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低碳环保领域行业动态1月简报:关注农村污水、CCER等

来源:山西低碳环保产业集团2024/2/21 14:21:42288
导读
2024年1月,低碳环保领域国家新政策集中涌现,包括《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指南》、《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等。
  国家新政策
 
  一、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指南》
 
  2023年12月26日,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三部门联合发布《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旨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指导各地组织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解决农村突出水环境问题,推动工作取得实效。本指南适用于农村黑臭水体的排查识别、系统治理、长效管护与成效验收等工作。《指南》从水体面积、识别步骤等方面明确了农村黑臭水体识别的具体要求,以及规定了不判定为黑臭水体的特殊情形。
 
  明确水体面积。原则上将水域面积为2000平方米及以上的黑臭水体(较大面积黑臭水体)纳入国家监管清单管理,水域面积不足2000平方米的黑臭水体纳入省监管清单管理。省监管清单中水体面积较大、治理难度复杂的黑臭水体,视情况调整进入国家监管清单。
 
  明确识别步骤按照感官判断、公众评议、水质监测三个步骤,判断是否为黑臭水体,前一步骤可判定为黑臭水体的,则不进行下一步骤。
 
  规定不判定为黑臭水体的特殊情形。包括无污染源、仅透明度单项指标超标的水体;以及农村污水治理中作为污水收集、输运和处理系统的水体,如收集农村生活污水并输运至污水处理设施的加盖的村庄边沟等非管道收集系统形成的水体;本身作为污水处理系统一部分且运行正常的水体,如人工湿地、氧化塘等。
 
  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发布
 
  2024年1月11日,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七方面的重点任务,包括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同时,《意见》提出在统筹推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大力推进传统产业工艺、技术、装备升级,实施清洁生产水平提升工程;在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方面,高质量推进钢铁、水泥、焦化等重点行业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推进散煤、燃煤锅炉、工业炉窑污染治理;在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方面,深入推进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保护治理;在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方面,开展全国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在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方面,加快“无废城市”建设,持续推进新污染物治理行动。
 
  三、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
 
  2024年1月12日,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为《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建立县(市、区)政府主导、法人主体建设运维、部门监管、村民参与的污水治理机制。其中,鼓励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元,推动专业化市场主体为主具体负责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并逐步将不同时期、不同主体建设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收集系统纳入统一运维范围;要求坚持“问需于农”“问计于农”“问效于农”,充分听取农民群众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意愿和需求。同时,《指导意见》提出规划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城乡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年度重点治理村庄清单作为农村环境整治资金具体安排使用的重要依据。《指导意见》就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评判提出了基本标准,即确保治理后实现“三基本”:基本看不到污水横流,公共空间基本没有生活污水乱倒乱排现象;基本闻不到臭味,公共空间或房前屋后基本没有黑臭水体、臭水沟、臭水坑等;基本听不到村民怨言,治理成效为多数村民群众认可。
 
  《指导意见》明确:鼓励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与城镇污水处理、城乡供水等项目整体打包,采取城乡统筹,肥瘦搭配、以丰补歉”方式谋划项目;支持在适宜的地区探索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创新;鼓励县级人民政府将设施运维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积极探索多个一点”做法,即地方补一点、企业担一点、上级奖励一点、社会捐赠一点、项目综合平衡一点,推动形成多元共治的良好局面。
 
  四、第一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减排量核查机构资质审批工作开始
 
  2024年1月19日,为推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决定开展第一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减排量核查机构资质审批工作。
 
  国家认监委拟审批能源产业(可再生/不可再生资源)4家,林业和其他碳汇类型5家,审定与减排量核查机构出具的审定与核查结果是我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及相关活动的基本依据,规定审定与减排量核查机构是CCER重启的重要一环。第一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减排量核查机构的确定,可推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功能进一步完善,有利于促进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核查结果的客观、公正,保证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的顺利开展。
 
  五、生态环境部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
 
  2024年1月23日-24日,生态环境部在北京召开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会议总结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分析当前面临形势,安排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
 
