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施耐德电气报告:数字化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利器”

来源:电气时代2024/6/7 14:15:0367
导读
以新能源、数字化等新兴技术为主导的新型电力系统是能源电力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抓手,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和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
  近日,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发布《“碳”寻未来 企业可持续转型之路》绿色低碳与智能制造系列报告合集(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以新能源为主体”是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特征,发展新型电力系统的过程,就是适应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的过程。为了适应新能源发电比例和终端电气化率的快速提升,保障电力系统安全,需要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而数字化技术、电力市场化改革等举措将有效促进电力流、信息流和价值流的打通。一个绿色低碳、安全灵活、多元互动及高度市场化的新型电力系统将支撑“双碳”目标的达成。
 
  1、双碳目标关键载体 新型电力系统加速发展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国家能源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15.85亿千瓦,同比增长26%,约占我国总装机的52.9%,新能源装机量和发电占比不断提升。电力作为当下最清洁、应用最广泛的能源,目前占全国总碳排放量的40%,因此,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主战场在能源,主力军在电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刻不容缓。
 
  以新能源、数字化等新兴技术为主导的新型电力系统是能源电力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抓手,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和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面对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迫切需求,施耐德电气提出“清洁低碳、安全灵活、数字化、市场化”四大发展趋势,加速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支撑“双碳”目标达成。
 
  “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趋势之一是新能源占比的提升,新能源的高比例占比是新型电力系统很大的特征。除此之外,数字化在整个新型电力系统中不断加速应用,特别是在用户侧,从前只考虑新能源,比如光伏、储能这些基础设施,现在还需要考虑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通过交直流微电网技术实现能源调度。”施耐德电气微电网业务专家贺金杭表示。
 
  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者和赋能者,施耐德电气致力于聚焦关键应用场景,坚持技术创新与生态共赢,在“源网荷储”各个环节都拥有完备的场景应用方案,并通过专业的顶层设计咨询,助力客户选择并部署中低压一体化及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同时以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为客户打通整个能源管理端到端的全价值链条,助力各行各业融入新型电力系统,加速迈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2、数字化应用纵深新型电力系统强心剂
 
  如今,数字化正在加速下沉,进入各行各业的“五脏六腑”,智能家居、远程医疗、自动驾驶、无人工厂……新一轮数字革命和技术变革正以数字化形式发挥作用。同样,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也在数字化的推动下不断加速。
 
  数字化信息采集和运行分析,确保电网安全稳定和可靠供电、加快智能、主动、柔性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发展,提高电网对分布式新能源的主动消纳能力、以分布式电源和储能为核心,打造微电网或虚拟电厂等。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将在发、输、变、配、用、储 等各个环节实现全方位应用,形成以数据为核心的生产要素,推进能量流和信息流的深度融合,为新型电力系统注入“强心剂”。
 
  除此之外,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一环,需求侧涉及的面更广,而数字化正是推动需求侧变革的最佳武器,通过重塑源网荷储一体、产消一体、能源综合利用的新型需求侧结构,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安全、绿色、经济的减碳目标。
 
  “施耐德电气希望在用户侧通过调度系统能够提升新能源自发自用的比例,把新能源消纳的问题做成用户侧的一个解决方案,施耐德电气这些年也加快了在数字化和软件方面的布局。”贺金杭表示。
 
  面向未来的零碳社会,施耐德电气尝试描绘一个未来电力需求侧的新画像: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的需求侧系统,将是一个个拥有多种形式分布式能源、储能基础设施、柔性智能配电网络和可观可控负荷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微型电力生态系统。
 
  它通过数字化终端设备、绿色能源管理体系和新型电力电子技术,优先利用本地分布式清洁能源,促进平衡消纳,实现削峰填谷。与电网或其他微型电力生态系统进行电力流、信息流、价值流实时交互、灵活响应,相互支撑,实现清 洁低碳、节能高效、成本最优、安全可靠的目标。
 
  数字化为电力系统转型、为企业发展都带来了更多机遇。今日,以“双擎并进,数智新生”为主题的施耐德电气创新峰会将在青岛召开,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将携《“碳”寻未来 企业可持续转型之路》绿色低碳与智能制造系列报告合集,与产业众多有识之士共话双转型之道。同时,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也将持续关注中国产业绿色进程,依托深入的洞见、领先经验与实践,助力企业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 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