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以人工智能为引擎的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各级法院用实际行动深入推进数字法院建设,不断强化人工智能在司法工作中的融合应用,先行先试,推动法院工作效率与质量提升。一起看几个案例:
上海徐汇法院:激活数字动能 要素式场景又有新突破
近年来,为深入推进数字法院建设,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基于应用场景建设,选取知识产权类案件为试点,针对侵害商标权纠纷数量多、证据复杂、事实认定有争议等难题,积极应用类案要素式办案辅助场景,探索优化类案要素式审判机制,切实提升审判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徐汇法院根据实际需求,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和信息管理处、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的指导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审判系统中创新应用案件摘要模块,实现对案件重要要素的精准固定、锚定和核定,动态实时归集案件要素,打造一站式智能交互审判助手,有效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
甘肃高台法院:“AI书记员”上岗 卷宗整理“智”在必得
高台法院使用AI卷宗整理助手识别分析卷宗材料,实现卷宗材料自动化命名。还可根据材料特征值,对同类卷宗材料分类、分项,提取出关键词进行命名,从而精准完成编目。法官在查阅卷宗时,可运用AI卷宗整理助手快速定位信息,执行案件书记员也可通过该助手高效完成卷宗扫描、命名、编目等工作。
高台法院突破电子卷宗数据化关键技术,采用“AI识别+人工核查”的方式,完成信息校验修正环节。对AI卷宗整理助手进行系统学习、训练,使其实现自我优化,不断提升准确率,有效改变以往电子卷宗生成工作中存在的扫描质量不高、材料保存错位的问题。以材料整理辅助办理、识别分类信息留痕、上传保存监督管控、AI系统智能服务为理念,服务执行卷宗的核查、移交、扫描、上传、编目、归档等多个环节。采用“系统+设备+服务”的模式搭建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立体化服务体系,通过线上线下紧密结合,打造统一收转、同步扫描、集中整理、统一转档全流程工作场景,做到“一次扫描、全程使用、一键归档”。
山东高院:数字赋能 跑出二审立案“加速度”
山东高院坚持问题导向,梳理分析二审立案全流程各环节,在全省印发《民事全流程网上办案操作规范》,明确二审网上立案节点期限、业务事项办理标准。印发《关于加强全流程网上办案及电子卷宗同步生成的通知》,进一步夯实二审网上立案系统运行依托的电子卷宗基础。就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山东高院及时提出处理建议并向最高人民法院请示,获得最高人民法院批复,并在全国法院推行。
四川广安前锋法院:多元联动 探索高效司法路径
前锋法院整合
网络设备、温度监控、不间断电源等设施,将专网、互联网机房隔离运行,有效提高信息网络稳定性和故障恢复能力。巩固基础设施和系统安全保护,配备
防火墙、防病毒网关、漏洞扫描、网络安全审计、无线身份认证等网络防护系统,为信息网络安全构筑坚实屏障。加强数据容灾建设,通过数据备份服务器、独立磁盘冗余阵列等方式保障庭审音视频和办公办案数据安全。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定期向全院发布网络安全风险提示,组织签署《新进干警系统账号和网络安全责任告知表》,压紧压实网络安全责任。
江苏东海法院:数字赋能 激活基层社会治理“智细胞”
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模式,应用“江苏微解纷”“数字微法庭”等平台,将法院工作“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末端,激活多元解纷、诉讼服务的“智细胞”,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不断提质增效。
该院将乡镇及街道的政法委员、村、社区书记和网格员录入“江苏微解纷”平台,充分运用镇村综治网格工作群、居民微信服务群,建立线上人民调解员流动工作站,24小时接收群众诉求信息、咨询事项等内容,实现数据信息共享、纠纷网格推送、难点集中解决。同时,建立融合商会调解、乡贤调解、律师调解等多元化解和分层过滤机制,推动纠纷化解向“协商共治”转变,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
四川泸州中院:多措并举 强化数字法院能力保障
近年来,四川省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扎实推进数字法院建设工作,落实“产法协同”要求,指导成立四川川南破产清算事务服务中心;深耕网络安全工作,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运维服务支撑,制定运维工作规范体系,锐意进取、担当作为,有力保障法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