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个产品,而对于如今的手机来说,每天甚至半天充一次电似乎成为了一种常态,充电器或者充电宝也成为了许多时候出门需要携带的日常用品。在这一背景下,手机充电技术的发展可以说非常迅速。一方面,随着type-C接口的普及,快充协议的出现大幅度缩短了手机的充电时间,甚至不少厂家还提供了定制化的电流、电压方案,做到了“短充电、长待机”。另一方面,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大部分手机都能够实现无线充电,甚至这项技术已经开始向着电动汽车等领域发展。
事实上,无线充电的出现以及普及,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对于不少人来说,如今充电,只需要将手机放在充电板上即可。甚至,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共场合开始设置无线充电区域,不少手机用户已经慢慢地开始摆脱充电线的束缚,更好的享受着手机带来的便利。但是无线充电却并非这项技术的终点,或者说无线充电还只是“无线”的一个开始。
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细分还可以分为小功率无线充电和大功率无线充电两种方式。目前手机用的电磁感应无线充电就属于小功率无线充电技术,而电动汽车主流的谐振式无线充电技术则是大功率无线充电技术的代表。不过,无论是电磁感应还是核磁共振,这种充电技术都有一个问题——充电距离。不少用户在初此之外使用无线充电时都会遇到这样一个困扰——花费许多时间才将手机摆放到正确的充电位置。这是因为无线充电对于充电范围的要求非常高,如果充电板本身面积不大,那么放置待充电设备的位置要求也会变高。这种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影响并不明显,但是对于无线电能传输来说确实一个很大的弊端,这意味着我们还无法实现远距离的无线电能传输。但就在最近,这种情况出现了转机。
在最近出版的《光学快讯》杂志中,提到了一项新的无线充电系统。这种新型的无线充电系统以红外线作为媒介,能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将400毫瓦的光功率传输30米的距离给传感器进行充电。而相关研究学者认为,随着研发工作推进,这项技术未来很有可能可以用来为移动设备充电,甚至可以发展到取代工厂中的电线,实现空中无危险供电的程度。
不过,这并非这项技术最大的价值。从技术本事来说,如果无线激光充电系统真的能够实现“米”级距离上传输足够电能的话,那么未来完全可能作为火灾等恶劣环境或者灾害救援、重建过程中,重要的应急供电手段被使用。
当然,目前该技术还没办法实现商用,甚至距离实现给手机充电都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相关实验的成功却也为无线充电到无线输电提供了可行的方案。说不定在未来的某一天,无线输电也会像无线充电那样成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项技术被大范围使用。
原标题:从无线充电到无线输电要多久 科学实验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