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水质达2007年以来最好水平

来源: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2/29 8:48:3380
导读
太湖流域地跨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是长三角核心区域,也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2023年,太湖水质藻情达到2007年以来最好水平,连续16年实现安全度夏。
  近日,江苏政府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太湖治理相关情况。
 
  魏赟(省政府办公厅新闻协调处处长):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发布会。治理好太湖,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国之大者”。我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太湖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启动实施了《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推动太湖生态不断向好。经省领导同意,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负责人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感兴趣的问题。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蒋巍先生,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周金刚先生,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孙卫东先生,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陈浩东先生,省水利厅副厅长喻君杰先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孙翔先生。我是省政府办公厅新闻协调处魏赟。
 
  首先,请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蒋巍先生介绍情况。
 
  蒋巍(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记者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发布2023年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成效。首先,向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江苏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太湖治理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反复强调的“国之大者”。在参加2023年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询问了太湖水质。7月份,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时再次强调,要“把长江和太湖流域等生态环境保护好”。过去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太湖流域各地和省各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太湖治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四届四次、五次全会和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深入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治太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一、太湖水质藻情
 
  2023年,太湖水质藻情达到2007年以来最好水平,连续16年实现安全度夏,主要体现为“三新三最”。
 
  湖体水质实现新改善,指标达到2007年以来最好。根据国家考核数据,太湖湖体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稳定保持在Ⅱ类和Ⅰ类,总磷为0.052mg/L,总氮为1.09mg/L,同比分别下降17.5%和9.9%。东部湖区稳定保持在Ⅲ类,湖心区首次达到Ⅲ类,西部湖区水质大幅好转。上半年太湖水质首次达到良好湖泊标准。
 
  蓝藻防控实现新成效,藻情达到2007年以来最轻。全年发现蓝藻水华53次,同比减少51次,平均面积、最大面积、藻密度同比下降45.7%、50.8%和30.3%,连续16年实现安全度夏。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达到3.08,从“良好”提升到“优秀”等级。湖体水生植被面积达到200平方千米,同比增加25.8%。
 
  流域治理实现新提升,重点断面优Ⅲ比例达到2007年以来最高。流域206个重点断面优Ⅲ比例为96.6%,其中河流断面水质全部达Ⅲ类及以上,全年总磷、总氮入湖通量同比下降2.9%、25.5%,流域19个湖库水质持续改善。
 
  太湖流域地跨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是长三角核心区域,也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太湖作为我国第三大淡水湖,不仅是江苏省重要的生态资源,更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生态支撑,每年为江浙沪“两省一市”提供超过21亿立方米优质自来水水源。近年来,太湖流域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流域以0.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0%的经济总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我省流域五市中有4个城市GDP超过万亿;9个县均为全国县域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并包揽前4名。流域五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较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9至7.2个百分点,涌现出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案例:“溧阳市构建以水生态容量为重点的生态产品交易”“张家港市推动环境权益变真金白银”“宜兴市不断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等入选生态环境系统2022年度“十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太湖生态岛获批自然资源部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太湖流域正探索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径。
 
  二、太湖综合治理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高位推动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省委、省政府把太湖治理作为“国之大者”,主要领导谋划推进。根据省委统一部署,由省政府领导同志牵头,围绕“全面加强太湖治理”开展专题调研,在此基础上,编制《行动方案》,经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印发实施。省委常委会每季度专题听取《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汇报,省政府每月召开一次太湖治理现场推进会,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二是深入推进产业绿色发展。持续提高流域绿色发展水平,全面削减工业污染排放。一方面,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出台《传统产业焕新工程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推进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苏锡常三市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62家,占全省总数近6成。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66家、绿色工业园区16个,省级绿色工厂498家。另一方面,加大涉磷企业整治力度。对流域20273家涉磷企业按照“规范提升一批、入园进区一批、关停淘汰一批”原则持续深化整治,全面建立“磷账本”“磷清单”。截至2023年底,8987家企业完成“一企一策”整治方案编制,6970家企业完成规范化整治。
 
