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及时反映生态环保产业过往一年的发展动态,预测新一年的发展趋势,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组织各分支机构编写了《2023年行业评述及2024年发展展望》,供环保企事业单位、专家和管理者参考。
(本文为《2023年城镇污水治理行业评述及2024年发展展望》,作者为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城镇污水治理分会张荣兵、冯硕、戴明华、刘达克、卢宇飞、李松)
2023年行业评述
#主要政策标准#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国家和行业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涉及到污水治理、协同减污降碳、流域生态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和数字建设等多个方面,全面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1.1 污水治理
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印发,提出以人口集中村镇和水源保护区周边村庄为重点,分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关于补齐公共卫生环境设施短板 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清理整治的通知》(发改办社会〔2023〕523号)印发,提出补齐城乡垃圾污水治理短板,提升医疗污水综合处置能力。生态环境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多氯萘等5种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风险管控要求的公告》,要求加强对上述5种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生产、使用、进出口的监督管理。
1.2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发改环资〔2023〕1409号),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探索不同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的城市和园区碳达峰路径。生态环境部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部令 第31号),旨在推动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11月,生态环境部等11部门印发《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环气候〔2023〕67号)。提出全面提升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效能,稳步提高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水平。鼓励有条件的污水处理项目,采用污泥厌氧消化等方式产生沼气并加强回收利用。
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3部门印发《关于推进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施意见》(发改环资〔2023〕1714号),提出到2025年建成100座能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
1.3 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22〕68号),要求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遵循自然规律和客观规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
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施行,为全面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提供法制保障。生态环境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了长江、黄河等七大流域和东南诸河、西北诸河、西南诸河三大片区的水生态环境保护有关要求。
8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技术指南 整治总则》(HJ 1308-2023)、《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技术指南 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HJ 1309-2023)、《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技术指南 排污口分类》(HJ 1312-2023)、《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技术指南 溯源总则》(HJ 1313-2023)和《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技术指南 信息采集与交换》(HJ 1314-2023),指导排污口整治和规范化建设工作。
1.4 生态文明建设
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提出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国家水网建设和运行管理全过程,促进可持续发展。
7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强调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施行,要求加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防控生态风险,保障生态安全,建设国家生态文明高地。
10月,生态环境部发布104个地区为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53个地区为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
1.5 数字中国建设
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推动生态环境智慧治理,加快构建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信息化体系,构建以数字孪生流域为核心的智慧水利体系。
#行业发展#
在高质量发展和“双碳”背景下,城镇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1)污水厂是资源厂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向污水要资源成为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再生水利用、污泥资源化利用、水源热能利用、污泥厌氧消化产能、光伏发电等成为污水处理厂积极实践的内容。宜兴城市污水资源概念厂、北京高安屯再生水厂等项目有着较好的实践。
(2)采用更加低碳的工艺处理污水和污泥。一方面低碳的处理技术正在行业内得到实践和推广,例如好氧颗粒污泥技术、污泥低温热干化技术等;另一方面通过智慧水务实现污水处理的精细化运维,在保证出水稳定达到排放标准的前提下,减少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减少电耗和药耗。
(3)采用更加生态的方式系统治理污水。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提出,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河前的人工湿地建设正在因地制宜推广。
(4)关注生态环境与健康风险防控。污水是新污染物的重要载体,新污染物例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抗生素、内分泌干扰物、微塑料等,其去除一方面关系到水生态和水安全,另一方面也涉及到国际履约问题,近几年关于新污染物“筛”“评”“控”的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关键核心技术进展#
(1)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由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发并实践应用,已建成总规模80000m3/d的好氧颗粒污泥工程,2023年设计并开工建设100000m3/d的垡头好氧颗粒污泥工艺再生水厂。该技术在节省占地、降低能耗和药耗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2)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由清华大学牵头研发,成功建成全球首个大规模(25000m3/d)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工程。该工程由AAO工艺进行轻量改造升级完成,出水稳定达到考核指标的同时,可减少占地面积,节省污泥回流能耗。
(3)低温真空脱水干化一体化技术装备,由上海复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泥、水、气同步治理,通过高温水源热泵技术对低品位热源高效利用,实现污泥节能低碳脱水干化。装备自动化程度高,并配备智慧运维管理系统,提升生产效率。
(4)装配式湿地,由北控水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包含生态塘、表流湿地、潜流湿地、强化湿地、浮动湿地等单元,围绕污水处理厂尾水、农村污水、河湖水、水源地、生态景观五大应用场景,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出水可稳定达到准Ⅲ类标准,用地更为节省。
(5)城市溢流污染控制“测、治、运、管”全过程解决方案,由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并应用,通过全息溯源、本底建模,精准施策、系统治理,智慧监管、长效运维,顶层规划、一城一策的方式实现高效精准控制溢流污染。
2024年发展展望
1、通过“源-网-厂-河/湖”一体化管理,实现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层面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在“源”方面,分流制排水系统应取消
化粪池,提高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减少源头的碳排放和污水内碳源损失。在“网”方面,继续推进排水管网的漏损修复和混错接改造工作,进一步提升污水收集处理率。在“厂”方面,积极探索低碳工艺,推动污水处理厂污泥与城市有机废物的协同处理处置,同时推进资源化利用,尤其是以太阳能、风能等为代表的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通过多途径实现污水处理厂碳中和。利用光伏发电进行电解水制氢,同时将电解获得的氧气用于生物池曝气,是污水处理厂可以探索研究的碳减排方向。在“河/湖”方面,因地制宜采用人工湿地等生态处理方式提升入河/湖水质,利用污水处理厂尾水助力河/湖的水质更新。
2、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水环境保护由传统污染防治为主,逐渐转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统筹推进。对于资源型缺水地区,应保证污水处理厂尾水满足再生利用的水质需求;对于水质型缺水地区,将更加关注污水处理厂尾水的生态友好性,各种化学药剂的投加控制、消毒方式的优化、对新污染物的去除等方面将成为污水处理新的关注点。对于新污染物,建立各地区管控清单、研发更快捷的监测检测手段、研究去除技术等方面尚有大量研发工作需要探索,为下一步的工程实践奠定基础。
3.继续推进智慧水务建设。智慧水务是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抓手,目前还存在顶层设计缺失、标准体系不完善、信息孤岛、平台重复建设、缺少分析决策能力等问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未来需要更多给排水专业的人士加入到智慧水务标准体系和平台的建设中去,进一步提升平台的服务能力,赋能行业发展。
4.对于建制镇以及农村等分散式的污水治理,环保装备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研发智能化装备从而实现稳定运行及现场无人值守,是环保装备的发展目标。
来源:城镇污水治理分会、技术部
原标题:2023年城镇污水治理行业评述及2024年发展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