  会议确定,2024年要抓好以下几方面重点任务。一是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二是积极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推动实施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工程;健全全国碳交易市场。三是加大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力度。加强生态破坏问题排查整治,推动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四是大力推进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加强生态环境科技平台建设,促进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拓展数字技术应用。
 
  六、生态环境部发布第一批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名单
 
  2024年1月15日,生态环境部综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部门推荐、专家评审意见等因素,筛选形成了第一批城市和产业园区试点名单,持续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工作扎实开展。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是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开展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聚焦实际问题,明确协同目标、探索协同路径、创新协同管理、引领协同技术,加快形成一批效果好、可复制推广的实践案例,将有力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结构优化调整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第一批城市和产业园区试点单位共包括21个城市、43个产业园区。城市涵盖资源型、工业型、综合型、生态良好型等多种类型,产业园区涉及钢铁、有色、石化、汽车、装备制造、新能源等多个行业,试点单位分布广泛、类型多样、代表性较强,与污染防治攻坚任务相衔接,与绿色低碳发展要求相适应,充分体现了多领域、多层次创新试点的工作导向和实践要求。其中山西省长治市入选城市试点名单,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晋中开发区、杏花村经济技术开发区、稷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阳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入选产业园区试点名单。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扎实推进试点工作,加强跟踪和指导,建立定期会商、任务交办、跟踪评估、定点帮扶、成果推广等保障机制,强化试点全过程管理,因地制宜推进试点任务,提供常态化专家技术帮扶,引导试点单位在发展模式、管理措施、技术路径等方面积极探索,加快推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
 
  七、工信部印发实施《绿色工厂梯度培育及管理暂行办法》
 
  2024年1月19日,为加快构建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发挥绿色工厂在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中的基础性和导向性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绿色工厂梯度培育及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
 
  《暂行办法》突出构建国家、省、市三级“纵向联动”,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横向带动”的绿色制造标杆培育新机制。《暂行办法》所称的绿色工厂是指实现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企业,是绿色制造核心实施单元。绿色工业园区是指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贯穿于园区规划、空间布局、产业链设计、能源利用等过程,全方位实现绿色低碳和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园区,是绿色工厂和绿色基础设施集聚的平台。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是指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贯穿于企业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销售、使用和报废处理等全过程,实现供应链全链条绿色化水平协同提升的主导企业,是带动供应链上下游工厂实施绿色制造的关键。
 
  八、生态环境部启动化工园区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三级防控体系建设暨“一园一策一图”试点工作
 
  2024年1月20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公布化工园区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三级防控体系建设暨“一园一策一图”试点园区(第一批)名单的通知》,确定江阴临港化工园区等17个化工园区为第一批试点园区,全面启动试点工作。其中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化工园区东片区进入试点名单。
 
  通知要求,试点园区要按照“以空间换时间”理念,建立健全化工园区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三级防控体系,包括企业自身建设符合规定的应急池,有条件的相邻企业间应急池相互连通,充分利用园区内的坑塘、河道、沟渠以及周边水系构建环境应急三级防控空间。
 
  同时,要求试点园区在建立健全园区环境应急三级防控体系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应急资源能力等实际,编制突发水污染事件“一园一策一图”,即围绕如何将污水控制在园区边界范围内,细化明确三级防控体系中各类环境应急空间与设施的建设、使用、运行的机制方法,构建园区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指挥图和园区虚拟现实技术(VR)全景图。编制完成后通过应急演练,检验“一园一策一图”的可操作性,确保三级防控空间在突发环境事件应对中能真正发挥作用。
 
  据统计,目前全国经省级人民政府认定的化工园区已达600余家。化工园区化工企业聚集,环境风险集中、污染物种类复杂,突发水污染事件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难度大。为进一步筑牢流域环境安全防线,生态环境部在全面实施重点河流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一河一策一图”的基础上,启动化工园区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三级防控体系建设暨“一园一策一图”试点工作,旨在进一步将环境应急准备前移,构建重点河流和化工园区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全过程、多层级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防范体系。
 
  九、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启动
 
  2024年1月2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交易产品是“核证减排量(CCER)”,将成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有益补充,突出自愿原则,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履约成本,并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组成完整的全国碳市场体系。暂停六年之久再度回归,全国CCER市场备受业界期待。
 
