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农机化技术推广典型案例之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助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来源:武威农机推广中心2023/11/16 8:37:39125
导读
近年来,武威新建高标准农田120.8万亩,综合整治土地27.6万亩,新增耕地6.9万亩。
  为全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加强农机农艺与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发展、发挥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优势、提高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水平,促进农机农艺随合发力,推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面积均衡发展。
 
  一、基本情况
 
  武威市是甘肃省省辖市,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总面积33238平方公里,下辖1个区、2个县、1个自治县,素有“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美誉。近年来,武威新建高标准农田120.8万亩,综合整治土地27.6万亩,新增耕地6.9万亩。农机总动力达到359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4.3%。武威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心属于财政全额拨款的公益事业单位,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9人,其中正高级工程师2人,高级工程师5人,工程师4人,初级技术人员10人。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先后承担实施了农业部、省、市等有关部门下达的农机化科研推广项目三十余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8项,地厅级科技成果奖30余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发明专利3项。为解决单一种植大豆、玉米产量低经济效益差,实现大豆、玉米协同发展和增产增效的问题,武威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心大胆创新率研究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2022年全市推广应用面积1.4万亩,2023年推广应用面积1.7万亩。
 
复合带状种植小麦、玉米生长情况
 
  二、主要做法
 
  武威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心联合武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成立农机、农技技术人员技术攻关组,开展大豆玉米技术适应性的试验,重点对播种、灌水、施肥、病虫害防治、收获等环节的农机农艺技术的进行规范。经过2022年,2023年两年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农机农艺技术融合发展研究,优选适宜种植模式,探索良种良法良机配套,提升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最大限度地实现增机减人和节本增效,为我省乃至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1、机具选型
 
  武威市在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过程中,在机具选配时,充分考虑实际农业生产条件和机械化技术现状,优先选用现有机具,通过适当改装以适应复合种植模式行距和株距要求,提高机具利用率。2022年、2023年春播期间,选用了甘肃天诚农机具制造有限公司研发的大豆玉米铺膜一体化播种机,并安装自动导航辅助系统,分别作业面积1.4万亩、1.7万亩。同时选用2BD-4X型电动手扶式大豆玉米一体化播种机,对一些不规范的小地块进行作业,作业面积390亩。2022年秋季,又选用沃得牌4LZ-4型履带自走式大豆收获机,进行了验证试验和改进完善,将往复式切割器前移25㎝,效果明显提高。2022年已投入作业。
 
  2、种植模式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时间在 4 月下旬至 5 月上旬,进入无霜期开始播种,作业速度控制在 5 km/h 以内,机手随时监测机具作业质量,调整机具至最佳作业状态。种植模式为“4+2”“4+4”两种模式:采用两幅地膜,其中玉米膜宽1.4m,大豆膜宽1.2米和0.6米,单幅平作4行玉米+单幅平作4行大豆、单幅平作4行大豆+单幅平作2行玉米。  “4+4”模式如下图所示。
 
  3、推广方式方法
 
  (1)强化试验示范,发挥带动作用。以农机农民合作社为依托,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一体化播种机、分带分控植保机械、收获机等在不同机型、不同技术模式下对比试验示范,筛选出满足武威农艺要求的适用性机具,总结形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通过试验示范,形成机具研发端与应用推广端信息互补,推动机具试制试验、改进熟化,促进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
 
  (2)强化机具配套,支撑示范应用。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为了更好地推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助力大豆玉米精准播种,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粮食生产质量和工作效率。武威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心主动对接甘肃天诚农机具制造有限公司,充分掌握适用机具参数、性能、作业效果研制了“2+2”“2+3”“3+3”“4+2”“4+3”“4+4”等不同技术模式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系列专用播种机。通过实地试验,各项性能达到国家标准,并通过全国的推广鉴定。在收获方面积极引进先进的适用于我市种植模式的大豆玉米收获机具,经过多次试验、改进,目前机具已基本定型2022年已完成作业任务。
 
