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15日,“2023年城市污水提质增效及排水防涝专家研讨会”在福州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福州市城乡建设局、福州市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给水排水》杂志社联合主办,福州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福州市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福州市当地领导及来自全国各地政府主管部门、水务企业、设计院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等超过500位参会代表出席。
会议以“水润榕城、韧性发展”为主题,聚焦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的关键问题及技术、典型案例与实践、城市排水防涝等关键问题,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徐祖信教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张辰总工,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李艺总工,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李树苑顾问总工等十余位行业专家出席并作专题报告,高屋建瓴解读行业政策,深入浅出剖析典型案例,主题聚焦、内容丰富,现场气氛热烈。
Part 1开幕式
高 尚 福州市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 主任/福州市城乡建设局 副局长
近年来,福州市开展系统治水、全域治水,统筹推进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和城市排水防涝工作,建立联排联调工作机制,变“九龙治水”为“统一作战”,城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生活污水收集效能明显提升,排水防涝能力持续提高,城市安全韧性显著增强,并于2023年10月荣膺首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希望通过研讨,继续抓好治水管水各项工作,争取总结形成一批具有参考价值的理论研究成果,为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
Part 2
主题报告(按报告顺序)
我国城市排水系统雨污同治提质增效关键要素分析
徐祖信 中国工程院 院士/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
报告对目前我国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低,河道从终年黑臭转变为雨天反复黑臭,城市道路雨天地面积水严重,从暴雨积水转变为经常积水。城市排水管网的混接、破损、错接和混流是“反复黑臭”形成的主要原因;雨水管道晴天满管流是城市内涝的根本成因,城市水环境进入了雨污同治的关键时期。报告提出,可通过建立污水管网缺失率、污水处理容量富裕率、污水管网破损率、雨水管道错接率、污水混接直排率等评估指标和评估体系对城市污水治理进行量化评估,提质增效重点工作中最难的是解决管网问题的历史欠账。可建立地下信息系统,实时掌握地下管道的运维情况,一旦发现新的破损、混接,及时进行修复。报告还指出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厂厂连接一定要讲科学。
内涝防治技术标准与规划实例
张 辰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总工
首先从当前极端天气事件、《“十四五”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建设行动计划》、日本雨水管理体系和排水管道现状等方面介绍了内涝防治研究背景。其次从编制原则、规范目录、逻辑框图、雨水系统等角度介绍了GB 55027《城乡排水工程项目规范》要点。最后以《成都市城市内涝治理系统化实施方案(2021~2025)》和《郑州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21~2035年)》介绍了内涝防治规划实例。
城市雨水系统与内涝风险管控
李树苑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顾问总工
报告围绕水循环与水安全、雨水排除特点、雨水蓄排、城市内涝风险评估与应对几个方面展开。报告提出,内涝是现象、排水系统硬件是手段、管理是核心。要加强极端暴雨的认识及韧性城市的建设,提高应对极端暴雨灾害的防御能力;应急管理是防御超过设计标准雨水流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责任必须落实到人;从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预报预警、超标应急等全流程过程按标准统筹协调管理,协调系统各环节的能力,是内涝防治的根本;预测预报预警水平是防治内涝风险的基础和前提,特别是短时预报对防涝减灾非常重要,需不断加强和完善;要坚定自然灾害面前人类生命第一的原则,保证在极端天气下城市在超出城市内涝防治标准的降雨条件时,城市生命线工程等重要基础设施功能不丧失。
从“设防城市”走向“韧性城市”——极端暴雨视角下城市建设的思考
高学珑 福建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全球气候变化下极端暴雨呈现增多趋势,由此导致城市洪涝灾害频发。在极端暴雨远超城市设防标准的形势下,从“设防城市”走向“韧性城市”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报告以近几年城市重大洪涝灾害为例,重点介绍福州市内涝防治体系及创新体制机制——联排联调,提出韧性城市建设的内涵和要点。报告提出,设防城市是基础、韧性城市是趋势,从设防城市走向韧性城市,必要而迫切。现阶段应软硬兼施,抓重点(生命线)、抓恢复速度。应对超标极端暴雨的韧性城市,防涝和排涝需相结合。
