”,用数字化、智慧化手段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生态治理现代化,以“
智慧环保”守护贵阳绿水青山。
文 | 唐倩
供稿 | 贵阳生态环境融媒体中心
原标题:贵阳市“生态云”(二期)进入试运行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