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全文实录|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召开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解读适应气候变化

来源:江苏生态环境2024/4/2 8:40:2068
导读
3月29日上午,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对刚刚印发的《江苏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进行解读。
  2024年3月29日上午,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对刚刚印发的《江苏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进行解读,并对下一步工作安排进行介绍。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对外合作)处处长王华、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处四级调研员纪玲玲、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王艳红、省气候中心高级研究员陈燕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生态环境厅宣传教育处处长陈晓曦主持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陈晓曦: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生态环境厅新闻发布会。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适应气候变化重大决策,按照国家部署要求,结合我省实际,今年3月,省生态环境厅等16个部门联合印发了《江苏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将对《行动方案》进行解读。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对外合作)处处长王华、四级调研员纪玲玲、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艳红、省气候中心高级研究员陈燕,我是省生态环境厅宣传教育处陈晓曦。
 
  首先,请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对外合作)处处长王华介绍《江苏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的总体情况。
 
  王华:各位记者朋友们,上午好!应对气候变化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减缓和适应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两大策略,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我国一直把主动适应气候变化作为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为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将适应气候变化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2024年3月,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等16个(单位)部门联合印发了《江苏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经历了资料分析、学习调研、文本编制、政策衔接、征求意见、论证报批六个阶段。编制过程中,充分对接了省各相关职能部门,广泛征求了省直相关部门和设区市意见。《行动方案》结合江苏省实际,融入基于自然的气候解决方案理念,确定了我省在不同阶段的主要目标,提出了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水利、农业、人居环境、基础设施、陆地生态系统、海洋与海岸带、医疗卫生、自然灾害应急和管理等九项重点任务,明确了将在扬州市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建设。为了保证重点任务和试点示范的顺利实施,将从强化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科技支撑、加强能力建设等四个方面予以保障。
 
  主持人陈晓曦:谢谢王处长的介绍。下面,各位记者朋友可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
 
  中国江苏网记者:我们注意到,本次行动方案的全称是《江苏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而此前我们听得比较多的是“应对气候变化”。请问“适应”和“应对”的区别是什么?我们专门发布“适应气候变化”的行动方案,是否意味着“适应气候变化”比“应对气候变化”更重要?
 
  主持人陈晓曦:请纪玲玲调研员回答。
 
  纪玲玲:谢谢您的提问。气候变暖对人类当代及未来生存与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和挑战,国际社会达成了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而应对措施分为减缓措施和适应措施。两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两大策略,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减缓是指通过能源、工业等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较长时间的调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碳汇,以稳定和降低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减缓气候变化速率。适应是指通过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风险识别与管理,采取调整措施,充分利用有利因素、防范不利因素,以减轻气候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和潜在风险。
 
  减缓措施是一个方面,但仅靠减缓措施是远远不够的,在我们积极采取减缓措施的过程中,已经发生的气候风险不会消除,潜在的气候风险仍在不断累积,甚至在全球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后一定时期内仍将持续。适应气候变化同样很迫切,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具有显著的区域性,有效的适应行动能够降低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和风险,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
 
  南京日报记者:气候变化对江苏省的不利影响有哪些,未来的变化趋势如何?江苏省面临的主要气候风险是什么?
 
  主持人陈晓曦:请陈燕博士回答。
 
  陈燕:谢谢您的提问。江苏省面临的气候风险与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密切相关。江苏省位于长江、淮河流域下游,东临黄海,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拥有太湖、洪泽湖等大型湖泊,河渠纵横、水网密布。总体地势平坦,地貌由平原、水域、低山丘陵构成。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区,光热水土资源的时空组合相宜,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全省海岸类型以淤泥质海岸为主,沿海滩涂资源丰富,约占全国的1/4。江苏省人口、城镇密集,土地开发强度高。
 
  江苏省气候变化基本情况如下:近60年江苏省年平均气温平均每10年上升0.3℃,各地呈一致性增暖。年降水量平均每10年增加22.2毫米,年代际波动特征明显。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每年3.6毫米。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次呈增多趋势。高温事件呈增加趋势,年高温日数平均每10年增加1.6天;强降水事件增加,大雨、暴雨和大暴雨日数均呈增加趋势;影响江苏省的台风个数无明显变化,但是带来的风雨影响增加;极端干旱事件偶发,从气象干旱发展至水文干旱,夏秋连旱持续时间长。
 
