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环保新质生产力|西南岩溶工业活动区水土跨介质协同预警与风险管控关键

来源:中国环保产业协会2024/9/21 8:34:1753
导读
西南岩溶工业活动区“地表水——土壤——地下水”中面临着污染来源多、迁移路径复杂、扩散隐蔽、环境风险高等难题。项目团队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支持下,历经10年“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创建了多源精准感知、多级协同预警、多维风险管控技术体系。
  生态环保产业作为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环保新质生产力,正成为推动产业向前发展的核心力量。本栏目将聚焦生态环保产业的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新模式,深入宣传推广科技创新成果,及时发布环境技术进步奖项,全面介绍行业内的实用技术装备和示范工程,引导行业持续创新,加快数字、智慧、科技的融合赋能,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贡献力量。
 
  环境技术进步奖
 
  项目名称:西南岩溶工业活动区水土跨介质协同预警与风险管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项目编号:HJJS-2023-2-18
 
  获奖等级:二等奖
 
  完成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人:蒲生彦,罗栋源,刘伟江,邹胜章,苏婧,陈婷,王朋,魏丽,吴怡,马慧,杜军艳,刘世宾,周长松,王晓光,何雨明
 
  项目简介
 
  西南岩溶工业活动区“地表水——土壤——地下水”中面临着污染来源多、迁移路径复杂、扩散隐蔽、环境风险高等难题,传统水、土单一介质监测预警和风险管控技术已无法满足生产环境的监管需求,成为制约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难点与痛点。项目团队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支持下,历经10年“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创建了多源精准感知、多级协同预警、多维风险管控技术体系,取得以下主要科技创新成果:
 
  1.深化了岩溶裂缝网络发育与水力性质演变规律的理论认识,发展了典型污染物在水——土——碳酸盐岩体系中跨介质迁移转化机制和“源-流-汇”动态平衡及互馈原理,建立了跨介质归趋模型耦合和尺度升级综合评价方法体系,构建了多源监测异构数据标准化转换关键方法,促进了从单一介质监测上升到跨介质协同预警的多元理论和方法创新。
 
  2.建立了西南地区典型岩溶地下水系统污染模式快速识别方法,构建了岩溶区地下水环境质量调查评估技术方法体系;基于“大-智-云-物-移”新技术集成创新,通过多层卷积神经网络结构实现目标多层次信息快速提取加工,构建了全方位——多层级——立体化综合协同预警平台和决策支持系统,突破了水土跨介质多源立体协同预警和决策的技术瓶颈。
 
  3.针对西南岩溶生态环境脆弱性及污染物迁移路径复杂等特点,建立了适用于岩溶区地下水系统的防污性能评价方法,创新研发了新型垂直及水平防渗阻隔应急处置与风险协同防控关键技术,形成了岩溶工业活动区水土污染风险管控综合解决方案和集成决策系统,并实现了业务化运行,有效提升了工业活动区环境风险管理技术水平。
 
  项目突破关键技术5项,获发明专利25件、实用新型8件、软件著作权3项,出版学术专著7部,发布/参编国家/行业、地方标准15项,发表论文70余篇。研究成果指导了西南岩溶区50余个工业活动区“水土跨介质协同预警与风险管控体系”建设,为多项国家及地方标准、指南、政策的制定提供科技支撑。
 
  获奖感言
 
  土壤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是国际科技发展前沿,也是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的重大需求。我和项目团队坚持“科技是推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利器”,十余年来致力于水土污染协同防治理论与技术研发,在“水土污染协同防治”领域取得了系列特色原创性学术成果。针对岩溶区工业活动污染的特征,通过构建跨介质归趋模型耦合和尺度升级综合评价方法体系,涵盖了大气、水、土壤等要素,突破了水土跨介质多源立体协同预警和决策的技术瓶颈,实现了园区建设管理有效率、决策有数据、监管有手段、查处有依据、需求有反馈的新范式。未来,团队将继续向国内其他岩溶区的工业活动区推广项目成果,持续修正优化技术参数,实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贡献更大力量。
 
  原标题:环保新质生产力|西南岩溶工业活动区水土跨介质协同预警与风险管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 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