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保产业作为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环保新质生产力,正成为推动产业向前发展的核心力量。本栏目将聚焦生态环保产业的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新模式,深入宣传推广科技创新成果,及时发布环境技术进步奖项,全面介绍行业内的实用技术装备和示范工程,引导行业持续创新,加快数字、智慧、科技的融合赋能,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贡献力量。
环境技术进步奖
项目名称:城市污水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项目编号:HJJS-2023-2-02
获奖等级:二等奖
完成单位:广州市净水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市通用新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完成人:李碧清、吴学伟、唐霞、汪晓军、肖先念、邱光磊、冯新、赫俊国、张立国、周建华、张旭恒、李康敏、罗业燊、李鹏飞、李吉宏
项目简介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仍存在污染物减排效能有待加强、资源化利用率进一步提升、智慧化运营管理不够完善等问题。在国家“双碳”目标及“十四五”泥水并重、污水处理系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大背景下,开展城市污水处理厂关键技术研究,寻求污水处理过程与污泥资源化协同联动耦合的减污降碳循环利用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组历时17年的理论研究、技术攻关和工程实践,完成国家、省、市重点科研项目7项,开展污水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突破污水处理系统全流程减污降碳与资源利用技术关键技术7项,形成系统的综合减碳、降耗、增效的智慧化集成方案,解决了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存在生物脱氮除磷效能低、药剂消耗量高、资源化不够及智慧控制等问题,实现了污水处理过程与污泥资源化协同联动耦合的减污降碳循环利用。项目成果获得专利60余项,发表研究论文120篇,出版专著2部,软件著作权1项。
该项目成果成功应用于广州市中心城区13座大型污水处理厂(大坦沙、猎德、沥滘、西朗、大沙地、京溪、均禾、龙归、竹料、石井净、健康城、江高、大观净水厂,总污水处理规模496万吨/日),推广应用于重庆垫江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200吨/日)、陈家林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200吨/日)、乳源瑶族生活垃圾热解气化处理工程、中山市民东有机废物处理工程(300t/日,含水率80%)、清山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200吨/日)、温州市中心片区污水厂里厂迁建BOT项目(40万m³/d)、昆明市第十三水质净化厂(12万m³/d),成功出口泰国、中国香港等2个国家和地区。项目先后建成的9座生态型地埋污水处理厂,总产能规模181万吨/日,助力广州市地埋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位居国际第一。9座地埋厂产生综合效益424亿元,污水处理厂近三年实现成本节支0.4144亿元,污泥处理成本节约4.5099亿元;显著提高了城市污水处理关键技术水平,助力广州市获得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获奖感言
项目团队历时17年的科技攻关,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从低碳源生物脱氮除磷新原理、全流程节能增效、资源利用以及智慧控制层面,开展污水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构建污水、污泥处理联动耦合协同的减污降碳与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体系,促进了污水处理厂绿色升级转型,推动了环保行业技术进步,实现了生态惠民,提升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研究成果助力广州国、省考断面水质改善和水环境质量逐年提升,助力广州市获得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未来我们将继续保持和发扬创新精神,研发更多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减污降碳新技术,争取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原标题:环保新质生产力|城市污水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