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变电站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变电站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变电站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变电站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变电站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参考价: 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2023-09-19 10:40:59
4
属性:
品牌:LS;
>
产品属性
品牌
LS
关闭
潍坊鲁盛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潍坊鲁盛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免费会员
收藏

组合推荐相似产品

产品简介

变电站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污水处理设备特点
(1)污水处理设备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安装、操作、维护方便。
(2)安全性能强,设备不可能出现事故。设备密闭性好,没有刺激气味泄漏,操作环境没有气味。
(3)设备档次高:能实现流量检测自动控制加药和余氯检测自动控制加药以及可实现远传计算机控制,设备的运行成本低,可以满足于不同加药

详细介绍

变电站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好氧塘
      1.好氧塘的种类
      根据在处理系统中的位置和功能,好氧塘有高负荷好氧塘、普通好氧塘和深度处理好氧塘等三种。
      (1)高负荷好氧塘  这类塘设置在处理系统的前部,目的是处理污水和产生藻类。特点是塘的水深较浅,水力停留时间较短,有机负荷高。
  (2)普通好氧塘  这类塘用于处理污水,起二级处理作用。特点是有机负荷较高,塘的水深较高负荷好氧塘大,水力停留时间较长。    
  (3)深度处理好氧塘  深度处理好氧塘设置在塘处理系统的后部或二级处理系统之后,作为深度处理设施。特点是有机负荷较低,塘的水深较高负荷好氧塘大。
 稳定塘的分类常按塘内的微生物类型、供氧方式和功能等进行划分,可分类如下:
      1.好氧塘
      好氧塘的深度较浅,阳光能透至塘底,全部塘水都含有溶解熏塘内菌藻共生,溶解氧主要是由藻类供给,好氧微生物起净化污水作用。
      2.兼性塘
      兼性塘的深度较大,上层为好氧区,藻类的光合作用和大气复氧作用使其有较高的溶解熏由好氧微生物起净化污水作用;中层的溶解氧逐渐减少,称兼性区(过渡区),由兼性微生物起净化作用;下层塘水无溶解熏称厌氧区,沉淀污泥在塘底进行厌氧分解。

      3.厌氧塘
      厌氧塘的塘深在2m以上,有机负荷高,全部塘水均无溶解熏呈厌氧状态,由厌氧微生物起净化作用,净化速度慢,污水在塘内停留时间长。
      4.曝气塘
      曝气塘采用人工曝气供熏塘深在2m以上,全部塘水有溶解熏由好氧微生物起净化作用,污水停留时间较短。
      5.深度处理塘
      深度处理塘又称三级处理塘或熟化塘,属于好氧塘。其进水有机污染物浓度很低,一般B005≤30mg/L。常用于处理传统二级处理厂的出水,提高出水水质,以满足受纳水体或回用水的水质要求。
除上述几种常见的稳定塘以外,还有水生植物塘(塘内种植水葫芦、水花生等水生植物,以提高污水净化效果,特别是提高对磷、氮的净化效果)、生态塘(塘内养鱼、鸭、鹅等,通过食物链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以提高净化效果)、*储存塘(*蒸发塘)等也正在被广泛研究、开发和应用。
      稳定塘有下述优缺点:
      1.稳定塘的优点
      (1)建投资低  当有旧河道、沼泽地、谷地可利用作为稳定塘时,稳定塘系统的建投资低。
      (2)运行管理简单经济  稳定塘运行管理简单,动力消耗低,运行费用较低,约为传统二级处理厂的1/3~1/5。
      (3)可进行综合利用  实现污水资源化,如将稳定塘出水用于农业灌溉,充分利用污水的水肥资源;养殖水生动物和植物,组成多级食物链的复合生态系统。
      2.稳定塘的缺点
      (1)占地面积大,没有空闲余地时不宜采用。
      (2)处理效果受气候影响,如季节、气温、光照、降雨等自然因素都影响稳定塘的处理效果。
      (3)设计运行不当时,可能形成二次污染  如污染地下水、产生臭气和滋生蚊蝇等。
      虽然稳定塘存在着上述缺点,但是如果能进行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利用稳定塘处理污水,则可以有明显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好氧塘的设计
    好氧塘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是计算好氧塘的尺寸和个数。目前,对好氧塘的设计尚没有较严密的理论计算方法和设计方法,多采用经验数据进行设计。(表4—1)是好氧塘的典型设计参数。
      好氧塘主要尺寸的经验值如下:
      (1)好氧塘多采用矩形,表面的长宽比为3:1~4:1,一般以塘深的1/2处的面积作为计算塘面。塘堤的超高为0.6~1.0m。单塘面积不宜大于4ha。
      (2)塘堤的内坡坡度为1:2~1:3(垂直:水平),外坡坡度为1:2~1:5(垂直:水平)
      (3)好氧塘的座数一般不少于3座,规模很小时不少于2座。
  三、兼性塘
      1.兼性塘的本工作原理
      兼性塘的有效水深一般为1.0—2.0m,通常由三层组成,上层好氧区、中层兼性区和底部厌氧区,如(图4—2)所示。
      好氧区对有机污染物的净化机理与好氧塘本相同。
      兼性区的塘水溶解氧较低,且时有时无。这里的微生物是异养型兼性细菌,它们既能利用水中的溶解氧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也能在无分子氧的条件下,以酸根和碳酸根作为电子受体进行无氧代谢。
      厌氧区无溶解氧。可沉物质和死亡的藻类、菌类在此形成污泥层,污泥层中的有机质由厌氧微生物对其进行厌氧分解。与一般的厌氧发酵反应相同,其厌氧分解包括酸发酵和甲烷发酵两个过程。发酵过程中未被甲烷化的中间产物 (如脂肪酸、醛、醇等)进入塘的上、中层,由好氧菌和兼性菌继续进行降解。而 CO2、NH3等代谢产物进入好氧层,部分逸出水面,部分参与藻类的光合作用。
由于兼性塘的净化机理比较复杂,因此兼性塘去除污染物的范围比好氧处理系统广泛,它不仅可去除一般的有机污染物,还可有效地去除磷、氮等营养物质和某些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如木质素、合成洗涤剂、芳烃等;因此,它不仅用于处理城市污水,还被用于处理石油化工、有机化工、印染、造纸等工业废水。