  三是持续加强控源减污力度。坚持把提高控源减污水平作为太湖治理的关键之举。提高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水平。2023年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49.1万吨/日,累计处理能力达944万吨/日;新改建城镇污水管网493千米,建成污水管网3.2万千米;累计建成生活污水提质增效达标区面积1707平方千米。进一步收严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将太湖一、二级保护区以及苏南运河两岸1千米纳入重点区域,实施差异化管控,61家城镇污水处理厂实施新一轮提标改造。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到83.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43个百分点,治理设施正常运行率达85%以上。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年控减直播稻41.2万亩。在太湖一、二级保护区执行全国最严格的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流域46万亩规模以上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基本完成。2023年,流域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率超过83.3%,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四是稳步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创建4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16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完成太湖流域水源涵养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1.5万亩,建成生态安全缓冲区18个,全年完成竺山湖退圩还湖面积2519亩、梅梁湾生态修复工程1267.5亩、太湖生态岛湿地修复807亩。流域五市30个县(市、区)中有29个基本完成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2024年年底前将实现“全覆盖”。太湖鱼类物种较“禁捕”前大幅增加,太湖“三白”之一的白鱼以及重点保护物种——中国淡水蛏在全湖主要湖区均有检出。流域范围内鸟类资源丰富、达382种,白鹤、白头鹤、黑脸琵鹭、黄嘴白鹭等国家重点保护物种近年来陆续被发现。支持无锡宜兴龙山、苏州吴中西山岛、常州溧阳天目湖等“生态岛”试验区建设。流域湿地保有量稳定在59.6万公顷,自然湿地保护率达73.8%。
 
  五是全面深化湖西片区治理。湖西区是太湖上游最重要的汇水区,是新一轮太湖治理聚焦的重点区域。扎实推进入湖河流治理。印发《太湖主要入湖河流及上游关联骨干河流水质达标提升考核工作方案》,进一步收严上游地区40条重点河流总磷总氮考核目标。组织开展监测溯源,形成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项目清单,“一河一策”编制水质达标提升方案。突出抓好洮滆片区综合整治。一体推进洮滆片区产业转型、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努力打造太湖“前置库”“净化池”。出台滆湖长荡湖系统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洮滆片区清退圈圩3.22平方千米,恢复湿地3.59平方千米,滆湖清淤395万方。推进洮滆片区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库51个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约100亿元。
 
  六是圆满实现太湖安全度夏。围绕“两保两提”目标,3月—10月,圆满完成太湖安全度夏应急防控工作。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完善“水陆空天”水质藻情监测监控网络,配备437个水质自动站、2船14艇、1个观测站,涵盖60余项指标自动监测能力,可实现每30分钟监测1次藻情。提升清淤捞藻能力。全年完成太湖清淤450万方,打捞藻水74万吨,望虞河引江济太入湖6.2亿方。提升饮用水安全保供能力。以太湖为水源的城市实现双源供水和深度处理“两个全覆盖”。无锡市、苏州市开展供水安全应急演练。2023年,环湖城市自来水厂出厂水水质优良,饮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开展7轮太湖安全度夏交叉执法检查,立案查处企业117家,涉及立案问题158个。围绕中央和省级督察问题整改、蓝藻水华应急防控等工作,对苏锡常三市太湖治理工作开展专项督察,压实地方政府和部门工作责任。
 
  七是持续提升太湖治理效能。将太湖治理纳入新一轮部省共建合作协议,持续提升太湖治理水平。2023年实施治太工程488个,完成年度投资238亿元,较往年增加约50亿元。省财政每年安排20亿元作为专项引导资金,累计下达340亿元,支持项目约8000个。创新出台“环基贷”,聚焦污水收集处理、垃圾收贮处置利用等环境基础能力建设,提供融资支持。全年为40支绿色债券实施贴息7007万元,累计发放“环保贷”1.21亿元、“环保担”4.05亿元,8个EOD项目进入国家生态环保金融支持库,已获银行授信126.9亿元。实施生态环境政策集成改革试点,支持常州开展“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支持江阴、吴江等地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县域示范。一体化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和环太湖地区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顺利完成示范区“三年成型”建设任务。
 
  下一步,我厅将会同省治太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实质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前瞻性准备”要求,紧盯上游重点地区,加大洮滆片区治理力度,严格对照考核工作方案,对太湖主要入湖河流及上游关联骨干河流开展水质提升整治。继续实施生态清淤,优化清淤方式。对照2025年目标,谋划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不断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持之以恒将《行动方案》各项任务落地落细落实,努力打造全国湖泊治理的标杆。谢谢大家!
 
  魏赟(省政府办公厅新闻协调处处长):谢谢蒋巍厅长。下面,记者朋友可以就感兴趣的问题举手提问,提问前请说明供职于哪一家媒体。
 
  光明日报记者:2021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开展全国第二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太湖洮滆片区成功列入试点名单。试点工作已有2年多,能否请省发展改革委介绍一下目前工作开展情况?
 
