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噪声污染危害于无形立法之外还需以科技治噪

来源:安防展览网2021/8/23 14:04:36122
导读
近日,我国立法层面传来了不少好消息,其中,针对大数据杀熟和噪声污染立法的呼声最高。不得不说,国家立法是越来越贴近百姓生活,以立法防治噪声污染这一举措实在是深得民心。
  近日,我国立法层面传来了不少好消息,其中,针对大数据杀熟和噪声污染立法的呼声最高。不得不说,国家立法是越来越贴近百姓生活,以立法防治噪声污染这一举措实在是深得民心。日常生活中,相信每个人都有过被噪声困扰的经历,楼上的装修声、广场舞的嘈杂声、夜间施工的噪声等,这些生活噪音不仅使生活质量大打折扣,还会损害身体健康。
 
  谈及噪声带来的危害,最直接的便是损害听力,一般声音达到80分贝或以上就会被判定为噪声,达到90分贝便会导致听力受损,超过100分贝几分钟就可暂时致聋。除了破坏听觉系统,噪声还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变得烦躁易怒、失眠,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精神抑郁和诱发心脏病,因而有“隐形杀手”之称。
 
  重视程度提高,专项立法不断完善
 
  国家之所以如此重视噪声污染防治,除了噪声污染造成的危害极大以外,城市噪声投诉长期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6月17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1年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中指出,2020年全国合计受理环境噪声投诉举报约201.8万件,生态环境部门共接到公众举报44.1万余件,其中噪声扰民问题占全部举报的41.2%,排各环境污染要素的第2位。
 
  由于噪声伤人于无形之中,带来的危害也基本体现在精神层面,所以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导致噪声污染防治形势日趋严峻,通过立法引起社会重视势在必行。
 
  早在1996年10月29日,我国第一部针对噪声污染的专项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就已经诞生,1997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于2018年12月29日进行了第一次修订。
 
  8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修订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议案,删除原法名称中的“环境”二字,明确法律规范对象仅限于人为噪声,是此次修订的一大亮点。此外,还加强了源头防控和噪声分类管理,加大了处罚力度。其中,广场舞扰民或将受到处罚的规定引发了社会关注和热议。
 
  黑科技助力,从源头上防治
 
  明确法律只是第一步,从源头上防治噪声污染才是治本之策。眼下,针对噪声污染,不少企业都提出了防治方案,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海康威视——噪声扬尘自动监测系统
 
  海康威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通过在主城区、在建工地、重要交通道路、敏感区域部署噪声扬尘监测设备,可自动监测噪声,助力工地实现智慧化管理。
 
  大华股份——噪音管控解决方案
 
  针对公园、广场等易发生噪音扰民情况的场所,大华股份推出噪音管控解决方案,以智能感知、视频物联技术为支撑,实时采集噪声数据,助力智能化监管与执法,当数据超过预设阈值,就会自动喊话警示,还可实现与警务治理平台联动,以便出现噪音扰民现象时,值班民警能够及时制止,解决纠纷。
 
  清听声学——智慧舞场系统
 
  清听声学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积极献策,推出了智慧舞场、安静操场、鸣笛抓拍等城市静音工程方案。基于广场舞扰民防治需求,清听声学以定向发声技术为核心,通过广场声场控制,实现广场舞声音的指向性发声,为广场舞噪音治理开辟了一条科技治噪之路。
 
  结语:相比其他环境污染,噪声是一种容易被忽视的无形污染源,危害仅次于大气污染,但是就目前来看,噪声污染受重视程度还不够。随着专项立法的不断完善,防治成效有望进一步显现。
 
  原标题:噪声污染危害于无形 立法之外还需以科技治噪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 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