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北京市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发布

来源:仪表网2024/12/13 14:01:5528
导读
到2027年,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和产业水平稳居国内前列,“三城创新引领、两区集聚带动、多点协同支撑”空间格局进一步深化,产业集群和生态体系不断完善。
  【仪表网 行业政策】为贯彻落实《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把握发展机遇,整合资源优势,推动本市新型储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近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北京市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以下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全面提高,突破5~10项关键核心技术、关键材料和智能装备。在长时储能、储能安全、系统集成等领域建设一批中试平台,重点打造1个新型储能产业育新基地,引育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储能产业链龙头企业,新型储能产业营收超过600亿元。高安全、高可靠、高能效、长寿命、经济可行的新型储能产品供给能力持续提升。在新型储能产业示范区开展半固态/全固态电池、液流电池、储能安全技术、储能数据管理平台等示范应用。推动新型储能在分布式新能源、超(快)充站、轨道交通、数据中心等场景实现应用,加快虚拟电厂建设。
 
  到2027年,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和产业水平稳居国内前列,“三城创新引领、两区集聚带动、多点协同支撑”空间格局进一步深化,产业集群和生态体系不断完善。建成1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2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储能产业示范区,引育3~5家百亿元以上规模的生态主导型企业,涌现一批细分领域国内领先的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型储能产业营收力争超过1000亿元。
 
  为实现上述目标,《实施方案》提出了四项重点任务,包括: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数智融合示范;打造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建设公共服务平台。
 
  其中,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方面:
 
  立足北京新型储能技术创新策源地,坚持创新驱动,聚焦产业链堵点卡点环节,面向新型储能高安全、长寿命、高效率的发展需求,重点围绕电化学储能、物理储能、储热储能等三大领域,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储能安全、数据管理、回收利用等五大共性技术方向,组织实施八项核心技术攻关,同时布局前瞻领域,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化技术创新,实现关键零部件及共性技术突破。
 
  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化技术创新。在电化学储能领域,研发长寿命高安全零衰减锂电池储能电芯;开发高电导率、高稳定性固态电解质,突破固态电池低成本规模化生产关键工艺;完善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体系,提升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循环寿命、长时电能存储容量保持率;加快液流电池双极板材料设计,成形工艺研究,高功率电堆、大容量高效率储能单元模组系统开发与验证,突破国产化膜和碳毡、碳布电极技术,推动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商业化应用。在物理储能领域,聚焦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优化设计及控制、大功率压缩机、低温膨胀机、低成本高效换热系统等关键技术开展攻关,推动压缩空气、热泵储能规模与效率不断提升;围绕大惯量飞轮本体及惯量传导装置设计、五自由度磁悬浮设计及控制、飞轮阵列控制等技术加强研发,加快高惯量新型飞轮储能和电力级磁悬浮飞轮储能研发制造。在储热领域,加强低成本、宽温域、高储热密度储热技术开发,加强新型储热材料技术攻关。加强储热系统集成创新,加快高温压缩机、高效能换热器等技术和装备研发。在前瞻储能技术领域,攻关超导储能等前沿储能技术,研发储备液态金属电池、压缩二氧化碳储能、金属空气电池等新一代储能技术。
 
  加快关键零部件及共性技术突破。围绕关键零部件,研发高可靠性高环境适配性紧凑型储能变流器、构网型储能变流器、光储一体化储能变流器、储能用前端采集芯片、无线通信线束BMS等核心部件。围绕系统集成,支持具备主动支撑能力的大规模储能系统群控研发及工程验证,推动大容量储能电池集成研发及生产关键检测技术发展提升。围绕新型储能安全技术,突破电池本征安全控制、电化学储能系统AI安全预警、储能并网系统集中远程监测、高效低成本热管理及热安全技术、系统多级主动防护结构及关键材料、热失控与火灾风险监测预警、高效灭火及防复燃、储能电站整体安全性设计等关键技术,支撑储能电站安全运行。围绕新型储能数据管理应用,突破储能电站全设备、全量、全时电芯级数据“采—传—存—用”全过程物联及大数据共性关键技术。围绕储能产销协同运行控制,突破面向多场景、多类型、多层级的储能协调优化配置方法、时空协同优化运行调度方法及运行控制大模型技术。围绕电池回收利用,突破电池离在线状态估计、重组等梯次利用技术以及拆解技术,提升锂镍钴锰等稀有金属回收率。
 
  在打造新型储能产业集群方面:
 
  依托北京新型储能产业示范区,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牵引能力强、辐射带动广、集群效应大的数字能源及新型储能智能制造企业,打造新型储能产业集群。
 
  重点布局数字能源产业。鼓励企业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研发应用智能管理、智能诊断、智慧运维、智慧运营等系统,提升新型储能系统管理水平。鼓励数字能源企业、系统集成企业、设备制造企业利用信息化技术,结合电站运行状态,开展功率预测、电价预测等,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实现储能资产价值创造最大化,达到投资与运营管理闭环。引导信息软件企业拓展数字能源业务,针对新型储能领域典型应用场景需求,提供可实际落地优质解决方案。支持搭建服务新型储能工程设计等数字化平台,提供设计、建造、运维、管理等工程技术服务,发展新型储能领域科技服务业。鼓励重点产业区、能源央国企开放应用场景与合作渠道,引进、培养数字能源运营技术服务商,提升北京数字储能产业能级和规模。
 
  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储能制造业。重点布局新型储能系统集成、关键材料和核心装备研发制造,以建链、补链、强链为目标,鼓励采取“产业基金+智能制造”方式,锁定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引入重点关键核心零部件及相关配套企业,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支持企业在京落地高端生产线、建立全国旗舰店、打造“母子工厂”,鼓励建设展示中心。支持企业推进小试、中试线建设,加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鼓励产业园区建设标准化厂房,提升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空间承载能力,推动构建研发、生产、应用一体化发展的产业生态,促进新型储能产业集聚发展。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 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