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山东省举办政策例行吹风会解读《山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

来源:山东省发展改革委2024/1/19 8:41:21145
导读
2024年1月8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解读《山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2024年1月8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交通运输厅负责同志解读《山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崔霞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宏网记者:
 
  产业布局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引领和关键支撑,请问山东省在这两个方面有什么样的总体安排和工作打算?
 
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崔霞: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新能源汽车是重要的新质生产力,经过多年持续培育,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需要产业布局的高效引领和充电基础设施的有力支撑。近年来,我省全面贯彻国家关于推动新能源汽车健康有序发展的部署要求,先后印发了《山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山东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十四五”发展规划》,对产业发展进行了统筹谋划和总体部署。产业布局方面,按照区域集聚、主体集中的原则,明确了“两基地、五集群、一走廊”的总体布局,优先发展济南、青岛“两大基地”,联动发展烟台、日照、淄博等“五大集群”,协同发展“山东半岛氢动走廊”,着力打造“两核引领、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在济南比亚迪、青岛奇瑞等一批重大项目的有力带动下,全省的产业布局不断优化、集聚发展逐步成型,济南、青岛两市的新能源汽车产量接近全省总量的80%,成为全省产业发展的高地支撑。充电基础设施方面,按照超前布局、分类实施的原则,统筹推进公共领域和居民充电设施建设,截至2023年底,全省各类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达到54.1万台、同比增长152%,其中,公共充电桩12.3万台,同比增长46.4%;居民充电桩41.8万台,同比增长219.8%,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坚实保障。
 
  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统筹做好产业布局深化、产业生态优化、基础设施强化等各项工作,全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扩量提质、跨越发展。
 
  一是持续深化产业布局。坚持“区域集聚、主体集中”的总体方向,发挥济南、青岛两市产业基础扎实、配套体系完善、商贸物流发达、市场辐射较广的优势,推动两市放大规模效应、做强做优品牌,持续巩固产业引领的优势地位。加快烟台、日照、淄博等市现有产能的优化提升,推动企业加速电动化转型,夯实全省产业发展的基础支撑。在“山东半岛氢动走廊”探索氢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发展路径,加大示范推广力度,形成新兴技术路线的先发优势,加快构建龙头引领、区域协同、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体系,力争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整车产量达到100万辆左右。
 
  二是持续优化产业生态。结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加快推进低效产能清理整治,对列入特别公示和特别监管名单的企业,督促地方制定“一企一策”整顿方案,通过产能整合、关停退出等方式淘汰落后,尽快提升全省产能利用水平,为重大项目招引和优质产能落地腾挪空间,实现优存量和扩增量的统一衔接。以整车项目为引领,加快推进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加大省内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四大主材的配套供应力度,发展锂电池全系列产品,构建“锂电池材料生态圈”。紧密衔接重大技术攻关等国家专项,引导企业聚焦车用芯片、关键材料等核心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强化技术攻关,努力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产品,打通产业链堵点卡点,提升产业发展的安全稳定水平。
 
  三是持续强化基础设施保障。按照城镇扩总量、市县优结构、乡村补短板的总体思路,提速推进公路沿线、公共建筑、旅游景区等公共领域和居民住宅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省级充电基础设施信息服务平台功能,与电力网、交通网、电信网等实现数据共享,与国家平台实现数据对接,打造“全省充电一张网”。统筹衔接城乡配电网建设与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布局,推进充电网与配电网融合发展,营造良好的充电市场发展环境。力争到2025年,全省公共、居民充电基础设施分别达到18万台和90万台以上,基本建成覆盖广泛、布局合理、智能高效、安全共享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强支撑做保障。谢谢!
 
  原标题:委领导出席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解读《山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 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