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物是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污染废物这三重地球危机的诱发因素之一。据估计,人类每年产生超20亿吨城市固体废物,约45%没有经过妥善处理。每年约三分之一粮食被损耗和浪费。多达1400万吨塑料垃圾进入水生生态系统。
2024年3月30日是第二个国际零废物日,旨在促进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模式,呼吁社会向低碳循环型转变。今年,温州发出“强城行动”集结号,对无废循环、城市生态宜居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温州市环保集团积极响应绿色发展新时代号召,按照市公用集团环保一体化改革部署,以循环产业助力“无废城市”建设,推动城市减污降碳。
打造“无废”园区
践行“循环”理念
项目建设是促进“无废城市”目标实现的有力保障。随着全国首个“镇改市”龙港市产业的不断扩容升级,城市基础设施亟需补齐,市环保集团积极整合资源、科学布局、组织力量围绕资源循环利用理念全力推进集污水、固体废物、餐厨垃圾等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多位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及其配套设施项目建设。推动形成水、电、热三条绿色循环链,实现“污染物”和“碳”两个指标“近零排放”,打造全国首个“双近零排放”综合处置产业园。
产业园中龙港市餐厨垃圾厂已建成投运,收运范围涵盖龙港市各大美食街及沿街中小型餐饮单位,实现餐厨垃圾应收尽收。日处理规模12万吨的再生水厂,将于6月投入运营,龙港市年污水处理能力将提升五成,后续将逐步处置龙港市全市污水。与再生水厂同步投运的污泥处理厂预计每年削减污染物排放量近两万吨。经处理的再生水将用于龙港市循环产业园内其他子项生产设施的生产用水、周边火力发电、印染企业生产用水,并部分作为龙港市河道的生态补水等。配套管网工程将进一步健全污水管网“毛细血管”,提高污水输送系统运行安全等级,有效改善城市水环境。
助力“无废城市”
促进“互联互保”
2022年,温州提出破除区域屏障,加强相邻区域“互联互保”的公用均衡化发展的战略部署,市环保集团应“势”而生,承接全市域环保公用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建设运营,统一打造环保经营管理一主体、一平台。环保一体化能有效避免行业协同处置难、资源能源浪费、监测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对于提升温州生态文明发展、提高生态环境修复和环保产业低碳循环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6月,市环保集团将苍南餐厨垃圾处理厂纳入麾下,温州市餐厨垃圾一体化协同处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一体化整合后,苍南县餐厨垃圾处理厂收运服务范围增加了131%,餐厨收运处置量提升111%,开展安全生产标化改造、除臭系统技改、智能化提升改造,计划启动厨余垃圾协同处理改造,补齐苍南县厨余垃圾处理设施短板。如今,市环保集团旗下餐厨垃圾处理项目服务于3800余家餐厨垃圾产废单位,2023年收运处置餐厨垃圾30639吨,外售混合油脂633吨。产生的混合油脂可作为化工基本原料,也可以转化为生物柴油,实现餐厨垃圾变“废”为“宝”。待温州瓯海餐厨处理厂投运后,随着环保一体化持续推进,全市域餐厨垃圾协同处置能力将大大提升。
2024年,温州市环保集团将对照“强城行动”民生保障需求,按照“三园一平台”五年战略目标,打造3座区域一体化环保产业园和1个碳资产交易管理平台,推动实现环保基础设施区域协同、互联互保,助力实现“双碳战略”,打造“无废城市”。
攻坚破解难题
推动生态惠民
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在于提升居民生活品质。让垃圾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同步提升人居环境,是当下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宜居建设从有到优的必然选择,也是“无废城市”建设题中应有之义。
城市有机更新既是发展所需,也是群众所盼,是打造宜居城市的重要举措。龙港市六大片区拆迁将产生100万方的建筑垃圾,其中约80%为建筑石料,以传统土地消纳约需100亩土地。“无废城市”的核心在于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市环保集团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导向,克服垃圾成分种类多、性质复杂等困难,成功研发制造再生混凝土井盖,不仅实现了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与再生循环,成功解决建筑垃圾终端去向难题,且较传统混凝土井盖而言,成本更低、承载力更强、安全系数更高。
河道水环境事关生态系统稳定。为协助龙港市改善黑臭河道问题,守住居民“碧水清波”,市环保集团成立专项工作组破难攻坚,开展再生水生态补水工程项目,引入龙港市产业园再生水厂尾水作为清洁水源补充河道水,加强河道水动力并置换恶劣水体,同时实施河道生态修复工程,促进河道水体底部沉水植物的生长及微生物群落、水生动物系统的完善,重塑水体自净能力,打造“水下森林”,力争6月底建成投用,解决河道返黑返臭问题,实现各类水质指标达标,将“臭水沟”变为“民心河”,大大改善周边人居环境。
温州市环保集团致力于促进环保产城融合,实现多区域全市域环保基础设施“互联互保”,不断提升城市生态绿色基底,争当公用环保的“碳路先锋”,为温州“强城行动”注入公用环保力量。
原标题:国际零废物日|减污降碳,市环保集团助力无废“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