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
经销商厂商性质
聊城市所在地
冷轧板ST14是在室温条件下在再结晶温度以下将钢板进一步轧薄至为目标厚度的钢板。和热轧钢板比较,冷轧钢板厚度更加精确,而且表面光滑、漂亮
编辑
四十到五十年代,一代,年产量100~250万吨。
六十年代,第二代,年产量200~350万吨。
七十年代,第三代,年产量300~600万吨。
一般带卷重量40 t,个别到60 t,提高30~50%。
提高生产率的主要措施,增加带卷重量,提高轧制速度和作业率等。
编辑
热轧,是以板坯(主要为连铸坯)为原料,经加热后由粗轧机组及精轧机组制成带钢。从精轧后一架轧机出来的热钢带通过层流冷却至设定温度,由卷取机卷成钢带卷,冷却后的钢带卷,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经过不同的精整作业线(平整、矫直、横切或纵切、检验、称重、包装及标志等)加工而成为钢板、平整卷及纵切钢带产品。简单点儿来说,一块钢坯在加热后(就是电视里那种烧的红红的发烫的钢块)经过几道轧制,再切边,矫正成为钢板,这种叫热轧
冷轧:用热轧钢卷为原料,经酸洗去除氧化皮后进行冷连轧,其成品为轧硬卷,由于连续冷变形引起的冷作硬化使轧硬卷的强度、硬度上升、韧塑指标下降,因此冲压性能将恶化,只能用于简单变形的零件。轧硬卷可作为热镀锌厂的原料,因为热镀锌机组均设置有退 火线。轧硬卷重一般在6~13.5吨,钢卷在常温下,对热轧酸洗卷进行连续轧制。内径为610mm。
产品特点:因为没有经过退火处理,其硬度很高(HRB大于90),机械加工性能极差,只能进行简单的有方向性的小于90度的折弯加工(垂直于卷取方向)。
简单点儿来说,冷轧,是在热轧板卷的基础上加工轧制出来的,一般来讲是热轧---酸洗---冷轧这样的加工过程。
冷轧是在常温状态下由热轧板加工而成,虽然在加工过程因为轧制也会使钢板升温,尽管如此还是叫冷轧。由于热轧经过连续冷变型而成的冷轧,在机械性能比较差,硬度太高。必须经过退火才能恢复其机械性能,没有退火的叫轧硬卷。轧硬卷一般是用来做无需折弯,拉伸的产品。
编辑
表5-13冷轧钢板和钢带的
公称宽度/mm | 宽度允许偏差/mm |
≤l000 | +6 |
>1000 | +10 |
不剪纵边的钢带 | +15 |
表5_14纵切钢带的宽度允许偏差
公称厚度/mm 公称厚度/mm | 宽度允许偏差/mm | |||
≤125 | >125~250 | >250~400 | >400~<600 | |
0.20~0.40 | +0.3 | +0.6 | +1.0 | +1.5 |
>0.40~1.0 | +0.5 | +0.8 | +1.2 | +1.5 |
>1.0~1.8 | +0.7 | +1.0 | +1.5 | +2.0 |
>1.8~3.0 | +1.0 | +1.3 | +1.7 | +2.0 |
表5-15冷轧钢板的长度允许偏差
公称长度/mm | ≤2000 | >2000 |
允许偏差/mm | +10 | +15 |
表5-16冷轧钢板和钢带的外形
钢板和钢带每米的平面度 | 钢带的 镰刀弯 | 钢板的 同板差 | |||
公称宽度/mm 公称宽度/mm | 平面度(mm/m) | ||||
≤0.70 | >0.70~1.50 | >1.50~5.0 | |||
≤1000 | 10 | 8 | 6 | 在每2m内<6mm,但纵切钢带的镰刀弯每 2m内<4mm | 不得大于厚度公差之半 |
>1000~1500 | 12 | 10 | 8 | ||
>1500~2000 | 18 | 15 | 12 |
注:表中所列的平面度适用于ób下限不大于485MPa的钢板和钢带。对于ób的下限大于485MPa,但不大于585MPa的钢板和钢带平面度的大值允许比表中规定值增加30%。对于ób的下限大于585MPa的钢板和钢带的平面度大值允许比表中规定值提高50%。
80后外贸人发声:“我们挺得住!”