污水提质增效工作思考与实践
肖友淦 福州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污水提质增效是当前排水行业的重要工作,从2019年住建部、发改委、生态环境部三部委引发的《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把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作为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和扩大内需的重点领域,以污水厂进厂浓度BOD达到100mg/L为目标导向,各地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并积极响应。在今年住建部印发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及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长效机制建设工作经验》也提供了大量的先进经验。报告内容围绕污水提质增效的“排查、整治、运维”三项工作抓手,介绍工作思考以及实践,以工程改造、管网监测、信息化建设等内容开展工作探索,逐步推进提质增效工作。
日本城镇与农村污水处理系统的动向与启示
徐开钦 福州大学 特聘教授/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
报告简单回顾了日本水污染和水环境管理的历程和经验,主要介绍:(1)日本城镇污水处理系统(下水道)之现状及处理效果和新动向;(2)日本农村污水处理净化槽技术与启示;(3)世界最大分洪设施日本东京“首都圈外郭放水路+街头基础排水设施”的作用和效果;(4)提高环境意识、加强环境教育在流域水环境修复的应用及其成效和借鉴等。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见效,需要持之以恒开展综合的研究和对策,同时需要政府的政策-法律等支撑,资金的投入以及产学研合作,公众参与以及环保教育及国民环境意识的提高等。
城市雨水排水系统提标改造建设的思路与途径
唐建国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总工
报告主要围绕洪与涝的关系、城市雨水排水系统的痛点、城市雨水排水系统提标建设的目标、城市雨水排水系统提标建设途径四个方面进行。城市雨水排水系统提标建设的几个途径,一是做好管理措施,二是做好绿色措施,三是做好蓝色措施,四是做好灰色设施,五是做好道路行泄通道。总结:雨水系统考水平,三重标准来体现。排水防涝减污染,管绿蓝灰全系统。管理为先不可忘,修管治病才健康。旱天无水管通畅,养护清泥水体净。绿地标高要降低,做对海绵好措施。源头减量少淤泥,城市排水自然力。因洪致涝乃大涝,抵御外水是大道。城市水体低水位,蓝色容量给出路。
管道泵站雨水池,灰色设施来托底。建造运行都要质,偷工减料害自己。通沟污泥要处理,管道养护方可以。沿河道路能泄水,城市防涝有助力。理为先不可忘,修管治病才健康。旱天无水管通畅,养护清泥水体净。绿地标高要降低,做对海绵好措施。源头减量少淤泥,城市排水自然力。因洪致涝乃大涝,抵御外水是大道。城市水体低水位,蓝色容量给出路。管道泵站雨水池,灰色设施来托底。建造运行都要质,偷工减料害自己。通沟污泥要处理,管道养护方可以。沿河道路能泄水,城市防涝有助力。通沟污泥要处理,管道养护方可以。沿河道路能写谁,城市防涝有助力。
2023 年京津冀特大暴雨引发的思考与应对建议
王家卓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副总工
报告分三个部分展开:基本认知、暴露出的问题、对城市规划建设的启示。极端暴雨加上特殊地形,在北京市引发山洪灾害,由于海河流域降雨面积大,形成了流域性洪水。本次特大暴雨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如流域防洪体系不健全;部分滞洪区被侵占;部分滞洪区管理不善;生命线工程脆弱,供水、供电、通讯等设施受淹受损严重;河道被侵占,妨碍行洪;不合理的流域治理可能加剧了部分洪水灾害影响等。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对城市规划建设的启示:1、气候变化背景下,未来极端降雨可能成为常态,北方地区尤其要注意;2、要高度重视防洪问题;3、建设洪涝韧性城市是必然选择;4、强化流域统筹的思路,要在流域层面统筹考虑水安全;5、城市规划中尤其要关注一些特殊地区的洪涝安全问题;6、要尊重流域规划中确定的蓄滞洪区,不侵占蓄滞洪区;7、蓄滞洪区内不应建设重要生命线工程,已经建的要加强防护保护;8、蓄滞洪区内的村镇,应该考虑加高地基,建设“圩区”等方式,提高防洪能力;9、完善蓄滞洪区内不建设管理;10、城市用地布局时,应尽量不选择低洼区域;11、给水以空间,不能占用河道;12、要统筹考虑防洪排涝与水资源利用;13、要统筹考虑防洪和排涝;14、在河道治理时需要区分山洪河道和一般河道,落实韧性城市的理念;15、推进竖向规划编制,合理构建城市竖向系统。
排水管网监测诊断技术在污水提质增效中的应用
张旭东 北京清环水务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系统分析师
报告着重从三个部分进行展开:(1)排水管网监测诊断相关的政策背景;(2)排水管网监测诊断技术体系,包括监测设备和数据质量的保障、监测诊断整体思路和技术路线、数据应用方法等;(3)介绍某中部城市污水提质增效项目中开展的排水管网监测诊断工作和成果。
“平急两用”内涝防治基础设施关键技术研究与案例
吕永鹏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 院长
报告指出,城市内涝的主要背景在于:气候变化,极端天气增多;对城市发展规律认识不到位;排水防涝与流域防洪不统筹;城镇排水与防涝设施能力不足。要加快建立高标准的城镇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实现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相结合的体系。源头减排主要应对低强度的中小降雨,在传统“排”的基础上,增加“渗、滞、蓄、净、用”等措施及微地形打造,发挥控制径流污染、削减径流峰值以及错峰排放的功能,超过源头减排设施能力的径流溢流排入雨水管渠。排水管渠主要应对短历时强降雨的大概率事件,承担雨水的转输、调蓄和排放,保证在设计降雨强度下地面不出现积水。排涝除险应对极端暴雨,为超出源头减排和雨水管渠设施承载能力的雨水径流提供蓄排空间和最终出路。报告还展示了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金华通园溪洪涝共治示范区、昆山蒋泾河片区等多个特色案例。
