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附全文|六大行动促进工业碳达峰,《安庆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解

来源:安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024/1/16 8:54:0365
导读
近日,《安庆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正式发布,要求到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5%。力争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达峰,推动化工、建材等有条件的重点行业率先达峰。
  安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和生态环境局共同研究制定了《安庆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现就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背景依据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之一,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是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分别发布了《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国家和省方案均明确要求各地区结合本地区工业发展实际编制本地区相关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切实做好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对标《安徽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牵头制定了我市《方案》。
 
  二、起草过程
 
  一是成立专班。市经信局在收到省《实施方案》后,立即成立由局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和相关科室组成的工作专班,着手文件起草工作。工作专班通过查阅资料、电话沟通等形式,认真学习研究省《实施方案》以及池州等兄弟地市的经验做法,草拟形成了《实施方案》初稿。
 
  二是多轮修改。对初稿进行修改完善,形成《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通过书面通知等形式征求市直相关单位、各县(市、区)经信部门、企业代表意见,共收到意见建议3条,并及时吸收、滚动修改。
 
  三是研究完善。起草过程中,局主要领导先后多次专题听取《实施方案》起草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对《实施方案》具体内容进行审定,逐项提出修改意见。有关科室按照要求及时对《实施方案》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最终形成《实施方案》送审稿,并通过合法性审查和公平竞争审查。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以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名义联合印发实施。
 
  三、总体目标
 
  到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5%。力争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达峰,推动化工、建材等有条件的重点行业率先达峰。
 
  四、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总体分为7个部分23项内容。其中指导思想部分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市委、市政府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和加快打造“创新宜城、开放宜城、文化宜城、生态宜城、幸福宜城”工作要求,确保我市工业领域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主要原则部分包括稳妥有序,系统推进;节约优先,源头控制;创新驱动,数字赋能;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等4项原则。
 
  重点任务部分锚定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围绕产业结构和能源效率两个着力点,实施产业结构优化提升、节能提效助力减碳、绿色体系协同减碳、资源循环利用减碳、绿色低碳创新应用、绿色制造数字赋能六大行动,重点行业实施路径部分针对建材、石化化工、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实施具体措施深入推进碳达峰工作,推进结构降碳、节能降碳、协同降碳、循环降碳,全面推动安庆市工业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五、创新做法
 
  在省《实施方案》发展目标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工业发展实际和《安庆市碳达峰实施方案》进行相应调整。一是重点行业实施路径结合我市产业结构和企业意见调整为建材、石化化工、装备制造3个重点行业;二是循环经济发展部分充分发挥绿色园区和重点企业引领作用,推进既有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循环化改造;三是绿色低碳创新应用部分以创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市为抓手,实施创新平台建设重点工程。
 
  六、保障措施和组织实施
 
  从健全政策体系、强化资金支持、完善服务机制、加强能力建设四个方面来保障《实施方案》落实。利用统筹协调、压实责任、深化交流、加强宣传等手段组织实施《实施方案》。
 
  七、政策咨询方式
 
  解读单位:安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解读人:工业节能科汪阳
 
  政策咨询电话:0556-5547843
 
  安庆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政策原文请点击→《安庆市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 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