随着疫情的持续蔓延,外贸行业迎来了至暗时刻。订单骤减、物流价格飞涨、资金链紧张……种种打击之下,一些企业或被迫裁员,甚至走向“剧终”;另一些企业或危中寻机,找到新路重获新生。
在此背景下,《金融报》用“笔杆相机”,将这些外贸企业在疫情中的“历险”故事一一记录下来……
从业8年,宁波某外贸公司合伙人林建夕(化名)和他的伙伴终于在LED灯具的出口业务上积累了一些大客户资源,准备在2020年大干一场。不出意外,今年3月,他原本要和这些已经铺垫了半年左右的国外客户签单。但一场疫情改变了这一切。
“我们将近有七成的订单来自俄罗斯市场,3月底俄罗斯全国放假,后面又延期,当时这一市场所有的订单几乎都取消了。”5月中旬的一天,林建夕在接受《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春节以来,林建夕可以说“坐了趟过山车”。一开始,由于国内疫情的暴发,身在河南老家过年的林建夕被国外客户夺命连环call,催着加急生产。然而千呼万唤等来复工后,国外疫情又严重起来,客户的催货迅速转为要求订单暂停甚至取消。
货品压在仓库、运转资金骤减、价格战四起……重重打击让这位80后外贸人“愁白了头”,自救箭在弦上。林建夕坦言,过去几个月,他考虑过出口转内销,也曾试图拓展新市场,但似乎都行不通。高压之下,他尝试把目光看得更远了些:用新产品跟客户谈未来。
过去一段时间,林建夕手下的工程师和设计人员每周都会设计5到8款新品。这些努力也让他们看到了一丝曙光。“我上周已经开始加班了,新品策略奏效,订单有了改善。”5月底,再次和记者谈论当前的经营情况时,林建夕略感宽慰地说。
尽管仍看不清接下来的外贸走势,一些同行也在释放悲观信号,但林建夕向记者表示,他们挺得住,“活下去*没问题!”
打击来得猝不及防
我国LED照明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目前已经跻身为世界范围内LED照明产业发展迅速的之一。与此同时,中国也已成为照明电器产品的世界工厂,其中美国、欧盟是我国LED照明产品的主要出口地区。
林建夕所在外贸公司生产的LED灯具主要出口俄罗斯、波兰还有保加利亚等一些东欧。作为一家工贸一体的企业,除了自己生产外,其还和不少工厂合作,在广东就有十余家供应商。当前,这家外贸企业的出口额已近亿元。
过年前,林建夕的外贸公司接了不少订单,且锁定了一些意向大客户,他原计划过完年后陆续推进相关生产和工作。“我们本来预计今年会更好一点,因为在去年和前年已经积累了一些比较大的客户,这些客户的项目都开始已经推进了,但没料到过完年会出现这种情况。”
林建夕老家在河南。1月25日,他幸运地坐上了预定班机返回了家乡。“其实那天回去也很纠结,可以说,我们刚上高速,后面就封路了。后来到了机场,大概同时段也就我们那个班机飞了。”提起当时的情形,林建夕依然很感慨。
在家的这次加长版假期,林建夕直言过得“并不舒坦”。看到国内疫情严重后,不少海外客户担心订单的执行,纷纷催促林建夕出货,并希望能把自己的订单排到生产前列。林建夕也给出了自己的态度:只要复工就尽快安排。
然而,随着疫情在范围内的蔓延,一些客户的零售门店关闭,不再需要新产品,加上客户仓库爆满,老产品也发不出去了。
为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彼时一些陆续宣布实施停工措施。3月底,俄罗斯宣布全国自3月30日起开始放假一周。这对这家近七成订单来自俄罗斯市场的外贸公司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