  周金刚(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感谢您的提问!太湖洮滆片区涉及常州市武进和金坛两区,是太湖上游重要汇水区域,也是主要入湖河流生态补水的必经区域。洮滆片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对提升太湖主要入湖河流水质,改善太湖水生态环境质量和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经省政府同意,我委于2022年2月印发《江苏省洮滆片区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实施方案(2022—2024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试点期限3年。两年多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指导下,我委会同常州市,以“控源减污、生态扩容、科学调配、精准防控”为导向,全力推进试点建设,取得较好成效。
 
  一是提升生态系统功能,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全面贯彻落实《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规划》,高标准编制“两湖”创新区国土空间规划以及金坛长荡湖国家湿地公园、滆湖重要湿地等26个“一区一策”生态保护与整治提升方案,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及工业污染治理、城乡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处置、河网综合整治等9个方面共排定51个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184亿元。截至2023年底,已开工建设46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约100亿元,其中常州市武进区武南第二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等23个项目已完工并发挥效益,为试点区域内水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系统持续恢复、生物多样性指数明显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流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常州市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推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发储送用”生态闭环,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动力电池、光伏行业新增产值对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超九成,产业集聚度排全国第四。积极推动生态价值转化,不断拓展“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武进区完成常州市首单工业用水户间水权交易,促进水资源从“闲置”向“增值”流动。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推动金坛区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武进区前黄镇30兆瓦分散式风力发电等项目建设,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一号机组并网投运。
 
  三是强化组织保障,流域治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我委会同省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和督查,建立省、市、区三级联动机制,常州市成立推进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金坛区、武进区均建立工作专班,开展纵向、横向间的交流会商、调研走访,合力推进试点建设。整合各级资源聚力聚焦支持试点区域项目建设,2022年以来,试点区域共获国家发展改革委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1.26亿元、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资金超4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靶向发力、重点突破,进一步建立健全省、市、区、镇多级联动治理格局,多渠道争取政策、资金向太湖洮滆片区倾斜,全力推进《实施方案》中明确的五大重点任务落地落实,助推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谢谢!
 
  中国江苏网记者:太湖综合治理也包括防洪保安等多项内容。围绕新一轮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提出的“两保两提”任务要求,请水利部门具体介绍一下推进举措。谢谢!
 
  喻君杰(省水利厅副厅长):谢谢您的提问!根据《行动方案》,省水利厅制定了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行动水利工作方案,对水利部门牵头的22项重点任务进一步细化分解,明确目标任务,实化工作举措,按月进行调度,积极组织实施,为把太湖打造为世界级生态湖区作出水利贡献。重点开展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提升防洪保安能力,多目标统筹联合调度。完成环太湖大堤剩余工程,加快推进吴淞江整治工程,2023年完成投资20.67亿元,2024年将进一步加大力度,计划完成投资33亿元;加强与水利部太湖局、生态环境等部门及沿湖各市沟通协调,统筹防洪、抗旱、航运、生态和控藻等目标,实施流域区域水利工程联合优化调度,有力保障太湖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二是加大太湖新一轮生态清淤力度,削减内源污染。会同生态环境等部门制定新一轮太湖生态清淤工程实施方案,计划实施太湖清淤4000万方,到目前已完成清淤600万方;2024年计划清淤635万方,现已全面开始实施,进一步削减湖体内源污染,改善湖体生境。三是开展滆湖长荡湖系统治理,全力建设太湖“前置库”“净化池”。省水利厅制定滆湖长荡湖系统治理三年行动计划,计划投资约38亿元,至2025年完成滆湖清淤1400万方、建设200余条生态河道,全面提升河湖生态环境质量。2023年已完成清淤395万方、建成生态河道80条;2024年计划再清淤500万方,建设生态河道80条。四是发挥河长制作用,强化入湖河流支流支浜治理。优化河湖长制工作机制,创新省级河长“问题清单、项目清单、责任清单”交办制度,推动河湖长责任向“有为善为”转变,以控源减污、河道轮浚、水系连通、生态修复、岸线整治等措施为抓手,建立每月跟踪、每季调度工作机制,全面完成15条主要入湖河流和308条一、二级支浜的“消劣”整治任务。五是加强蓝藻打捞处置和湖泛防控,确保太湖安全度夏。指导沿湖地区逐步建立“挡、引、控、捞”为一体的蓝藻打捞体系,2007年以来累计打捞蓝藻2270万吨,其中2023年74万吨,有效防止蓝藻近岸集聚,环湖感官明显改善。对打捞上岸蓝藻通过制作有机肥、焚烧发电等方式妥善处置,避免二次污染。对太湖重点水域开展常态化巡查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响应处置,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湖泛。2023年蓝藻集聚面积为2007年以来最少,首次全年未发生湖泛现象。
 
  下一步,水利部门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持续扎实推进新一轮太湖治理各项水利措施,努力将太湖打造成为全国湖泊治理的标杆,为太湖增添更多美丽色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谢谢!
 
