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如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山西省生态环境厅提出6大努力方向!

来源:山西省生态环境厅2024/1/10 14:09:3073
导读
下一步,山西省将,以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秸秆回收利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村垃圾分类治理、生态产业等为主攻方向,持续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此前,山西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收到《关于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的建议》,2023年末,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就该建议进行答复,提出①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化肥,②有效管控秸秆焚烧,③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④推广农村垃圾分类,⑤开展生态农场评价,⑥加大金融政策支持等6大方面的推进内容。具体答复如下:
 
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421号建议的答复
 
王晚萍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化肥
 
  针对“许多农民不能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一些农业害虫变异产生抗药性”问题,“十三五”以来,我们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
 
  在化肥减量增效方面。我们紧紧围绕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按照农业农村部安排部署,牢固树立“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生态施肥”的理念,坚持化肥减量与增效并重、生产与生态统筹、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多措并举,深入推进科学施肥技术推广,助推化肥减量化行动,化肥使用量连续6年实现负增长。一是强化顶层设计。2016年以来,每年制定下发年度《山西省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指导意见》,明确了总体要求、基本原则、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并组织召开全省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培训会进行具体安排部署。二是强化技术指导。通过开展取土化验、肥效试验、配方发布和施肥方案“进村上墙”、施肥技术指导等工作,在全省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016年以来,根据全省各地取土化验和田间试验数据,结合全省主要作物需肥规律,每年制定印发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明确施肥原则、施肥数量和施肥方法等,用于指导科学施肥工作。各市、县也因地制宜制定了施肥指导意见或方案,进行了配方发布,开展了施肥方案“进村上墙”工作,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化肥减量增效、新型肥料施用、测土配方施肥等举办了各类科学施肥方面的培训班,指导农民科学合理施肥。三是强化项目支撑。2017年以来,全省创建以“有机肥+配方肥”为主要模式的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74万亩(次),带动了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的开展,为全省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提供了强力支撑。四是强化推进措施。重点采取以配方施肥替代农民习惯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新型肥料替代传统肥料、机械施肥替代人工施肥、大力培育科学施肥示范主体和科学施肥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主要内容的“四替代两培育”推进措施,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工作落实。
 
  在农药减量增效方面。我们于2018年启动了“百县千乡万户”培训活动,重点对基层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种植专业合作社、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药经销商中的骨干人员、飞防服务组织中的植保无人机飞手等,开展了有针对性选择药剂、合理轮换用药、遵守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有益生物保护、抗性病虫害防治等科学安全用药知识和技术培;并针对产生抗药性的重点病虫,如赤霉病、麦蚜、棉铃虫、棉蚜、烟粉虱、小菜蛾、麦田杂草等,及时调整了防控技术措施和防控药剂。几年来,累计培训场次超过3000场,培训用药主体超过20余万人次,农户的安全意识和用药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病虫害绿色防控及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得到了推广。下一步,我们将在“替、精、统、综”四个方面下功夫,重点推进病虫监测预报能力提升、病虫害绿色防控提升、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推进、安全用药推广普及等行动,进一步提升农户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水平,有效延缓和控制农业害虫抗药性产生,确保种植业化学农药使用量持续下降,促进全省农业绿色健康发展,为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有效管控秸秆焚烧
 
  针对“秸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近年来,我们全面加强秸秆禁烧管控,充分利用卫星遥感、高空视频瞭望等科技手段,及时发现秸秆焚烧火点,向属地政府通报,同时加强日常巡查检查,及时发现和制止焚烧行为。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从源头管控秸秆焚烧行为,同时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提升秸秆离田收储、运输和供应能力,完善秸秆资源化利用和台账管理制度,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三、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针对“畜禽粪便污染”问题,“十三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大力推进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2017年-2022年,我省利用中央和省级资金约6.2亿元支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重点扶持建设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和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截至2022年底,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9%,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7%,设施装备水平大幅提升,粪污综合利用率明显提高。“十四五”期间,我省将以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耕地质量提升为主要目标,以种养合理布局、畜禽粪肥就地就近科学还田利用为主攻方向,重点提高沿黄县域及“七河”流域县域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支持一批重点流域项目县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立足县域农业面源污染特征,因地制宜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程;支持4个以上项目县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建设粪肥还田利用基地,带动县域粪肥就地就近利用;全面提升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水平;加强粪肥还田管理,打通种养结合粪污还田利用关键环节,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新型种养格局。
 
  四、推广农村垃圾分类
 
  针对“加大对垃圾分类的推广”建议,近年来,我们全力抓好工作落实。一是健全收运处置体系,制定了《关于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体系的实施方案》,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管理的实施方案》,指导各地综合考虑人口规模、垃圾成分、地形条件、交通区位、财力状况等因素,逐县制定专项规划,科学确定收运处置模式。二是积极探索开展分类试点,结合我省农村生活垃圾主要成分,总结推广“四分法”,将农村生活垃圾分为渣土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四类,分别纳入相应的处置体系,有效实现源头减量,阳曲县、岢岚县、介休市、灵石县、长子县被住建部评为国家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示范县。截至目前,全省所有县(市、区)基本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通过集中收运处置、就地就近处理两种模式覆盖的自然村比例达到93.4%,高于国家平均水平;4490个行政村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推广力度,积极推行“四分法”,持续做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同时,进一步规范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运行管理,推动覆盖范围向自然村延伸。
 
  五、开展生态农场评价
 
  针对“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建议,2022年,我省开展了省级生态农场的评价,通过自愿申报,逐级推荐、材料初评、现场复核、综合评价等程序,评选出64家“省级生态农场”,12家农场获得了“国家级生态农场”的称号。目前我省生态农场初步形成了种养结合资源循环利用、“果-菌-肥”等形式的废弃物循环利用、有机旱作生态技术应用、树上结果树下养殖“草-家禽-害虫控制”的立体种养等几种生态循环产业模式。生态农场要求在生产实践中推行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能够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生态农场要求在生产实践中推行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能够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下一步,将继续开展国家级及省级生态农场评价工作。成立生态农场建设专家指导组,加强对各地生态农场建设的技术指导,总结提炼各地生态农场建设的好做法好模式,形成生态农场建设主推技术及模式,在适宜地区适宜产业范围内加以推广,推动各地农场建设向生态农场方向发展。
 
  六、加大金融政策支持
 
  针对“强化激励保障”建议,我们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资源配置功能,2022年省生态环境厅先后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省分行、国家开发银行山西省分行、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太原分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山西省分行等金融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持续加强与金融机构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绿色金融业务合作,引导和鼓励更多金融资源支持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以绿色金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落实《山西省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2021-2025年)》《山西省“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秸秆回收利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村垃圾分类治理、生态产业等为主攻方向,加强宣传教育,强化政策保障,持续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以上答复您是否满意,如有意见,敬请反馈。
 
  感谢您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提出更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负 责 人:
 
  承 办 人:武亚川
 
  联系电话:18534601068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
 
  2023年5月18日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 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