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美丽的渤海之滨,一座梦幻般的钢铁之森屹立于此。作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优化钢铁产业布局重点项目,河钢产业升级及宣钢产能转移工程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乐亭经济开发区,占地8145.22亩,设计年产生铁732万吨、钢747万吨、钢材710万吨。采用最新的设计理念和特有的独创技术,建成后将对我国钢铁企业重组、转型升级、绿色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打造引领钢铁行业“绿色化、智能化、品牌化”高质量发展的“钢铁航母”。
打造“钢铁航母”绝非易事,“地质条件复杂、超大型基坑支护、处理难;高层框架结构多、炉壳和立柱厚板焊接量巨大、控制难;超重设备和大跨度大重量倾斜构件多、安装精度要求高、调整难”犹如三座大山,横亘在项目团队面前,重重困难中,二十二冶人开启了“制”造、“质”造与“智”造相融互促的探险之旅。
追求卓越 铸就精品工程
厂区内工业管道、工艺管道工程量巨大,不同专业管道错综复杂,不同的管道动脉既要避免发生管道碰撞,又要在高盐度的海风中接受焊接质量挑战。为了提升焊接焊缝质量,项目选用了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电弧焊,不但焊接过程稳定,而且所用保护气体价格低廉,采用短路过渡时焊缝成形良好,加上使用含脱氧剂的焊丝获得了无内部缺陷的高质量焊接接头。质检员使用超声波进行探伤检测时,发现焊缝的抗拉压、抗弯、抗剪强度均与母材相同,达到了国家一级标准。焊接完成后,为达到“内实外光”的技术质量要求,项目团队还创新发明低温抛光技术,使焊缝光洁程度如同“瑞士手表”一般,让人赏心悦目。无数钢结构焊接出的“钢铁长龙”整体造型,展现出管道流线最自然的姿态,长达二百多公里的管道大动脉平整顺畅,支、吊架排列整齐、固定牢靠,液压管道冲洗精度满足要求。
工程先后获得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水平评价一等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全国冶金行业工程质量优秀成果10项;“安济杯奖”1项、优秀焊接工程1项、“申安杯奖”2项、“金钢奖”1项、安装之星1项等诸多荣誉。
“质”造高标准示范工程
项目位于渤海湾的滩涂地,黏土成分多,地基开挖深度大,开挖回填经过夯实后,很容易变成“橡皮土”;而且地下水位较高,加之大型基坑多,排水量会成n次方激增。如果运用以往沉井施工的作业方法,在下沉过程中由于滩涂土质的原因,极易造成沉井周围土层下沉,不仅满足不了技术精度和质量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项目团队经过多次论证,决定采用逆作法进行施工,即先进行护壁桩支护筑牢根基,从下层结构开始搭设框架进行浇筑,再采用螺旋式逐层上升到上层结构施工,先旋流井外筒施工再到内部结构的逆向法操作。为扎稳马步、夯实基础,用混凝土将黏土和地下水阻挡在最外层,使其无法渗透。这种全新研制的旋流井逆作法施工技术,不仅改变了以往用沉井、大开挖施工的方式,还大大提升了工程质量,成功解决了旋流井基坑深度大、支护困难的问题,让人由衷点赞。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针对温度把控影响工程质量的难题,项目部采用计算机自动测温,将热传感器预埋在混凝土中,无需脱离被测混凝土,实时显示出被测各部位的温度历史曲线、实时数据,并根据历史曲线观察温度发展趋势,实时指导混凝土的保温、养护工作,为确保混凝土达到国标标准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在质量验收中,涉及七种型号的97000根桩基全部检测合格;浇筑的169.7万立方米混凝土结构强度和耐久性均内实外光,尺寸准确、节点方正、线条顺直,符合质量验收标准要求
“智”造现代化绿色工厂
连铸设备作为连接炼钢和轧钢的中间环节,是整个炼钢车间的“钢铁心脏”。近300吨、高度超过8米的大包回转台如何安装,扇形段布置密集的导向辊,如何满足极高的精度要求,连铸系统敷设有种类繁多的介质管线,怎样保证洁净度达标,成为项目面临的巨大难题。项目在板坯连铸设备基础上安装一个横移平台,然后在横移平台上进行大包回转台的模块化组装,组装好后,使用顶升框架和4台同步千斤顶将大包回转台顶起,最后使用4台搬运坦克车配合2台手拉葫芦将大包回转台推移到位,再用4台同步千斤顶将其回落到垫铁上,不仅解决了因场地空间狭小,常规设备无法直接安装的难题,又能保质保量地达到安装精度要求。针对扇形段安装精度的问题,项目部乘胜追击,采用激光跟踪仪三维测量技术对香蕉梁的安装进行精度控制,根据不同的设备形状,将现场打点测量的数据在电脑上汇总成数据图形,与图纸进行比对,缩小数据偏差,保证设备的安装精度。针对介质管线的化学清洗净度要求,采用离线槽式循环清洗工艺,在酸洗槽和钝化槽分别增加一套清洗循环系统,设计了一套采用柱塞泵的高压循环油冲洗装置,提高了连铸液压系统冲洗的质量和速度。
伴随着一系列难题迎刃而解,二十二冶自主研发的 “大型高效板坯连铸机综合安装技术”也应运而生,这一技术研发可以有效解决大包回转台体积、重量大,车间内天车无法直接吊装就位的技术难题。
在河钢产业升级及宣钢产能转移项目中,二十二冶建设者怀揣“干就干好、做就做精”的赤诚初心,肩负“用心铸造精品”的使命担当,在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努力,和祖国一起,从历史走向未来的足音,都将印入生生不息的时空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