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庆阳市以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坚持“一县一业”产业格局,突出延链补链强链,持续做强畜牧业效益牵引,全力推动牛羊猪鸡等畜牧业特色产业全链条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前三季度全市畜牧业产值达到59.17亿元,占一产产值179.09亿元33.04%。
产业链前端突出建基地扩规模,持续夯实产业基础。按照“全市一盘棋、一县一特色”的农业产业布局,持续推进畜禽养殖向优势生产区域集聚,打造肉羊、肉牛、生猪产业带和肉牛、肉羊产业集群,建成西北最大的白羽肉鸡产业基地。以设施养殖为重点,突出绿色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养殖规模持续扩大。截至三季度末,全市新(改扩)建畜禽规模养殖场91个、绿色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示范场)22个,牛、羊、猪、鸡饲养量分别达到57.23万头、492.26万只、125.65万头、5242.5万只,同比增长7.62%、12.57%、5.87%、41.61%,肉蛋奶产量达到16.87万吨,同比增长18.92%。
产业链中端突出畜禽产品加工,持续提升产业质效。以“畜头肉尾”为抓手,以链主骨干企业为重点,扶持引导屠宰企业配套完善分割加工、冷藏冷冻、冷链配送等设施设备,向精深加工产品和副产品综合利用拓展。今年3月,西峰区正大30万头生猪屠宰线建成投产,全市畜禽屠宰线累计达到10条,年屠宰加工能力12330万头(只)。支持伟赫乳业18万吨乳制品加工厂扩能上产,研发生产“甘慕”羊乳产品20多种。镇原圣越熟食加工厂、庆阳正大食品加工厂深加工生产线建设、环县中盛万吨羊肉预制菜深加工等项目正在进行前期论证。全市建成有机肥加工企业18个,年产有机肥53万吨,带动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4.7%。
产业链后端突出品牌营销,持续延伸产业链条。以品牌培育、宣传营销、冷链物流等为重点,促进产业链融合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持续培育提升“环县羊羔肉”“庆阳早胜牛”区域公用品牌,加强企业商标品牌和“环县滩羊”“早胜牛”“陇东黑山羊”等地理标志畜产品宣传推介力度,组织企业参加农产品加工投洽会、农交会、兰洽会、香包节等各类展会11次,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开展产销对接、拓展销售渠道。充分发挥西峰生猪、镇原肉鸡、环县肉羊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镇原屯字、西峰彭原2个产业强镇要素集聚作用,促进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环县羊羔肉集团列入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环县羊羔肉”入选国家地理产品标志百强榜,品牌价值达52个亿。完善冷链物流设施,新建中盛羊业3000吨冷链仓储设施项目1处、建成圣越冷链物流中心1处,推动构建从产地到终端大市场的流通体系。
产业链全程突出要素聚集,持续强化服务保障。紧抓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开展“千名干部帮千企”的有利契机,采取政策支持、项目扶持、专班服务等方式,协调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全市引培市级以上畜牧业龙头企业31家,确定7家链主企业、18家骨干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带动上下游企业配套发展,打造全产业链企业雁阵。积极争取肉牛产业集群等中央、省级财政8个畜牧业项目资金1.02亿元,支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良种繁育体系、饲草保障体系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体系建设。鼓励支持农业科技人员服务基层一线,引导市县乡1046名农业科技人员下沉一线蹲点服务,建办畜牧业科技示范点35个。构建市场化发展机制,建办畜禽良种区域供应中心、专业化动物防疫公司、饲草料配送中心、羊毛剪理公司等社会化服务组织12个,提供全产业链一站式、全程化服务。创新财政扶持农业发展方式,市县设立1亿元农业产业发展贴息资金,按照“即贷即贴”方式,引导115个畜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1.87亿元,累计贴息273.139万元,有效破解畜牧业发展资金难题。
作者:吕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