  根据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发布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与实施指南》,参与交易的温室气体种类将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和三氟化氮。所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的法人和其他组织,甚至自然人都可以申请登记、参与交易。目前全国CCER市场参与者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本身有减排需求,比如火电企业等,二是出于自主意愿,这些企业通过购买自愿减排量,可彰显自身社会责任感。按照《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从事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的交易主体,应当在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开设账户,CCER的交易应当通过交易系统进行,可以采取挂牌协议、大宗协议、单向竞价及其他符合规定的交易方式。由注册登记机构根据成交结果,及时变更CCER的持有数量和持有状态等相关信息。
 
  十、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向社会公开征求《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特许经营方案编写大纲(2024年版,征求意见稿)》的通知
 
  2024年1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向社会公开征求《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特许经营方案编写大纲(2024年版,征求意见稿)》(下称《大纲》)意见的公告,将于2024年2月24日截止。
 
  2023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曾出台《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将优先选择民营企业参与。新机制有三方面特点:在参与主体上,最大程度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在收益来源上,聚焦使用者付费项目;在操作模式上,全部采取特许经营模式。
 
  《大纲》明确,除作为政府出资人代表参与地方政府通过资本金注入方式给予投资支持的项目外,地方本级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含其独资或控股的子公司)不得以任何方式作为本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建(含改扩建)项目的联合投标方或项目公司股东;作为政府出资人代表时,原则上不得在项目公司中控股。
 
  行业新动态
 
  一、青海省首个国家EOD模式试点项目开工建设
 
  2024年1月5日,青海省海西州大柴旦行委矿山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项目(EOD)正式开工建设。海西州大柴旦行委矿山综合治理项目作为青海开工建设的首个国家EOD模式试点项目,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行动,标志着青海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系统保护与治理又迈出了坚实一步,对于持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拓宽青海特色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海西州大柴旦行委矿山综合治理EOD项目于2022年4月成功列入第二批全国58家试点项目实施名单,包括废弃矿山环境综合治理、矿山遗址公园和光储建设三个子项目。项目依托青海太阳能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建设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政策优势,采用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效益+新能源开发”的新模式,在开展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打造矿山遗址公园的同时,建设光伏发电项目,以产业项目收益反哺生态环境治理,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平衡。项目的实施将有力提升区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拓展生态产业发展空间,助力地方高质量发展。
 
  二、河南省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到2025年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左右
 
  1月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河南省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方案要求,到2025年,打造国内领先的工业固体废物、再生资源、废旧电池综合利用等优势产业,培育完善农业固体废物、废旧家电家具、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等产业链条,实现由固体废物产出大省向固体废物利用强省转变。
 
  具体在产业规模、创新能力、产业结构、竞争实力等方面,河南提出到2025年,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培育20个国内领先的资源综合利用工艺技术装备、30个绿色设计产品,争创2~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20个以上省级创新平台;培育3~5家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企业、10~20家超过10亿元企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成套装备产值占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产值的比重明显提升;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在全国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地位明显提升。“十三五”末,河南省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规模达到650亿元,同比增速10%。2022年,全国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规模约为2.8万亿元,河南省产值约为850亿元(其中工业固体废物350亿元,再生金属资源领域300亿元),同比增长7%。
 
  三、内蒙古自治区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先行先试工作方案及2024年工作要点
 
  1月9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自治区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先行先试工作方案及2024年工作要点》,其中提到,建立体现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全过程的碳排放双控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将能源活动碳排放量、工业生产过程碳排放量、碳减排工程减排量、生态系统固碳量等统一纳入对盟市的碳排放双控评价考核,实行“碳排放强度约束性管理+碳排放总量弹性管理”。
 
  “十四五”期间,在项目节能审查和环评审批中将碳排放评价作为重要内容,按照国家重点行业碳排放水平评价标准和方法,完善相关评价细则,开展项目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测算,分析评估新上项目对自治区及所在盟市完成碳排放双控目标的影响。“十五五”期间,按照国家相关工作部署,结合自治区碳达峰碳中和立法进程,适时推动项目碳排放评价作为单独的行政许可事项。
 
