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案例之十四|全域物联感知赋能城市治理

来源:国家数据局2024/9/11 8:30:3489
导读
试验区聚焦构建适应数字化发展的制度体系,通过一体化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完善适应新产业新业态创新发展的监管政策,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和政府治理能力,助力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试验区聚焦构建适应数字化发展的制度体系,通过一体化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完善适应新产业新业态创新发展的监管政策,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和政府治理能力,助力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域物联感知赋能城市治理
 
  一、案例简介
 
  雄安新区采用“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的理念开展实施城市感知体系建设,坚持数字城市和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探索建立基于全面感知的数据研判、决策、治理一体化智能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城市级物联感知平台和全域视频管理平台,形成了各类感知终端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创新模式,打造全域感知能力,实现雄安新区感知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开发、统一使用。依托物联网统一开放平台及视频一张网平台能力,有效支撑雄安新区各类智能应用的建设,助力新区数字城市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截至2024年7月,新区物联网统一开放平台已接入感知终端62万余个,接口调用量每日约140万条;视频一张网共计接入81246路视频监控设备,在线率稳定在90%以上。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数字孪生,感知体系建设与数字城市同步开展。
 
  在新区物理城市建设过程中,嵌入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将城市感知体系建设嵌入数字城市建设体系中。感知终端与同属于基础设施层的生态、交通、管廊统一部署,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物联感知设施共享应用。
 
  (二)制定感知体系标准规范,确保接入统一性。
 
  制定一套“接入、数据、共享”三位一体的标准规范,统一感知数据资源目录,规范设备接入标准和数据开放标准,解决物联感知基础设施中重复建设和视频图像数据孤岛的问题。统筹新区各部门需求,规划感知终端布局和数量,集约建设,避免重复投资。以明确的标准规范和建设导则来协同各相关项目合作,对自建、他建做清晰描述,对地下、地上、生态、应用等不同领域做差异化要求,促进数字城市“全局一盘棋”的建设进程和目标达成。
 
  (三)应用驱动、数据融合原则,重点应用实现突破。
 
  以公共安全、道路交通、城市治理和生态保护等领域为重点,作为视频监控规划和建设的底本,优先实施、重点保障。强调标志性成果产出,支撑和带动雄安新区各行业垂直业务系统深入开发和应用。为各行业业务提供智能解析、多维融合、关联分析,精准有效地研判和预测。
 
  三、应用成效
 
  (一)形成视频资源统一管理体系。
 
  雄安新区全域感知体系是在规划、设计与建设阶段就充分考虑满足城市级业务需求的感知服务体系,建成了城市级的物联感知和视频资源“统建、统管、共用”的基础能力平台,打破传统模式下自建设备和平台开展应用的模式,突破设备、品牌、标准、网络的应用壁垒,为实现数据融合共享、数据价值挖掘打好基础。目前,物联网统一开放平台已接入感知终端62万余个,接口调用量每日约140万条,支撑创建物联感知产品162种,涉及综合管廊、智能水务、道路养护、水旱灾害,公厕、阀控一体化热表等。视频一张网接入新区各片区安置房、市场化住宅、各片区管廊、水厂、道路交通、商业办公、学校、新区工贸企业等81246路视频监控设备,在线率稳定在90%以上。
 
  (二)构建城市综合治理新机制。
 
  依托物联网统一开放平台及视频一张网平台能力建设,实现了感知设备统一接入、集中管理、远程调控和数据共享、发布,为城市治理和服务提供了智慧化手段。物联网统一开放平台可提供远程抄表服务,降低了城市运营管理成本,保障了居民便捷用水、用气;打造独居老人在线居家监测功能,配合社区开展相关定制化服务。视频一张网平台为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相互映射提供信息支撑,为公共安全、社会治理、市政管理、环保水利、交通物流等各业务领域的行业应用二次开发,提供视频图像的基础应用服务,为雄安新区优质公共服务、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城市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 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