“当时所有订单都停了。俄罗斯宣布放假前一天,我们有客户都准备下订单了,但后面没办法,只能全部取消。”林建夕无奈地说,一些已经在生产的产品,后来客户也来要求放慢出货速度。“放慢速度分开发货带来的问题就是,他们付款会更慢,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资金压力”。
林建夕一并向《金融报》记者透露,疫情下被退单的例子比比皆是。
“也不单是我们,我朋友他们公司年前接了俄罗斯客户的订单,年后产品全部都堆在仓库里,仓库已经爆满,也不出库了,我们的客户还好,之后慢慢还能出个三分之一。”
在外贸行业,林建夕见多了没有契约精神的客户,对于临时取消订单的情况并不意外,但这次并不一样。“这是不可抗力造成的,其实我们也理解,如果这些客户继续执行订单,可能会加速它的破产,对我们并无好处”。
有些路暂时行不通
过去一段时间,大量订单的取消乃至无限期推迟仅是外贸公司承受的一方面压力,从复工复产到资金运转,因外部因素带来的问题可以说不胜枚举。但在和林建夕交谈的过程中,记者了解到,这些因素并未给这家外贸公司带来更多烦恼。
2月中旬复工复产后,林建夕位于浙江的工厂因本地工人居多,复工情况良好,但广东市场的一些上游供应商情况就没那么乐观。不过,在海外客户大批量暂停订单执行的情况下,这些复工缓慢的供应商并未对林建夕的外贸公司带来太大影响。
对于自己的工厂资金运转情况,林建夕则向记者坦言还过得去。“我们工厂是自己的,可能还好一点,我们除了自己的订单也能接受别的公司订单,所以说还能撑得过去”。
事实上,疫情发生后,在LED灯具外贸出口业务上做了8年的林建夕更关心如何和客户持续沟通以及如何在疫情过后继续生存。春节以来,关于工厂的订单问题已经让林建夕应接不暇,但此前,他还特地抽出时间在老家四处搜集民用,并下了1000万只的订单。“这是帮一个客户的忙,我们也是为了维护客户关系”。
事实上,为了争取活下去,行业内不少企业已经开始降价,打起了价格战。
据林建夕透露,从4月底开始,一些供应商已经生存艰难。“嗅到味道”后的海外客户直言,中国市场多个产业都在降价,希望林建夕提供更新过后的产品报价单。
“我们后来在跟供应商聊天时了解到,供应商说确实也都在降价。因为只要有订单,现在哪怕降价,哪怕能保住本,把工厂工人留住,也可以把整个产业持续滚动下去。”
可林建夕观察发现,价格战的效果有限,海外客户仍然不下订单。所以,他不想加入价格战。
4月8日0点,武汉离汉通道重启,正式宣告我国进入“后疫情时代”。全国多地亦出台利好政策,希望拉动经济发展,提升消费活力。在此背景下,面对外贸市场的种种不确定性,已经有不少企业将目光聚焦在国内市场上。
林建夕告诉《金融报》记者,再三考虑之后,他认为“出口转内销”有些行不通。“一是产品认证的问题,现在转身投入国内市场意味着我们需要将产品在国内进行重新认证,这个周期太长了。二是国内各行各业竞争同样激烈,如果不了解这一市场,对我们而言也是非常冒险的”。
另一边,林建夕还曾考虑过开辟新市场,“刚开始我们还想过开发那些疫情不太严重的,比如东南亚等,但我们对当地市场的了解也是空白”。
出口转内销、开辟新市场或许一时还行不通,但这场疫情,也让林建夕意识到“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我们现在重心全部在东欧这边。但未来,我们肯定不会只注重单一市场,南美洲还有东南亚,我们都要去尝试一下,通过展会去了解一下。”
疫情发生后,也曾有“赚快钱”的机会摆在林建夕面前。据林建夕介绍,在3月底,不少LED灯具企业都开始设计紫外线消毒灯。他起初也想尝试,不过出于专业性考虑,林建夕发现这一细分领域可谓“鱼龙混杂”,许多所谓的消毒灯并没有实际效果,甚至还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于是,他当即决定让业务员停止推广这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