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强经验总结,突出典型引领,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示范案例》,我省两个案例成功入选,为全国各地因地制宜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提供借鉴与参考。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枣庄市峄城区探索低成本、易维护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模式》。
基本情况
近年来,峄城区以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为契机,聚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坚持因地制宜、建管并重,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积极探索低成本、易维护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路径,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峄城模式”,有效推动了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截至6月,共完成21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64.8%,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
治理思路
峄城区以“污水减量化、分类就地处理、循环利用”为导向,综合考虑农村经济实力、地形条件、村庄实际、村民意愿等因素,坚持“一体统筹推动、多元融资撬动、有机结合联动”,科学谋划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治理模式和技术
全区共324个行政村,已基本完成改厕,已治理210个村庄,治理率64.8%,建设总投资约1.3亿,运维成本约20-30万/年。
(一)“黑灰分质资源化利用”模式
把握部分村庄种植经济作物的特点,充分发挥污水治理的经济效益,在村庄完成改厕、实现黑灰分离的基础上,通过“隔油沉淀+集中生态”等方式处理灰水,经水质检测符合条件后用于周边农田作物灌溉或育苗,实现资源化利用。全区共14个村庄采此项治理方式,平均建设投资10—30万/村,服务约1.0万户,运维成本几乎为零。
峄城区榴园镇贾泉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峄城区榴园镇贾泉村人工湿地
峄城区榴园镇贾泉村污水处理后用于周边石榴树灌溉
(二)“分散式自然生态消纳”模式
对于地形复杂、管网铺设难度大、污水产生量少的山区村庄,积极推行单户收集、分散治理等方式,通过“简易处理+就地利用”将隔油过滤设施处理后的尾水引流至房前屋后菜园、花园消纳,有效改善村庄周围水环境质量,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全区共43个村庄采用此项治理方式,平均建设投资约30万/村,服务2.2万余户,运维成本几乎为零。
峄城区榴园镇朱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峄城区榴园镇朱村隔油沉淀桶
(三)“景观生物氧化塘”模式
根据农村生活污水可生物化处置的特点,充分利用废旧坑塘、纳污低洼地等原有地貌栽植水生植物,通过植物净化、生物发酵等方式改善水质,具有简单易行、成本低廉、效果突出的优势,既净化了污水又美化了环境,实现了“安全生态、美丽惠民”的治理目标。全区共27个村庄采用此项治理方式,平均建设投资约20万/村,服务1.3万余户,运维成本几乎为零。
峄城区榴园镇北孙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峄城区榴园镇北孙庄生态氧化塘
(四)“集中拉运+智慧监管”模式
对于人口居住集中、远离城镇管网、可以形成径流的村居,就地建设污水集中收集池60余座、铺设农污管道150多公里,采取“分散收集、就近集中、统一转运”方式进行处置,通过智慧运维管理平台对收集池液位、拉运车辆实时监控和全程监管,能够从源头上收集居民生活污水,实现应收尽收、应处尽处。全区共83个村庄采用此项治理方式,平均建设投资约30—100万,服务5万余户,运维成本5—8万/年。
峄城区坛山街道张店居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峄城区坛山街道张店居污水收集池
特色亮点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统筹谋划全域治理。以“污水减量化、分类就地处理、循环利用”为导向,充分考虑农村经济社会状况、村民意愿等因素,科学规划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二是坚持建管并重,跟进运维长治久美。区级层面牵头负责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以及日常监管与技术指导,镇街层面统筹负责辖区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村居层面组建维管队伍落实巡查检查、管渠清疏等日常工作。三是坚持协同发力,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强化资金保障,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通过BOT、专项债、国企融资等多种模式保障资金需要。强化督导保障,健全完善农村污水治理运行评估机制,定期开展出水水质检测,通过用电量监测实时掌握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综合评估收集率、处理率、村民满意度等指标,切实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效率。
原标题: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示范案例丨枣庄市峄城区探索低成本、易维护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