  四、南京环境集团与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月10日下午,南京环境集团与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作为“双碳”领域的先行者,在全国试点省市中建立了覆盖工业门类最齐全、交易量和金额最大的碳市场,积累了丰富的产业资源和市场管理经验;南京环境集团作为南京市环境环卫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主体,在生态环境领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本次合作双方发展理念高度契合,业态相互匹配,未来明朗、前景广阔。
 
  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进一步加强战略对接、深化务实合作,重点围绕能力建设培训、碳资产开发、绿色金融服务、碳计量认证等领域深化战略合作、拓展业务范围、优化资源布局,推动产业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拓展,合力开发南京区域碳服务市场,打造华东区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南京样本”,树立鄂、宁两地国企合作的示范标杆。
 
  五、全国首宗垃圾分类碳减排量交易成功落地厦门
 
  2024年1月18日,全国首宗垃圾分类碳减排量交易项目在厦门市湖里区成功签约。
 
  签约仪式上,厦门兴五通城市综合服务有限公司通过厦门产权交易中心(厦门市碳和排污权交易中心),购买了金山街道金安社区生活垃圾四分类碳减排量10168吨。此次交易项目由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湖里区金山街道共同参与发起。本次碳交易以金山街道金安社区作为垃圾分类的主体,有利于进一步压实物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垃圾分类。金山街道金安社区近期上线了厦门首个社区垃圾分类公益馆,并引入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备,居民家中的厨余垃圾可以转化为有机肥料,实现资源化再利用。这些垃圾分类创新举措都可以折算成碳减排量。一吨厨余垃圾再利用,可减少约300公斤碳排放量。通过本次碳交易,将进一步引导社区在减污降碳、绿色低碳上发挥贡献,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绿色交易助力提质增效参与此次碳交易的企业厦门兴五通城市综合服务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垃圾分类转运、保洁、公园管理等城市综合服务,购买的碳减排量用于抵消企业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助力碳中和实现。此次垃圾四分类碳减排量交易成功签约,标志着厦门开启“以绿色交易促进社区垃圾分类”的新模式。
 
  六、广东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检测集团成功落地首笔碳交易
 
  近日,广东省环保集团检测集团与新会双水电厂在碳交易所完成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助力新会双水电厂完成2021-2022年度全国碳市场履约,标志着检测集团完成首笔碳交易项目。该笔交易创造了国内碳交易市场协议转让最快记录。距离全国重点排放单位完成CCER抵销申请截止日前5天,检测集团根据电厂实际需求精准指导企业完成各类交易系统的申报工作,保障了CCER交易及履约工作的顺利完成。此次CCER交易量占新会双水电厂清缴配额量的1.52%,检测集团通过碳交易解决了电厂履约缺口,同时为企业节省近30万的履约成本。
 
  下一步,检测集团将继续围绕国家“双碳”战略,提升碳资产管理能力,为企业积极应对碳市场提供碳管家、碳资产开发、碳金融服务,助力企业降本增效高质量发展。
 
  七、首个国家城市水资源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落户武汉水务集团
 
  1月1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致函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依托武汉市城投集团公司所属水务集团筹建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城市水资源),这是目前国内首个获批的国家城市水资源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筹建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城市水资源)(以下简称“国家基地”),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提升水资源计量数据应用水平,助推国家数字经济战略实施和计量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需要。城市水资源计量数据应用水平是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和发挥数据要素生产力的关键环节。加快推进国家基地建设,是落实新时代“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的具体体现。
 
  国家基地将聚焦节水型社会建设和双碳战略,以“数字量水,智慧用水”为总体目标,立足于水资源“取、供、用、排、回”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创新管理与应用模式,夯实水计量数据底座,不断挖掘计量数据潜力、释放计量数据潜能,创新管理与应用模式,打造水行业计量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赋能水行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基地建成后还将提高区域及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更好地服务于长江大保护国家战略,助力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水旱灾害防治等重要任务。
 
  供稿丨山西低碳环保产业集团咨询服务事业部  赵兴超
 
  编辑丨薛博文
 
  审核丨王也
 
  原标题:行业动态丨低碳环保领域行业动态信息月度简报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 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展开全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