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获悉,据预测,今年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极端灾害多发频发重发态势仍将延续。应急管理部要求进一步健全防灾减灾救灾机制,努力实现防灾关口更靠前、减灾基础更牢固、救灾保障更有力。
——强化综合统筹。完善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与各专项指挥部办公室常态与非常态下应急工作机制,强化“上”“下”衔接、协同联动,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担、活有人干。完善自然灾害防治综合督查检查工作制度,压实灾害防治责任。推进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优化多灾种和重大灾害过程风险会商机制,加强重点地区短临预报和预警速报,为转移受威胁群众留出充足“窗口期”;探索建立预警信息发布评估机制,推动提升灾害预警科学性、精准性。
——强化综合减灾。加强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更新和成果应用,探索建立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和减灾能力评估办法及空间管控机制,强化灾害风险避让和灾害设防。完善综合减灾示范创建指标体系,鼓励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基层提升综合减灾能力。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综合优势,推动进一步完善党政共管、逐级包保的防汛抗旱责任体系,及时复盘总结重大暴雨洪涝灾害应对过程,持续完善预警响应联动机制;组织深入开展森林草原火灾重大隐患动态清零和查处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加强边境火防控体系建设。
——强化综合保障。突出提升“三断”等极端条件下的应急保障能力,围绕破解通信保障难题,实施提升“三断”应急指挥通信实战能力专项行动,在易灾多灾边远乡村配备通信终端,建强前突通信尖刀力量;围绕破解极端情况下的运输难题,在易灾多灾乡村规划建设一批直升机起降点,紧急时刻转移人员、空投物资。加快推进县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全覆盖,推动多灾地区乡镇级储备库建设,统筹优化实物储备、协议储备、产能储备。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管理。进一步完善灾情核查评估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受灾群众过渡期生活救助工作规范,更好满足新形势下受灾群众多元化救助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