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生产安全既要保证成品饮料出厂品质安全,又要确保工人操作安全。而规范饮料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技术,达到约束饮料生产现场作业行为目的,对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减少生产经营中因安全事故产生的财产损失,以及保障操作工人人身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近年来,经过起步阶段、成长阶段、高增长期等多个阶段,国内软饮料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品类不断扩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非常大的软饮料市场之一。就目前市场来看,软饮料主要分为十个类别,包括果汁饮料、茶饮料、蛋白饮料、植物饮料、功能饮料、碳酸饮料、固体饮料、风味饮料和咖啡饮料等等。
随着国内软饮料品类不断拓宽,市场快速发展,更多自动化、信息化管理的饮料加工新技术、新设备运用到生产过程中,比如原料制配罐、饮料灌装机、饮料包装机械、饮料杀菌设备以及自动饮料输送设备等等,不仅带来单位时间内生产效能的提升,也保证成品饮料质量安全。不过,在饮料生产中还要防范一些安全隐患,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据悉,重庆市应急管理局日前提出,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归口,重庆市节能技术服务中心、重庆市食品工业协会等多家单位共同编制了《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第17部分:饮料制造企业》,要求做到安全生产管理“三标合一”,使企业自查和监督检查统一协调,有利于提高饮料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的总体保障能力,达到全行业生产活动本质安全。
据笔者了解,《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第17部分:饮料制造企业》明确规定了饮料制造企业安全生产原则和要求,在生产设施、生产设备、特种设备、作业安全、安全生产标准评定等方面应达到的条件,主要适用于果蔬、茶饮料、乳品类、蛋白饮料类等饮料制造企业的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其它食品加工制造企业暂不适用。
目前,大多数饮料生产已基本实现流水线作业,由输送机、调配罐、杀菌机、灌装机等自动化饮料加工机械共同组成流水线。为了保障输送、调配、杀菌、灌装等各环节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第17部分:饮料制造企业》对生产环节给出了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包括原料制配岗位的操作、灌装操作、杀菌的操作、包装和运输作业等多个环节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除此之外,对于规模以上大中型饮料制造企业除多环节操作规程外,还应针对生产涉及的饮用水处理设备、储罐、贮糖浆设备、均质设备、干燥设备、脱气机、冷瓶机、吹瓶机、清洗消毒系统以及果蔬压榨、分离过滤设备等饮料加工设备设施、安全防护、运行与维护以及冷冻库的使用、锅炉操作等,制订安全操作规程并发放到有关生产岗位。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第17部分:饮料制造企业》的发布和实施,有助于引导和规范饮料制造企业的安全行为,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将安全工作的重点放在一线,将安全生产的关口前移,从而能够达到强化源头管理的目的,保障操作人员人身安全的同时,也保证饮料生产质量安全。
原标题:重庆饮料制造业抓牢安全生产 压实责任筑牢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