  新华日报记者:去年我省《行动方案》全面排定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任务书”和“施工图”,其中自然资源部门发挥着重要作用。请问省自然资源厅,在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并取得哪些成效?
 
  孙卫东(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感谢您的提问,同时感谢在座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自然资源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太湖治理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反复强调的“国之大者”。治理好太湖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太湖治理系列重要论述,全面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推动太湖生态不断向好,为打造世界级生态湖区、建设美丽中国省域范例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省自然资源厅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新一轮太湖治理的部署要求,立足新时期自然资源工作定位,扎实推进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把太湖流域国土空间布得更“优”。《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是全国首家获批并印发实施的省级规划,确定了“太湖丘陵生态绿心”作为支撑江苏永续发展的两大生态绿心之一。我们指导太湖流域相关市县全部编制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严格保护农业和生态空间,推动国土空间紧凑布局和集约高效利用。深度参与的《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日前获国务院批复,强调要加强太湖流域等重点区域的空间管控引导,改善生态服务功能,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二是严格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把太湖流域生态安全底线守得更“牢”。规范开展涉及占用生态空间项目审查,对涉及太湖流域建设项目,在选址和用地审批中严格落实生态空间管控要求,指导建设项目科学合理选址。组织开展吴淞江整治工程、通苏嘉甬高速铁路不可避让项目生态保护红线论证。全力保障杨林塘航道整治工程等24个环太湖水环境治理项目落地建设,保障建设用地约1.3万亩。
 
  三是统筹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把太湖流域生态底色绘得更“绿”。提请省政府印发《江苏省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2021—2035年)》,提出构建包含太湖流域综合保护修复区在内的“五区三带”总体格局。推进实施太湖流域水源涵养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国家示范工程,工程总投资约7亿元,实施范围包含宜兴市和溧阳市南部低山丘陵区,推动区域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清零,整体改善区域生态系统质量,筑牢太湖流域生态安全屏障,目前已完成治理修复面积约1.5万亩。加快实施太湖流域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5个国家试点和2个省级示范项目,已完成农用地整治2万亩,建设用地整治0.7万亩,生态保护修复0.5万亩。
 
  四是推进自然资源领域创新试点,把太湖流域资源资产权益护得更“实”。加快建立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入推进苏州市吴中区、江阴市2个国家级和南京市高淳区等9个省级试点,总结推广太仓市全国首创产业用地“竞生态投入”配置模式等案例经验。完成太浦河、新孟河等太湖流域重要水流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开展第二届全省最美生态保护修复案例评选,其中“苏州太湖三山岛湿地生态修复”和“常州溧阳燕山郊野生态修复”两个案例入选,并在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上发布。
 
  2024年是《行动方案》明确的“更高水平实现‘两保两提’”目标的关键一年,我厅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立足自然资源部门职责,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保障作用,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资源要素保障,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努力提供太湖流域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更好唱响新时代人水和谐共生“太湖美”。谢谢!
 
  农民日报记者:太湖地区自古就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目前粮食、水产、果茶等产业保持一定规模。请问省农业农村厅是如何推进该地区农业绿色发展,助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
 
  孙翔(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谢谢您的提问!向新闻媒体和广大记者朋友长期以来对于江苏“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近年来,我厅及太湖流域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对江苏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的决策部署,全力狠抓太湖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我厅成立工作专班,专题召开太湖地区农业绿色发展现场推进会,印发《关于加快太湖地区农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重点抓好“三控减”“三改造”“三处置”:
 
  首先是“三控减”。一是化肥减量增效。推广部级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集成示范片24万亩,建立省级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50个,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023年太湖流域化肥使用量预计较2020年下降2%以上。二是农药减量控害。建成5个省级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标准化区域站和47个绿色防控示范基地,持续开展“科学用药进万家行动”,发布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名录,推进多种形式的统防统治,2023年太湖流域农药使用量预计较2020年下降1.5%以上。三是直播稻控减。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突出太湖一、二级保护区,明确直播稻控减计划,2023年太湖流域五市共控减直播稻41.2万亩。
 