  气候变化已对江苏省水利、农业、人居环境、基础设施、陆地生态系统、海岸带与海洋、医疗卫生等领域带来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最新研究表明,到本世纪中期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仍将持续。在此背景下,江苏省未来一段时期的气候变化趋势可能更加凸显,高温、强降水、严重干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次和强度进一步增加。
 
  未来,受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的影响,江苏长江、淮河等主要流域防洪形势更加严峻;水资源波动幅度增大,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增加;城市基础设施运行安全风险加剧、运营管理挑战增多;不同种类生物的生境栖息地环境发生改变,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海岸带面临更多风险;城乡居民健康风险增加,尤其是脆弱重点人群保护压力进一步增大。
 
  南京晨报记者:江苏省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是否有一定的基础?除了国家的要求外,江苏省为什么需要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省级行动方案?
 
  主持人陈晓曦:请纪玲玲调研员回答。
 
  纪玲玲:谢谢您的提问。近年来气候变暖和海平面持续上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次呈增多趋势,江苏省逐步开展了一些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一是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初步搭建。早在2009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就印发了《江苏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明确了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及其政策措施。2022年,江苏省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江苏省“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提出协同推进适应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全面提升水资源、农业、林业、公共卫生等重点领域和海岸带地区气候适应能力。二是气候综合监测预警水平不断提高。气象综合观测基础不断加强,生态气象观测体系布局进一步完善,气象信息化能力不断提升。三是重点领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有效提升。我省落实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先后实施了一批流域性防洪减灾工程。全省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不断提升,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加快。四是适应气候变化意识逐步增强。持续开展世界气象日、国际减灾日、全国防灾减灾日、中国水周、生物多样性日、世界环境日等系列宣传活动。五是适应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不断加强。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国际合作持续开展,气候领域双边、多边合作不断深化。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届缔约方大会(COP28)举办了“中国角江苏专场活动”。举办了以“绿色低碳、集群创新”为主题的2022国际科学家苏州峰会和苏港合作绿色产融对接交流会。
 
  我们之所以还要进一步开展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制定省级行动方案,是因为我们还面临着很多机遇和挑战。一是对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的科学认识不足,亟须强化气候变化影响长期监测,深入开展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社会减缓系统的影响评估。二是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适应行动效果评估尚未完善。三是适应气候变化治理体系有待完善,亟须将适应气候变化工作纳入相关部门、地方工作重点,全社会广泛参与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所以无论是从机遇角度,还是从挑战角度,本次编制《行动方案》都非常必要。
 
  扬子晚报记者:针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我们作为市民也有深刻感受。如果我们常去江边散步时也能感受到长江水位的变化。2020年夏天长江水位创历史新高,而2022年夏天长江水位又创历史同期最低。历史极值频繁出现。针对此类问题,我们的行动方案中是否有所考虑?
 
  主持人陈晓曦:请王艳红正高工回答。
 
  王艳红:谢谢您的提问。江苏省位于长江、淮河流域下游,东临黄海,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拥有太湖、洪泽湖等大型湖泊,河渠纵横、水网密布。不只是长江流域,淮河流域防洪形势也同样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更加严峻。我们在水利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中也有专门的考虑。一是构建现代化水旱灾害监控体系,具体包括:加快构建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推进建设水情及水旱灾害防御监测预报体系。加快智能感知体系建设,实施国家基本水文站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项目,建成基于物联网及智能感知设备的水文综合监测体系。完善优化流域性、区域性河道、省管湖泊、大中型水库、滞涝圩区、大、中型灌区等水文监测站网建设。推动构建具有“四预”功能的水资源调配与管理、流域防洪应用等智能水利业务应用系统建设。二是完善高标准流域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具体包括:在流域、区域防洪规划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事件影响和防洪形势变化,科学提高流域防洪、区域排涝标准,提升洪涝风险防控能力。推动长江江苏段堤防加固建设,推进河口段整治规划编制与实施。进一步扩大淮河及沂沭泗下游入海能力,实施海堤巩固完善与生态建设工程。巩固提升太湖蓄洪挡洪能力,扩大太湖流域洪水外排能力。加快洪泽湖周边滞洪区工程建设,开展滞洪区范围优化调整和分区运用研究。加强江河支流与中小河流治理,加快控制性枢纽工程建设,分类分级推进病险水库、水闸、泵站除险加固。
 
  新华日报记者:江苏省是沿海省份,请问目前江苏省沿海海平面变化情况如何,针对沿海地区我们的适应气候变化行动中是否也有专门的考虑?
 
