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成果丨钢铁厂烧结机主烟道内置式余热锅炉

来源:中国环保产业协会2024/4/4 8:40:0687
导读
钢铁厂烧结机主烟道内置式余热锅炉,烧结主烟道余热回收主要回收烧结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废气的余热,该技术通过对整体流场的分析,选取合理的烟气流速,管排间距,设置的内置式余热锅炉基本上不会对系统阻力造成影响。
  为更好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落实《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加速绿色低碳技术升级,科技部社发司委托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组织编制了《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成果目录》,并于2023年9月11日正式公布。为持续宣传推广《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成果目录》成果,引导绿色低碳技术发展,我会将陆续在官微推送目录成果信息,敬请关注。
 
  节能减排与低碳领域
 
  01.技术名称
 
  钢铁厂烧结机主烟道内置式余热锅炉
 
  02.适用范围
 
  钢铁冶炼领域,该技术对烧结系统的影响很小,但考虑烧结运行工况复杂,需要烧结主抽风机有600Pa~1000Pa的余压来满足整体设计需要。另主烟道烟温在150℃以上才有余热利用价值。
 
  03.技术内容
 
  3.1技术原理
 
  烧结主烟道余热回收主要回收烧结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废气的余热,在主烟道中布置相应的锅炉换热面,通过余热锅炉换热面实现工质与烟气的换热,产生过热蒸汽,以提供生产使用,并达到烟道降温的目的。该技术通过对整体流场的分析,选取合理的烟气流速,管排间距,设置的内置式余热锅炉基本上不会对系统阻力造成影响。

图1 烧结工艺流程图
 
  3.2主要创新点
 
  (1)采用内置式主烟道余热锅炉,在不影响系统阻力和烧结矿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利用主烟道内高温废气的热量,产生过热蒸汽,可以用于其他工艺用汽,也可以用于发电,同时降低了主烟道排烟温度,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与外置式锅炉相比,内置式余热锅炉能源实现高质高用,梯级利用且设备少,维修维护简单。
 
  (2)过热器采用低流速鳍片耐磨管设计,蒸发器及省煤器采用热管式结构,从结构上避免了漏水事故的发生,运行安全可靠。
 
  04.节能与温室气体减排效果
 
  以柳州钢铁公司1#360m2烧结机主烟道内置式余热锅炉为例:该余热锅炉利用350℃左右的高温烟气,将40℃的给水加热,产生1.9MPa、310℃的过热蒸汽,蒸汽流量12t/h,可节省标煤880kg/h。目前烧结机主烟道常规不进行余热回收利用,高温废气直接排入大气。采用主烟道内置式余热锅炉,可以有效利用热废气能量,同时可以降低排烟温度。
 
  05.技术示范情况
 
  已有4项工程应用示范。如广西柳钢中金不锈钢有限公司镍铁冶炼项目烧结系统余热利用工程、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一期)烧结球团系统烧结余热余能综合利用工程项目等。其中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1#电站烟风系统技术改造项目,工程规模为1#360m2烧结,南北大烟道内置式余热锅炉及辅机,自2015年建设完毕至今,余热锅炉蒸发量12t/h,每小时节省标煤约880kg。年运行时间7000h,年节约标煤量约6160t。
 
  06.投资估算
 
  因国内各厂家烧结能力及烧结工艺,以及设备磨损情况不同,根据不同工况,烧结机主烟道余热锅炉设备总体投资在600万~1200万元之间。运行维护包括除盐水15t/h,变频给水泵1开1备,单台功率22kW,日常其他照明功率2kW,加上人工费、设备折旧费(按10年核算,5%/年)、大修费用约150万元左右。
 
  07.投资回收期
 
  柳钢1#360m2烧结大烟道余热回收项目,投资回收期约 1.2年。
 
  08. 技术成果转化推广前景
 
  目前,全国钢铁企业1400余家,可以安装主烟道余热锅炉的企业约700家左右。其中,已经安装主烟道余热锅炉的占30%左右,其中主要为主烟道外置式余热锅炉,安装内置式主烟道余热锅炉的市场普及率仅占8%左右。烧结主烟道余热回收系统有较大的市场推广前景。
 
  原标题: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成果 |(八十三)钢铁厂烧结机主烟道内置式余热锅炉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 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