机械化播种小麦
 
机械化播种玉米
 
小麦收获
 
  (3)强化示范带动,打造核心样板。武威市农业机械化综合服务中心以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的合作社和农机户为依托,选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相对集中连片、示范效果好的区域打造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核心样板,按照大豆玉米“2+4、4+4”种植技术模式,打造了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基地,推广应用了机械化耕整地、大豆玉米覆膜施肥铺管播种一体机、机械化喷药、无人机防控、机械化收获等技术,集成应用了大豆玉米分控滴灌、水肥一体化、北斗卫星导航辅助驾驶等先进技术,推动全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顺利进行,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效应,该项技术在我市乃至我省已大面积推广应用。也为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作业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遵循。
 
  (4)强化技术服务,技术宣传到位。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深入开展种管收等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培训。建立复合种植机械化技术专家指导小组,落实技术保障措施,组织技术骨干在示范片等复合种植重点区域实行包片指导,对农业经营服务主体在模式选定、机具选型、技术标准、作业规范等方面给予具体指导,传授调试方法和操作技能,确保复合种植机具用得上、用得好。整合各类媒体资源,多元化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机具性能优势、配套机具应用指引、购机补贴政策等宣传,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带头承担推广种植任务。利用信息化等手段组织机具装备供给和作业服务供需对接活动,适时组织发布农机产品信息,为农民选机用机提供指导帮助。适时适地召开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农机装备观摩会、展示会,展示观摩先进适用机具。
 
  (5)强化督导检查,确保任务落实。强化市、县、乡三级联动,加强农机装备保障工作的督导检查,层层落实机具保障工作措施,确保大豆玉米种得好、管得住、收得上。市级部门适时对各地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督导跟进,重点检查主体落实、田块落实、机具落实、培训指导、组织宣传等工作情况。各地通过周调度、月督导等形式,强化机具保障,加大工作推进,及时发现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问题,切实帮助种植主体、农机服务主体解决生产实际困难。武威市及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积极谋划、加强指导、因地制宜、落实措施,及时保障种子、化肥、农药、地膜、机械等生产资料供给及补贴资金,开通农资供给和机械跨区作业绿色通道,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提供优质保障服务。
 
  三、取得成效
 
  经过两年的示范推广,目前全市拥有大豆玉米铺膜一体化播种机33台,大豆、玉米收获机40多台,播种、收获面积达3.3万亩,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大豆、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采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既充分发挥高位作物玉米的边行优势,扩大低位作物大豆的受光空间,实现玉米带和大豆带年际间地内轮作,又适于机播、机管、机收等机械化作业,在同一地块实现大豆玉米和谐共生、一季双收、增产显著等优点。在该项技术示范推广过程中,农机农技部门每年都联合召开现场观摩会和技术培训会,开展技术讲座,实现了农机与农艺的有机融合,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经验启示
 
  加快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提高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水平。要实现玉米和大豆的产量潜力最大化,以满足国家对大豆和玉米种植的需要,应加快大豆玉米种植技术创新和加强政策支持,提高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水平。一是创新大豆玉米种植技术模式,有效利用边界行效应,提高大豆高透光率;玉米和大豆带外行之间的距离扩大到足以提高光能利用效率,甚至允许拖拉机在大豆带工作,提高生产效率: 优化品种筛选和增加种植密度,提高种植产量:建立相邻玉米带和大豆带每年轮作一次机制,增加下一季玉米的籽粒产量,提高玉米对氮、磷、钾的吸收,防止连作障碍,平衡作物高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二是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及相关部门出台和细化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用机械具体扶持措施或专项支持政策,更好地激发企业的积极性,补齐农机装备短板,发挥政策的“组合拳”效应;重视发挥市场的关键作用,最大限度地让市场配置资源,推动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机具的有效供给。三是以农机合作社为主体,积极引导合作社等社会经营主体 主动参与,整合现有机具资源,引进配置新型机具,加强农机装备提升,建立和完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机制,以市场运作的方式,进行社会化代耕代种代收服务,提高大豆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农业相关部门联合行动,突破播种和收获关键薄弱环节瓶颈,全力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业“机器换人”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联合相关科研教学、农机推广、企业力量,紧紧围绕带状复合种植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瓶颈问题,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微信以及明白纸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我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技术在稳粮增豆、提质增效方面的重要意义与独特优势,以及关键技术环节的最新成果。适时通过参加全国性的技术培训观摩活动,及时宣传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效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在全国重点推广该项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和装备。加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环节全过程技术集成熟化、示范推广和转化应用,有力支撑我国粮食产业增产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 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