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播种质量,实现一播全苗、匀苗,需要从品种选择、种子处理、导航精量播种、设置合理种植密度和株行距配置以及种肥施用等方面入手。
1.品种选择
选择国家或自治区审定(或引种备案),在当地已种植并表现优良的耐密、抗倒、高产、适应机械精量点播和机械收获的品种。优选在当地开展过多年试验示范的优质高产耐密品种。籽粒机械直收要求后期脱水快、生育期较当地穗收品种生育期短5-7天(或≥10℃活动积温少150-200℃)的品种。
2.种子处理
需对种子进行分级和精准包衣处理。经过分级筛选后的种子,进行1-2天的晒种,以提高种子活力和发芽率,可根据当地苗期常见病虫害种类选用不同的种衣剂进行精准包衣,从而有效防控出苗阶段与苗期病虫害。
针对金针虫、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建议选用含有吡虫啉、氟虫腈或溴氰虫酰胺等成分的种衣剂;针对土传病害,选用含咯菌腈和精甲霜灵以及苯醚甲环唑等杀菌剂,而在玉米线虫矮化病发生重的区域,要选用含丁硫克百威、硫双威等对线虫有效的农药。吡虫啉,噻虫嗪,均为内吸杀虫剂,满适金中主要是杀菌剂,包括咯菌腈和精甲霜灵。需要进行二次包衣后的种子应充分晾干。
3.适时精量导航播种
耐低温发芽的玉米品种可在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0℃时播种,偏粉质类型的种子,需要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2℃时播种。确定播期后,选用带卫星导航辅助驾驶功能的动力机械和单粒精量播种机,一次性完成施底肥、播种、铺设滴灌带、覆土、镇压等作业。滴灌带铺设在窄行内,覆土3-5厘米。播种深度要均匀一致,播深4-5厘米,下粒均匀,镇压紧实。
4.设置合理种植密度和株行距配置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品种特性和生产条件、品种特性及生产目的,合理配置株行距,确保适宜密度。行距采用40厘米+70-80厘米宽窄行配置,一般大田比目前种植密度每亩增加500-1000株。其中,东部区管(漫)灌地种植密度5000-6000株/亩,有滴灌条件的种植密度5500-6500株/亩;中西部区光照条件比较好,管(漫)灌地种植密度5000-6000株/亩,有滴溉条件的地块一般中晚熟品种种植密度6000-7000株/亩、中早熟品种6500-7000株/亩。土壤肥力低、生产条件差的地块,推荐选品种适宜种植密度的下限值;土壤中上等肥力、生产条件好的地块,选品种适宜种植密度的上限值。
5.种肥施用
种肥根据目标产量,精准施用,用量不宜过大。一般20-30%的氮肥,50-60%的磷肥、钾肥作种肥,氮肥的纯氮量不宜超过2公斤/亩。种肥施在种子侧下方7-8厘米深处(距离种子5厘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