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工作是解决国内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仍存在配置不均、重复购置、低效使用等问题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释放仪器效能,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促进科技创新,进一步推动高水平科技走向自强自立。
2023年12月17日,由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实验室工作分会主办,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承办的浙江省大型仪器开放共享联盟成立大会暨浙江省高校仪器开放共享研讨会在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顺利召开。
“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分论坛
当天下午,“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分论坛在9号楼2楼多功能演播厅举行。论坛由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实验室工作分会副理事长、杭州师范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尹守春主持,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室安全与设备管理处处长李崧、浙江理工大学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处长何邦进、西湖大学实验室与科研设施部主任丁元胜、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公共技术中心副主任张晓红、浙江师范大学设备处处长章明卓以及重庆步航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大明、浙江曙光先进计算中心总工程师胡帆进行经验分享和交流。
主持人: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实验室工作分会副理事长
杭州师范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 尹守春
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研的要地,推动高校大型仪器开放共享能够进一步加强高校学术交流,灵活运用高校科研资源推动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也能更好服务社会需求。随着越来越多高校开始推进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我国的科技创新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但与此同时,高校在开放共享的过程时,也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困难与挑战。为了应对这些困难,各个高校都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且有效的应对手段。加强交流和学习,有助于高校之间取长补短,进一步促进我国高校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积极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室安全与设备管理处处长 李崧
下午2时,会议准时开始,主持人简单的介绍了与会嘉宾后,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室安全与设备管理处的李崧处长带来了首场报告——《推进大仪共享的思考与实现路径》。
李崧处长在报告的一开始就明确了“开放共享是新时代的要求”,并从科研技术差距与设备发展的关联着手,强调了大型仪器对于科研创赢的影响。而这也引出了一个问题——仪器设备共享难。报告中提到,目前大型仪器共享面临的难度主要来自设备高价值、操作专业性强、管理难度大于回报相对较低、存在损坏与失密等分享、缺少专业服务人员之间的矛盾,如果可以解决这些矛盾,仪器共享难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为此,李崧处长提出了自己对于开放共享的理解。他认为开放是一种态度,是共享的基础,而共享是一种文化,能够成为效益的源头,大型仪器共享实际上共享的是科技资源,也就是说不仅仅要共享仪器,还要共享仪器背后的人。落实到具体问题上就是满足合适的供需规模,完善共享设备的获取渠道,落实供需双方的科研意愿,通过管理与人才支持,来实现仪器性能在共享过程中的稳定发挥,简单地说就是要有组织的共享,有组织的科研。
但这又引申出了一个新的矛盾——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的利益矛盾。这些矛盾来自生态体系、语言体系、价值体系、目标体系之间的差异,而李崧处长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也在学校、企业、第三方科技服务中介上。企业和科研机构要能够抛弃自私、自我满足的状态,去更高的层面思考问题,而仪器的供应机构要有好的管理手段,以及不断解决问题的决心和能力。
最后,通过展示大量的案例与北京师范大学的大型仪器共享经验,李崧处长强调,国家标准是底线,自己的标准是重中之重,发展仪器共享模式不能一味地模仿,要结合自己发展需求与自身能力,同时仪器共享不能因共享之绩固步自封,不能因共享之难而退却,要以质量、效益作为追求目标。报告结束,收获与会嘉宾的热烈掌声。
浙江理工大学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处长何邦进
随后带来报告的是浙江理工大学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何邦进处长,报告题目为《高校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保险服务的探索与实践》。何邦进处长将报告内容分为了四个部分——“落实开放共享”“积极探索实践”“注重提效增益”“未来发展思考”。首先,何邦进处长从大型科研仪器共享政策切入,强调了开放共享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用浙江理工大学成立分析测试中心并打造标准化、全息化、智能化开放共享平台作为案例,明确了开放共享要制度先行,才能明确监测指标,提升共享质量。
随后由此引出第二部分的内容——共享堵点。何邦进处长提到“仪器找不到”“开放流程繁”“故障修不起”“有效监管难”“资金兑付慢”“此事预约难”成为大型仪器不好共享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昂贵的仪器,科研机构因为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不想共享的情况。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供金融活水是关键。浙江理工大学提出的方案便是建立“共享保”——为30W以上的大型仪器提供保险。为此浙江理工大学还深入学校做了充分的调研工作,规范了申保流程以及力度的同时,还采用了“政府+平台+保险”的模式。而这也带来了不错的成效。