  主持人陈晓曦:请王艳红正高工回答。
 
  王艳红:谢谢您的提问。江苏省位于黄海之滨,沿海有南通、盐城和连云港三市。全省海岸类型以淤泥质海岸为主,沿海滩涂资源丰富,约占全国的1/4。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每年3.6毫米。在海平面上升的影响下,海洋海岸带面临更多风险。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局等部门将联合开展系列工作。一是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具体包括:加强缺氧、酸化等海洋生态环境风险的监测预警。修订完善兼顾陆海统筹的环境监测应急预案,推动建立覆盖近岸海域的赤潮、浒苔等海洋生态灾害遥感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强化极端动力条件下咸潮入侵过程追踪。加快海洋溢油和危险化学品泄漏事件应急监测向“应急+预警”相结合的模式转变,加强海洋生态环境应急监测。提高海洋生态破坏突发事件的预警能力与海洋污染预警溯源能力。加强南通、盐城、连云港海洋监测能力建设,提升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能力。二是提升海岸带及沿岸地区防灾御灾能力,具体包括:提高风暴潮、海水入侵、海水倒灌和咸潮上溯等沿海地区自然灾害预报能力,完善海平面上升应对措施。推进临海引水工程,控制土地盐渍化、滩涂湿地退化,保障沿海地区用水需求。探索海岸带生态湿地建设,有序推进海岸防护,开展海岸侵蚀监测治理,控制海岸侵蚀影响。实施海堤巩固完善提升及保滩促淤工程,统筹规划沿海挡潮闸下迁。持续推进沿海防护林和千里滨海生态走廊建设,实施海岸线生态化改造与保护,提升海岸带生态质量,强化海岸带防灾减灾能力。三是加强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具体包括:实施各类海洋自然保护地建设,加快重要河口湿地的保护修复。引导滩涂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优化滩涂养殖结构与模式。推进美丽海湾建设。严格控制大陆自然岸线开发强度,控制滩涂围垦,维护入海河流及闸下港道排水功能,实施退养还湿,维护滩涂湿地生境,促进空间破碎、功能退化的滩涂湿地生态系统自然恢复。加大海岛生态环境综合修复力度。开展重点海岸滩涂互花米草治理行动。
 
  省广电总台融媒体中心记者:我听到将会在扬州市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建设,请问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的意义是什么?扬州市将采取哪些具体的工作举措?
 
  主持人陈晓曦:请王华处长回答。
 
  王华:谢谢您的提问。城市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聚集地,也是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与城市气候效应叠加,使城市遭受的不利影响和风险更为严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以防范气候风险为目标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提高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对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国家部署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计划到2025年,优先遴选一批工作基础好、组织保障有力、预期示范带动作用强的试点城市先行先试。到2030年,试点城市扩展到100个左右。到2035年,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经验得到全面推广,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
 
  扬州市将从八个方面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建设。一是完善城市适应气候变化治理体系,包括:建立城市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协调机制和健全城市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体系。二是强化城市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评估,包括:夯实城市气候变化基础工作和开展气候变化风险评估工作。三是加强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包括:加强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全社会适应气候变化意识。四是加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包括:完善气象、水文、林业监测预警系统和强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应急管理能力。五是优化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空间布局,包括:探索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空间策略和加快形成绿色发展的空间格局。六是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气候韧性,包括:强化适应型能源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生命线系统和建设通江达海的绿色水运网。七是提升城市水安全保障水平,包括:完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强化水资源配置和严格涉水事务管理。八是提升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包括: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城市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和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主持人陈晓曦: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就开到这里。各位媒体朋友如果还有需要进一步了解的,也欢迎大家会后联系我们,谢谢大家。
 
  主管: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主编:孙健
 
  原标题:全文实录 |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召开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 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