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生态环境厅、省经信厅、省治水办公布了第一批浙江省星级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名单,这些星级工业园区各具特色,在管网可视、数字治理、生态修复、减污降碳等方面起到示范引领,本期,我们发布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天子湖南园区和菱湖化工园区两个园区的优秀经验和典型做法,供其他工业园区借鉴学习。
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天子湖南园区:
多措并举精准治废水
碧水攻坚打造新标杆
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天子湖南园区位于长合区天子湖镇北部,占地面积8.35km2,在产企业200余家,涉及化工、电镀、制革、印染、造纸、食品制造等行业,其中规上企业97家,规上工业总产值达284.33亿元。
引领“一企一管精准控污”新方向
园区重点企业生产废水均采用企业预处理+园区污水厂集中处理的模式,所有涉水企业外排废水均经厂区污水站预处理达标后,再输送至清源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以“不留盲区、精准打靶”为原则,全面推进管网工程“下改上,暗改明”,完成20家重点涉水企业“一企一管一表”明管化改造,实现水质水量实时监控、异常排污“精准溯源”, 通过“集中监控+限时排放+合流输送”方式,实现对企业排污的实时监测、动态监管,从源头上杜绝了企业偷排漏排、超标排污现象。
迈向“雨水排放智慧监管”新阶段
园区依托数字化手段,在20家重点企业雨排口、17个雨水管网关键节点、4个园区公共雨排口、受纳水体(北湖)开展水质水量在线监测及视频监控,实现“企业端-管网端-园区端-河道端”多层级雨水排放智慧管控,保障风险排水不出园。重点企业如安吉祖名、华丰纸业、捷达科技、西雅普康大等均已在雨水排放口设置明沟明渠,在纳入市政雨水管网前设置观察井,雨水排放口均安装pH、液位和电导率等电子
监控系统,并与环保部门联网。
续写“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新篇章
园区以提升周边受纳水体(北湖)水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同时聚焦“岸上”和“水里”的问题,同步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和北湖水生态修复工程。通过统筹开展控源截污、湖底淤泥内源治理、天子岗水库活水补充、水生动植物群落构建等项目,实现北湖水质稳定保持Ⅲ类,水体透明度从原来的50cm提高到100cm以上,群众水生态环境获得感显著提升。同时园区结合自身发展定位与产业结构,深度挖潜环境余量,重点发展天子湖热电厂与谢菲尔克碳酸钙厂二氧化碳捕捉回用项目、杭摩蒸汽余热内部循环与废水梯度利用项目、城镇污水处理厂碳源替代项目,实现污染物再生利用、变废为宝。
菱湖化工园区:
智能预警 多级防控
打造长三角绿色化工园区新样板
菱湖化工园区位于南浔区菱湖镇下昂村,总用地面积108.8万平方米,在产企业30家。园区产业以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泛半导体新型材料为主导。近年来,园区围绕“星级园区”创建,着力开展“雨污管网可视化、多级防控数字化、分级管理精细化、绿色发展低碳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分类管控,建章立制促规范
制定印发菱湖化工园区星级园区建设方案,实现涉水企业生产废水输送明管化及“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收集全覆盖,建立企业“污水零直排区”分级管理机制。依托“智水管家”对企业日常监管实施“红黄绿”赋码管理,形成“问题发现-整改-验收”闭环管理模式。组织专家指导、技能培训等数10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环境问题30余个,全面促进园区环保管理的专业化、精细化和集约化,进一步提高园区管理效率和监管水平。
多级防控,智能预警促转型
率先探索并建立园区初期雨水污染防控试点,制定《雨水收集与资源化利用和智慧监管综合解决方案》,通过在园区重点污染区块建设初期雨水收集池配套智能管控系统等方式,防范初期雨水外排风险。精准实现高效化智能预警,运用智能传感、AI视频监控等新技术,雨水管网、
污水泵站、初期雨水布点在线监测房,累计安装pH、电导率、液位、COD、氨氮在线监测设备118套,全方位感知外排水质水量状况,全流程监管园区水污染情况。2023年以来发现并处理相关问题30余个。立体预警监测网络和多级化防控体系的构建,提高园区水污染环境问题发现、输送与处置能力,增强园区水污染预警及风险解决能力。
聚焦短板,完善设施促提升
聚焦园区水污染防治基础能力提升,推进建设1座日处理能力1.5万吨化工污水处理厂,实现污水明管、专管输送的智能监控,实现工业污水处理全周期、全流程的立体化管控、一体化运维。实施园区内河水生态修复,建成界河生态缓冲带3km、生态浮岛3000m2的滨水公园,高标准完成园区内6条主干道绿化工程。园区水环境质量和生态景观的提升,为菱湖化工园区的可持续、绿色发展夯实生态基底。同时提升园区水资源利用率,开展园区内企业“中水回用”建设, 5家企业成功评定为省级、市级节水型企业、省级绿色低碳工厂。
原标题:浙里碧水 | 第一批省级星级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巡礼——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天子湖南园区、菱湖化工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