 

变电站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四、厌氧塘
      1.厌氧塘的本工作原理
厌氧塘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与所有的厌氧生物处理设备相同,是由两类厌氧菌通过产酸发酵和甲烷发酵两阶段来完成的。即先由兼性厌氧产酸菌将复杂的有机物水解、转化为简单的有机物(如有机酸、醇、醛等),再由厌氧菌(甲烷菌)将有机酸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由于甲烷菌的世代时间长,增殖速度慢,且对溶解氧和pH敏感,因此厌氧塘的设计和运行,必须以甲烷发酵阶段的要求作为控制条件,控制有机污染物的投配率,以保持产酸菌与甲烷菌之间的动态平衡。应控制塘内的有机酸浓度在3000mg/L以下,pH值为6.5~7.5,进水的BOD5:N:P:100:2.5:1,硫酸盐浓度应小于500mg/L,以使厌氧塘能正常运行。
      2.厌氧塘的设计和应用

      厌氧塘的设计通常是用经验数据,采用有机负荷进行设计的。设计的主要经验数据如下:
      (1)有机负荷  有机负荷的表示方法有三种:BOD5表面负荷(kgBOD5/ha· d)、BOD5容积负荷(kgBOD5/m3·d)、VSS容积负荷(kgVSS/m3·d),我国采用 BOD5表面负荷。处理城市污水的建议负荷值为200~600kg/ha·d。对于工业废水,设计负荷应通过试验确定。
      VSS容积负荷用于处理VSS很高的废水,如家禽粪尿废水、猪粪尿废水、菜牛屠宰废水等。
      (2)厌氧塘一般为矩形,长宽比为2:1~2.5:1。单塘面积不大于4ha。塘的有效水深一般为2.0~4.5m,储泥深度大于0.5m,超高为0.6—1.0m。
      (3)厌氧塘的进水口离塘底0.6~1.0 m,出水口离水面的深度应大于 0.6m(图4—3)。使塘的配水和出水较均匀,进、出口的个数均应大于两个。
由于厌氧塘的处理效果不高,出水BOD5浓度仍然较高不能达到二级处理水平,因此,厌氧塘很少单独用于污水处理,而是作为其他处理设备的前处理单元。厌氧塘前应设置格栅、普通沉砂池,有时也设置初次沉淀池,其设计方法与传统二级处理方法相同。厌氧塘的主要问题是产生臭气,目前是利用厌氧塘表面的浮渣层或采取人工覆盖措施(如聚乙烯泡沫塑料板)防止臭气逸出。也有用回流好氧塘出水使其布满厌氧塘表层来减少臭气逸出。
      厌氧塘宜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如制浆造纸、酿、农牧产品加工、等工业废水和家禽和家畜粪尿废水等。也可用于处理城镇污水。
  五、曝气塘
曝气塘是在塘面上安装有人工曝气设备的稳定塘(图4—4)。曝气塘有两种类型:①*混合曝气塘;②部分混合曝气塘。塘内生长有活性污泥,污泥可回流也可不回流,有污泥回流的曝气塘实质上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型。微生物生长的氧源来自人工曝气和表面复熏以前者为主。曝气设备一般采用表面曝气机,也可用鼓风曝气。
      *混合曝气塘中曝气装置的强度应能使塘内的全部固体呈悬浮状态,并使塘水有足够的溶解氧供微生物分解有机污染物。部分混合曝气塘不要求保持全部固体呈悬浮状态,部分固体沉淀并进行厌氧消化。其塘内曝气机布置较*混合曝气塘稀疏。曝气塘出水的悬浮固体浓度较高,排放前需进行沉淀,沉淀的方法可以用沉淀池,或在塘中分割出静水区用于沉淀。若曝气塘后设置兼性塘,则兼性塘要在进一步处理其出水的同时起沉淀作用。曝气塘的水力停留时间为3~10d,有效水深为2—6m。曝气塘一般不少于3座,通常按串联方式运行。*混合曝气塘每立方米塘容积所需功率较小 (0.015~0.05 kW/m3),但由于其水力停留时间长,塘的容积大,所以每处理 1m3污水所需功率大于常规的活性污泥法的曝气池。
      六、稳定塘系统的工艺流程
      稳定塘处理系统由预处理设施、稳定塘和后处理设施等三部分组成。
      1.稳定塘进水的预处理
      为防止稳定塘内污泥淤积,污水进入稳定塘前应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质。常用设备为格栅、普通沉砂池和沉淀池。若塘前有提升泵站,而泵站的格栅间隙小于 20mm时,塘前可不另设格栅。原污水中的悬浮固体浓度小于100mg/L时,可只设沉砂池,以去除砂质颗粒。原污水中的悬浮固体浓度大于100mg/L 时,需考虑设置沉淀池。设计方法与传统污水二级处理方法相同。

上一篇:箱式变电站的施工安装流程如下 下一篇:箱式变电站越做越大的原因
提示

请选择您要拨打的电话: