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宁波:深度挖掘海洋资源优势探索建设现代海洋城市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2024/6/13 8:34:0180
导读
近年来,宁波聚焦海洋生态修复治理,深度挖掘海洋资源优势,创新海洋治理模式,发展海洋特色产业,探索建设“金沙碧海,蓝天白云”港产城文融合发展的现代海洋城市。
  宁波位于东海之滨,港口区位优势突出,海洋自然资源丰富,滨海生态基础良好,拥有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三大港湾,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涵养地。近年来,宁波聚焦海洋生态修复治理,深度挖掘海洋资源优势,创新海洋治理模式,发展海洋特色产业,探索建设“金沙碧海,蓝天白云”港产城文融合发展的现代海洋城市。
 
  一、构建绿色海洋产业体系
 
  推进智慧绿色港航发展。新投用大型港口装卸设备全部采用电力驱动,集装箱及5万吨以上干散货泊位岸电覆盖率达98%。宁波数字港航服务平台上线运行,航运大数据中心覆盖全球240余个国家航运数据,海丝指数影响力持续提升,数字强港大脑建设有序推进。加快涉海产业绿色化清洁化转型。构建绿色石化循环经济产业链,大力发展海上风电、核电等新能源,象山海上风电1号场一期25万千瓦全容量投运,谋划建设海上能源岛。完善修造船行业准入机制,大力发展LNG动力等新能源船舶研发制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提质升级。开工建设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宁波片区,完善海洋科技创新转化机制;海洋生态养殖技术获得新突破,亚洲首个采用RAS(循环水养殖)技术的陆基鲑鱼养殖项目获得成功。2023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2605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5.8%。
 
  二、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海洋污染综合防治。开展入海河流整治提升、入海排口监测溯源,实现对全市89条入海河流常态化水质监测和983个入海排污口在线监测全覆盖,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逐年提升,2023年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达到52.9%。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修复。2023年治理互花米草13.3万亩,推进西沪港、杭州湾、梅山湾等海洋生态系统修复,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的鸟类数量和品种逐年增加,保护品种达300余种。建设生态海岸带和海塘安澜工程,近三年累计开工建设海塘超220公里,建成生态海岸带90公里。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建成渔山列岛、韭山列岛2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花岙岛被列入国家级海洋公园、国家级“和美海岛”名单。大批中华凤头燕鸥到访,“巨鲸救援”入选COP15中国代表团精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故事之一。
 
  三、创新海洋资源开发和管理模式
 
  推动海域空间利用模式创新。象山县试点实施“养殖用海+光伏发电”“海塘建设+电缆管道”“跨海大桥+养殖用海”等立体分层设权,累计盘活海域发展空间759.78公顷。打通海洋生态资源价值转化通道。挖掘海洋生态产品价值,象山县完成全国首单“蓝碳”拍卖,建立全国首个跨省联合共建的蓝碳生态碳帐户,完成全省首例“蓝碳+产权+司法”生态补偿交易。规范海洋资源开发管理,推进海洋资源开发管理从单纯的资源管理向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综合管理转变。
 
  四、彰显海洋文化旅游影响力
 
  举办首届亚洲海洋旅游发展大会、海丝港口国际合作论坛、国际海洋经济与海商事服务论坛等。举办亚运会水上运动赛事、亚洲帆船锦标赛等国际赛事,推进“生态+旅游”“生态+体育”发展,开发多项海洋休闲度假产品。2023年全市海洋旅游人数达到2430万人次。积极探源中华海洋文明,井头山遗址一期考古取得重大成果、二期考古发掘启动。
 
  五、完善现代海洋城市工作机制
 
  强化海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职责,组建26个市级相关部门和各区(县、市)共同参与的海洋经济工作专班,在市发改委挂牌设立市海洋经济发展局。为贯彻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决策部署,组织开展《甬舟现代海洋城市总体方案》编制工作,印发实施《宁波市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宁波市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实施方案》《宁波市甬江水系和近岸海域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方案》等。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 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