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发展迅速,产业链条逐步完善,集聚发展态势愈加明显,已初步形成了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东南沿海地区以及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格局,四大地区在新型显示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龙头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条-产业集聚-产业基地”的集群发展。
按照驱动方式不同,显示屏幕可分为:无源驱动(PMOLED)和有源驱动(AMOLED)。其中,AMOLED是目前OLED屏幕的主流技术,主要应用于手机、电视、电脑、平板、VR、车载显示等场景。
Omdia预测,2021年全球平板显示市场规模约为1571亿美元,AMOLED面板市场规模约为429.35亿美元,占比约27.3%,到2025年AMOLED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567.83亿美元(4097.97元人民币),市场占比将提升至39.7%,CAGR达5.8%。如此美好的前景,自然引发了多方关注与布局。
国产OLED屏已在加速向高端市场渗透,并开始辐射千元机市场。据了解,国内OLED产业在技术方面与韩系厂商差距已不大,部分参数甚至更优。主流厂商在加快推动OLED向手机、智能穿戴领域渗透的同时,也已将IT(平板、笔电)、车载等视作潜在目标市场。业内预计,OLED会率先在IT领域获得突破。另据统计,中国新建及拟建的OLED产线已达20条以上,总投资超万亿元,这也直接带动了国内配套厂商的扩产计划。
目前,苹果、华为、三星、LG、OPPO、vivo等10多个主流手机品牌都将OLED屏作为高端智能主流机型推广。随着技术的发展,良率的提高以及 OLED 的大规模应用,其成本将低于 LCD,替代优势增强。全拓数据显示,2021年,OLED 智能手机渗透率超越 LCD 增长至 53%,同比上升 12%,超越 LCD成为最主流的平面显示方式。
为什么OLED能够脱颖而出、广受追捧呢?
首先,与LCD相比,OLED的长处在于节能省电、视角更广、也更轻薄。此外,还有两大明显优势,首先是屏幕显示效果,与液晶分子接受命令需要进行转换不同,由于OLED是自发光的,可以直接控制像素点,且速度非常快,视觉上很难观察到残影现象,尤其是在一些高速动态画面上优势更明显。
其次,是屏幕的折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柔性屏,由于不需要加载在玻璃片基上,OLED具有柔软可弯曲的特点,结合OLED屏幕轻薄的特点,未来OLED屏幕不仅能做到纸片一样厚度,还可以随意折叠弯曲,在电视、手机屏幕及很多智能设备的应用上也大有作为。
此外,由于OLED采用本身即可发光的有机材料,不再需要额外添加背光模组,这也使它在柔性、曲面等新材质上有更大的运用空间。因此,OLED屏幕能够做到其他屏幕无法做到的折叠、卷曲以及透明,为未来多场景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三星、JDI、LG、友达、夏普、群创、维信诺、信利等多家企业纷纷入局,让看似平静的OLED屏市场“波涛汹涌”。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扩大收益,许多企业狠下心来苦练“内功”,在技术研发、应用探索、人才培养方面不遗余力,并取得了多项显著成果。
例如,近日京东方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在OLED领域已有十余年技术研发和专利布局,已经掌握了OLED领域关键技术,并获得了相关知识产权。中国BOE公开表示,将从2025年开始生产目前由韩国显示器企业垄断的大型OLED面板。BOE去年还启动了柔性OLED生产线。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OLED屏的明天,一定灿烂无比、光明无比、精彩无比!
原标题:产线投资超万亿,国产OLED屏受多方“垂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