  其次是“三改造”。一是推进养殖场(户)粪污收集处理设备改造升级。建立规模养殖场整治提升清单,联合生态环境部门开展检查认定,不断推进养殖场(户)配套完善、改造升级粪污收集处理设施设备。二是推进规模以上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全年完成6.1万亩规模以上池塘标准化改造。三是推进农田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在国考断面上游或附近规模化灌区具备条件的区域,因地制宜开展农田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试点18个,完成试点面积1.18万亩,推广喷灌、微灌和管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1.2万亩。
 
  最后是“三处置”。一是对畜禽粪污开展资源化利用。以肥料化、基料化、能源化为方向,通过处理后就近还田、生产基质和垫料、用于沼气发电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2023年太湖流域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达95%以上。二是对农作物秸秆进行综合利用。支持引导地方统筹开展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离田收储利用,2023年沿湖三市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373.9万亩、还田率超83.3%,太湖流域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三是对农药包装废弃物实行回收处置。实现涉农乡镇回收工作全覆盖,无害化处理率100%,太湖流域五市全年累计回收处置超过2000吨。
 
  2024年,我们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决策部署,开展新一轮太湖地区农业绿色发展行动,重点聚焦“构建一个体系、加大两个试点、推进四个全覆盖”,即探索构建农业绿色发展监测评估体系,加大肥药“两制”和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试点,推进太湖上游地区秸秆综合利用项目重点县全覆盖、一二级保护区水稻机插秧全覆盖、畜禽规模养殖场巡查指导全覆盖、池塘养殖信息动态管理全覆盖,切实加大工作推进力度,进一步提升太湖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为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谢谢!
 
  微博江苏记者:在太湖综合治理过程中,控制沿湖区域污水和垃圾排放是重要抓手。请问住建部门采取了哪些行动,下一步还有哪些举措?
 
  陈浩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谢谢这位记者提问!2023年,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工作的决策部署,以保障饮用水安全为底线,以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为着力点,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见效。2023年,流域各地自来水厂出厂水水质优良,实现连续16年安全度夏;流域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49.1万吨/日,总处理能力达到944万吨/日,全年处理污水27.2亿吨;新改建城镇污水管网493千米,累计建成污水管网3.2万千米。2023年污水处理厂出水平均浓度化学需氧量(COD)16.3mg/L、氨氮0.4mg/L、总磷0.13mg/L,全面优于排放限值标准,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新增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面积231平方千米,累计建成面积1707平方千米,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95%;建成尾水生态湿地44个,推动尾水由“工程水”向“生态水”转变。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置,新增垃圾分类小区1600余个、厨余垃圾处理能力850吨/日,不断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重点采取了三个方面措施:
 
  一是全力抓好饮用水安全保障。“两保两提”首要任务就是保障饮用水安全。我们持续巩固“水源达标、备用水源、深度处理、严密检测、预警应急”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强化供水水质全过程监管,开展巡回检查,指导开展供水安全保障应急演练,提升应急供水保障能力。二是深入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围绕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的要求,组织各地制定城市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建设计划和乡镇污水收集处理水平提升实施方案。聚焦进水浓度低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实施“一厂一策”整治,积极推进达标区建设,推进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分质处理,着力提升城镇污水收集处理水平。三是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健全完善垃圾分类收集运输体系,推动收运体系从城市向乡镇延伸,提高分类收集率,加快形成分类处置全链条体系。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以推动城市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为目标,加快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加强管网检测修复和改造,推动“厂网一体化”运营;推进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分质处理和污水处理厂新一轮提标改造;加快乡镇污水管网建设,消除镇区生活污水直排口和管网空白区,全面提升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今年计划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40万吨/日,新建和改造污水管网300千米。我们将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小区建设,加快补齐厨余垃圾、装修垃圾处理能力短板,推进垃圾填埋场规范封场和生态修复工程,推进垃圾转运设施多功能、综合型建设改造和收运体系集约化、精细化运行,提高垃圾处理设施运行水平。我们将全力保障饮用水安全,跟踪水源地水质变化和出厂水水质,加强分析研判和预警应急,强化部门沟通与上下联动,进一步提升自来水厂处理工艺与应急水源运行管理水平,强化老旧供水管网改造,提高供水安全保障能力。谢谢大家!
 
  魏赟(省政府办公厅新闻协调处处长):记者朋友们,太湖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稳扎稳打,久久为功。恳请大家帮助共同做好宣传引导,发挥好太湖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打造世界级生态湖区。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就开到这里,会后还可以进行单独采访。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

      原标题: 图文实录 | 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成效新闻发布会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 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