报告中也提到了“共享保”目前存在的4个问题,从问题出发提出了目前达成解决的方案,并就效益共享提出了三个要点:推动大仪开放共享,提高仪器使用率贡献率;推动财政资金绩效,优化科技资源合理配置;科技保险保障实效,推动大仪保障政策落地。
最后就高校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保险服务,何邦进处长提出了三点意见。首先是加强政策宣传,增强仪器保险意识,科技金融赋能大仪开放共享;其次是对不同类型仪器提供不同保险方案;最后一键化理赔流程,确保理赔工作落实。
重庆步航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大明
除了高校外,企业同样是仪器共享的参与者,大会的第三场报告由重庆步航科技有限公司杨大明总经理带来,题目为《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智慧化管理》。重庆步航科技有限公司13年来专注实验室安全与智慧化管理相关产品研发,与会的许多高校都是他们的客户。而在报告中,杨大明总经理除了介绍公司之外,还就一体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做出了简单的介绍,为高校实验室安全以及大型实验室仪器在共享过程中的管理问题提供了建议,受到多所高校的肯定。
西湖大学实验室与科研设施部主任 丁元胜
紧随其后带来报告的是西湖大学实验室与科研设施部丁元胜主任,题目为《西湖大学校级平台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的探索与实践》。西湖大学作为一所成立5年的大学,虽然建校时间并不算长,但是其在高校仪器开放共享上的经验却十分丰富。丁元胜主任提出,影响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的主要原因来自大型仪器的管理问题,包括重复购置、人力配置不当、操作者技术水平有限、设备开放不足维护不善。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西湖大学从办校理念以及办学模式着手,推进了校级平台的发展,落实了4个目标:“实现公共仪器对外开放共享”“大型仪器购置统筹规划、合理优化”“建立公共仪器设备服务保障体系”“组织大型仪器设备绩效考核评价”,以此来提升大型仪器的使用率与贡献率。
而在校级平台的工作重点又被分为了两方面——队伍(人才)建设与仪器共享。西湖大学以老师及其团队的需求为根本配置大型仪器,仪器学校做源头把控,管理流程化、规范化,确保了大型仪器能尽快投入使用,也利于大型仪器共享后的安全。同时博士生也要进行仪器的操作培训,既保证了学生的基本技术达标,同时也保障了仪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而不同的实验中心都具备各自的服务方向,它们之间也可以互相共享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促进了校内仪器共享的同时,也提高了仪器的使用率。
在大型仪器管理上,西湖大学的方案是采用集约化闭环管理的方式,通过需求发起、需求调研、可行性论证、监督管理4个步骤,从而避免了不必要浪费,也避免了疏漏,保障了学生的利益。随后丁元胜主任用大量的案例证明了这套方案的可行性与价值。
浙江曙光先进计算中心总工程师 胡帆
第五位带来报告的是浙江曙光先进计算中心总工程师胡帆,他的报告题目为《曙光智算一体化算力平台》。胡帆工程师简单的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随后从高校需求出发,围绕一体化算力服务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如今曙光已在乌镇部署超算中心,其一体化计算服务平台可以开展科学计算、工程计算、智能计算、容器服务、弹性云计算等工作,同时具备全栈服务能力。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公共技术中心副主任 张晓红
接下来进行报告的是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公共技术中心张晓红副主任,她的题目为《依托信息化管理 高校运行共享平台》。研究所的定位与高校和企业稍有不同,因此,张晓红副主任也选择从研究所着手进行报告。宁波材料所的定位是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为此,宁波材料所组建了一支高水平有活力的年轻人才队伍。而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实践是重要的环节,为此,宁波材料所采用了集中培训自助上机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于大型仪器共享带来的便利,提升人才技术。并且,研究所也将共享仪器加入到仪器预约管理平台上,内外用户均可以预约,有效提升了非工作时间仪器的使用率。同时,宁波材料所利用制度约束及硬件措施进行仪器授权管理,实现仪器开放双保险,保证仪器安全。张晓红副主任提到,大型科研仪器,只有确保安全才能促进共享,通过强化权限管理,能够有效地提升开放共享效率,为此,宁波材料所还自主开发了信息化应用系统。报告最后,张晓红副主任还展示了大量的案例,来体现信息化管理对成果转化带来的帮助。
浙江师范大学设备处处长 章明卓
最后进行报告的是浙江师范大学设备处章明卓处长,报告题目为《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浙师实践》。浙江师范大学很早就开始为校外用户提供测试、材料加工等服务,并且也经常利用大仪资源开展横向项目合作,目前大型仪器开放也为学校带来了不错的收益。
长期以来,浙江师范大学都非常重视大型仪器的管理,从2003年建立管理办法,对大仪采购、使用、考核等环节提出具体要求,到2016年对开放共享做出规定,明确了分级管理、有偿服务、奖励等制度,再到2021年、2022年的不断加强完善,一路以来通过建立管理制度,有效推进了开放共享工作的落实。其中不少做法都具备参考价值。像是专管人员的落实,保障了大仪安全稳定;收费制度的确立,明确了运行费用的承担单位,还为学校争取到了经费;激励机制的存在,提高了机组单位的积极性;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并上传大仪操作视频,提高了使用效率与使用安全;优化购置论证,避免了重复购买的情况,也确保了大仪共享工作的落实。而在后续的发展中,浙江师范大学会继续强化大仪管理技术队伍建设,加大共享大仪支持力度,推进集约化平台扩量提质,重构大仪共享平台,拓展进口仪器维修渠道,从而更好的事实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以及开放共享工作。
本次论坛,来自不同高校的老师以各自学校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实践情况作为案例,向与会嘉宾们分享了大型仪器的开放共享经验,其中像是在管理规则的制定、大型仪器的制度化考核、专业人才培养及技术人员配置等方面,有许多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相信随着开放交流的不断深入,各个高校取长补短之后,未来能够摸索出更加有效的开放共享模式,为学校自身的发展以及我国科研的推进提供更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