城市污水提质增效和黑臭水体治理典型案例和做法
马洪涛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 副总工
报告重点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为什么,即工作的背景;二是干什么,即正确的做法(典型案例)。第一,持续推进“厂网一体”专业运行维护机制,如:成立统一的排水公司(案例:广州、成都),分行政区成立公司(案例:深圳),通过ppp统筹(案例:九江)。第二,雨污分流工作以排水分区为单元开展,确保成效。第三,污水管网养护按效付费,提高污水收集效能,污水运营服务费与污染物削减挂钩。第四,开展排水监管进小区,统筹市政排水和小区排水管理,建立对小区排水的监督整改制度,开展楼宇排水专项工作。第五,建立排水虎排水许可分级管理制度,针对点多面广的餐饮店面开展针对性工作,加强排水许可的前置质量管理。第六,提升污水管网质量监管水平,如利用电子
芯片监管、开展飞行检查、开展内窥检测等。第七,建立动态更新的污水管网gis系统。第八,多部门联动执法,强化沿街商户排水管理。第九,优化审批流程,如简化或者建立豁免清单等。
国际先进非开挖修复整体解决方案
张洪昌 瑞好环境科技(太仓)有限公司 产品经理
报告介绍了国际给水管道非开挖管道修复产品Rauliner“管中管”和“井中井”修复技术。“管中管”产品于1990年正式在德国开始修复,至今已有30年,采用HDPE 100 U型内衬结合记忆应力技术实现紧密贴合的修复效果。“井中井”修复技术可修复不同类型的检查井,采用智能三维扫描技术对老旧检查井进行
数据采集,整体减少了断水时间,实现提质增效。
城镇防洪排涝用泵及系统解决方案
王俊华 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限公司市政事业部 总经理
首先概述了凯泉泵在城市水系统中解决方案和应用目标。然后分别介绍了凯泉泵在海绵城市中的应用:城镇排水系统大型一体化泵站,在城市水环境初雨截流系统应用:雨水调蓄池系统产品,在村镇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一体化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及各类产品在相关地区的应用案例。最后简述了上海凯泉泵业的基本情况。
基于污水系统提质增效的黑臭水体治理 -- 福州市金山片区水系综合治理 PPP 项目案例
王麒麟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专业总工
黑臭水体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报告介绍了福州市金山片区水系综合治理项目。在项目中实施了“截污治污、内河驳岸、河道清淤、活水补水、长效管理、景观建设”六大系统性治理工程。并针对入河排口普遍存在的淹没出流情况,采取了针对性的截污方式,采用了“纳厂+就地处理”的措施,实现了片区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预期目标。
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污染物产生量测定方法构建及实践
孙永利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研究院 院长
城镇居民人均日生活污染物产生量是污水处理工程设计的重要参数,也是城镇居民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新行业监管指标核算的重要基础数据,传统的居民排放跟踪测算法、小区总排口测算法和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浓度反算法普遍存在操作难度大、数据代表性差、排污人口难以统计等问题。介绍了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污染物产生量测定方法的构建方法和工程实践案例,在常州和深圳开展现场实测研究,并对已有的有效数据进行了趋势初判。
Part 3
主持人(按主持顺序)
李 艺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原总工
张 彬《给水排水》杂志社执行主编、社长
曾宪华福建省环境科学学会 常务副理事长
孙永利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环境研究院 院长
Part 4
会议现场
Part 5
展区
Part 6
参观
福州市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
水系展示馆
流花溪
Part 9
会议组织
指导单位:
福州市人民政府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主办单位:
福州市城乡建设局
福州市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
《给水排水》杂志社
承办单位:
福州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福州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
福建省环境科学学会
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给排水分会
福建东南企业研究院
北京北水融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清环智慧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限公司
瑞好环境科技(太仓)有限公司
格兰富水泵(上海)有限公司
原标题:给水排水 |2023年城市污水提质增效及排水防涝专家研讨会在福州成功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